《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的教學設計

設問導入新框題教學:

《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的教學設計

80多年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沃爾遜小鎮來了一羣飢餓的難民。當鎮長傑克遜先生髮放食品時,許多難民大嚼大咽,只有一個年輕人例外,,他對鎮長說:先生,你送給我這麼多好吃的,有什麼活讓我幹嗎?傑克遜笑了說,我只不過想給你們提供些幫助而已,哪裏來的活讓你做呢?但年輕人卻沒有領情的意思:不,先生,如果沒有活做的話,我不會接受你的食物,真的,先生,我總得爲你乾點什麼呀!但傑克遜實在想不出有什麼活可給這年輕人幹,於是情急之中蹲了下來,讓年輕人給他捶一下背。後來,年輕人被留下來了,傑克遜鎮長把女兒嫁給了他。再20年後,這位年輕人成了世界石油大王,他的名字叫哈默。 請問:石油大王哈默取得成功依靠的是什麼?

哈默先生的成功,固然有許多因素,但他那種拒絕不勞而獲的做法,卻爲他贏得了寶貴的自尊,而自尊卻是成就事業的基石。

古話說:“自尊比吃飯更重要”, “自尊是生命的衣裳。” 還有句古話說:“志者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吃嗟來之食”這些話都道出了自尊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一個有志氣的人,一定是個懂得自尊的人,一定是一個敢於善於維護自尊的人。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維護自己和他人的尊嚴呢?要維護自己和他人的尊嚴,我們應該做到:1)維護人格最重要。2) 自尊者豁達樂觀。3)善於尊重他人。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維護自己的人格呢?應該如何做一個能正確面對他人的態度和議論的達觀者呢?又應該怎樣尊重他人呢? 這就是我們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要學習和探究的內容。

展開教學:

一、 維護人格最重要

1、組織學生聽故事談感受,引導學生認識到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的重要性:

1)惟利是圖的人,歷來有之。這種人爲了錢,一切都可以不管不顧,包括自己的人格尊嚴。其結果,不僅敗壞了名聲,往往連應得的東西也失掉了。請大家聽一聽下面的兩個小故事:

《蠢事大全》中有這樣一則小故事:有個商人準備開店做買賣,請唐伯虎爲他寫對聯。唐伯虎提筆寫下“生意如春意;財源似水源”。豈知商人很不滿意地說:“這兩句太抽象,最好寫看得見摸得着,一堆一堆的。”於是唐伯虎想了想,又寫道:“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蟲,堆出堆進;櫃裏銅錢,要像冬天蝨子,越捉越多。”商人一看,連連拍手稱讚:“這兩句好,這兩句好,這兩句太合我意了。”

面對商人的稱讚,唐伯虎想來必定會啼笑皆非。因爲,那商人很可能無論什麼黑錢、髒錢、血腥錢都敢賺,心裏只有錢,把人格尊嚴都丟掉了,因而感覺不到對聯是對他的莫大嘲諷,多麼可悲!

晏子使楚的故事(略)

請問:宴子爲什麼要堅持從大門進城?宴子的行爲說明他有什麼樣的品質?晏子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的自尊的呢?(宴子爲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和國家的自尊,他堅持要從大門進城;宴子的行爲說明他把自己的人格和國格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晏子是通過巧妙的回擊楚靈王的.種種刁難和侮辱來維護自己的自尊的。)

從這兩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什麼?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誰若丟了人格尊嚴,那是自我作賤,別人自然也就不把他當人了。

2)《檢察日報》有這樣一則消息:

一對夫婦到某餐廳吃飯,而一對母女帶着一隻狗坐在這對夫婦的對面點來飯菜,讓狗在飯桌上與人同吃。這對夫婦認爲自己的人格尊嚴受到了損害,請餐廳老闆解決而不得,遂向法院起訴,要求餐廳賠償精神損失。這對夫婦不僅捍衛了自己的人格尊嚴,也捍衛了人類的尊嚴,受到輿論的廣泛支持。

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說的是什麼意思?我們應該怎樣維護自己的人格?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爲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一個真正自尊自愛的人絕不會貪圖虛榮,拒絕沾染不良習氣,比如,說謊、逃避責任、假公濟私、陽奉陰違等,因爲這些不良習氣有損於人的人格尊嚴。有時,爲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他可以捨棄許多東西,但絕不可以喪失人格,做有損於人格尊嚴的事。

3、組織學生討論教材第13頁上面一個虛框的內容:

1)如果你在穿着方面不如同學,是否就低人一等,有點兒擡不起頭來?

2)如果你的同學家庭條件比較差,怎樣與他相處才能維護他的自尊?

3)如果你有些“與衆不同”,比如相貌醜一點兒,成績差一點兒,脾氣暴一點兒,有點兒口吃,帶點兒外地口音,你將怎樣維護自己的尊嚴?

4)爸爸、媽媽的職務不高,收入較低,甚至下崗待業。如果有人問起,你會怎樣介紹他們?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小結)維護自尊不一定非得有漂亮華麗的服裝,也不一定非得有出衆的容貌,也不一定非得有顯赫的家庭財富和地位,維護自尊最重要的是勤學苦練,踏實工作,努力爲國家、爲社會、爲他人多做貢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要注意維護自己的人格,又不要去做有損周圍同學人格的事,這樣你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總之,青少年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嚴。

二、自尊者達觀

1、組織學生討論教材第13頁上面一個虛框的內容:關於“司馬懿”的插圖故事材料,讓學生展開激烈的辯論,他的這種行爲是不知恥還是自尊?從而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自尊有時需要適度。

司馬懿的行爲是“臨辱不驚”、“遇侮不怒”的大智大慧的表現。爲了顧全大局,爲了守住城池,他沒有爲自己的所謂的自尊而開門迎戰,情願自己受辱。

2、場景分析:

1)如果遇到下面的情況,你會如何處理?

※※ 如果你得知有人曾說過你的壞話。

※※ 早上一開門,你就發現有人在門口放了一個骨灰罐子。

※※ 如果你是一名老師,班上有個愛搞惡作劇的學生向你後背灑墨水。

儘量讓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2)下面讓我們看看這些故事的主人公是怎麼做的呢。

武則天常聽衆大臣說狄仁傑爲人寬厚。於是,她故意要試試狄仁傑,就問他想不想知道誰在背後說過他的壞話。狄仁傑坦然地答道:“如果臣有過錯,臣便改正;陛下明察臣無過錯,這是臣的幸運。至於有人到朝廷講臣的不是,臣不想知道他是誰。”

有這麼個故事:有個鄉下人,正月七年級一開門,就發現有人在門口放了一個陶罐(裝骨灰用的)。這事兒幹得夠缺德的,大過年,這麼一鬧就全沒氣氛了。這人一轉悠,就知道了,“好事”是鄰村的仇人乾的,估計也就是你拿了他的釘耙、雞鴨不給,他挖了你的蘿蔔、青菜之類的仇吧。那個鄉下人把陶罐拿到田裏裝了泥土,並種進一棵梅花。又是年七年級,花開了,他悄悄地把花送回那仇人的門口。在這一天,仇人羞愧地來到這位鄉下人家裏作揖說:老兄,我輸了。

有個愛搞惡作劇的學生向老師後背灑墨水。老師沒有說什麼,只是給他寫了首小詩。“土地寬容了種子,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彩霞。擁有了美麗;人生寬容了遺憾,擁有了未來。”學生看後,深思良久,主動向老師承認了錯誤。對老師更加敬仰。

德國詩人歌德在公園裏散步,與一位批評家在一條僅能讓一人通過的小路上相遇。批評家說:“我從來不給蠢貨讓路。”歌德笑着退到路邊:“我恰恰相反。”

相傳古代有位禪師,一日晚在禪院裏散步,只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是有一位出家人違反寺規越牆出去遛搭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位和尚翻牆,黑暗中踩着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着地時,才發覺剛纔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禪師寬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寬容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3)在這些故事中,當事人的上述種種做法給我們的啓示是:寬容是一種偉大,一種崇高。自尊的人要懂得寬容,要有一種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人人都能學會寬容,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更美好。 穿梭於茫茫人海中,面對一個個小小的過失,一個個淡淡的微笑,一句句輕輕地歉語,帶來的是包涵和諒解,這是寬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而不被信任,卻不苛求任何人,而是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這也是寬容。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寓於此。

所以,自尊的人要懂得寬容,要有一種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此外,自尊的人還要能夠正確對待別人的批評、議論。

3、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爲什麼應該豁達樂觀呢?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別人的議論與批評呢?

1)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他(她)們面對批評的態度是否可取?

《遲到遭到批評譏笑 3女孩不堪懲罰出走散心》

她們說自己是某國小五年級的學生,有天下午上學遲到了幾分鐘,數學老師問她們是什麼原因。她們沒有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便拿黑板擦打她們的手,然後讓她們站在教室前面。下課後,老師走了,但沒有說讓她們3個怎麼辦,她們就自己回到座位上了。可是有的同學就在教室裏大聲譏笑她們:“老師沒有讓你們回座位,你們應繼續站着”。她們受不了,就在下了第三節課後走出教室,走出學校。她們怕老師把今天的事說給父母,就決定在外面躲幾天。

《13歲女孩被老師批評後離家出走父親尋女遇車禍》

劉女士向記者介紹,女兒杜瑤走時還未滿13週歲。一向要強、懂事的女兒突然離家出走,這讓她們全家都無法接受。杜瑤是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學七年級年級的學生,在呼和浩特市東風路國小學習期間成績很好,剛上七年級可能還一時不能適應中學的學習環境,第一次模擬考試時數學只考了67分,孩子壓力很大。10月8日國慶假期過後第一天的第3節課上,數學老師說杜瑤放假期間的作業沒做夠,還差幾道數學題。老師批評了她,並把她叫到辦公室,第四節課也沒讓上,不知老師跟她說了什麼,孩子中午就離家出走了。只找到一張女兒留下的紙條,上面寫道“爸爸媽媽:老師讓我叫家長,我沒臉叫,我走了,你們不要找我,要是找我,我就永遠不回來……”後面寫着一個大大的“對不起!”

後來,杜父和4位親戚開車行駛在去往山西運城的途中,爲避開路上的兩輛摩托車,不幸連人帶車翻入溝下,5人當時都昏迷了,汽車撞了個稀爛,過了好長時間,5人才甦醒過來,所幸沒有大傷。大家簡單包紮、休養之後又開始在山西四處尋找杜瑤,可半個月過去了,杜瑤仍無一點消息。

老師李某提問小東,小東由於思想開小差沒聽清問題,李某便譏笑小東“聽不懂人話”、是“老外”、“腦瓜注水了”。小東大聲頂了一句:“老師您別侮辱人。”李某一聽越發惱怒,指責小東“總是拖全班後腿”,譏諷他“智商比豬還低”、等等。

2)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爲什麼應該豁達樂觀?

在生活中,人際交往是不可避免的。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個性各不相同,生活環境與閱歷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處事風格。有的人和善,有的人尖刻,有的人性急,有的人拖拉;有的人沉着,有的人暴躁……正是不同性格的人生活在一起,才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不同性格的人生活在一起,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磨擦、糾紛甚至是茅盾,因此,我們應該養成寬容、豁達、樂觀的性格。

如果我們養成了寬容、豁達、樂觀的性格,就不會太在意他人的評價與態度,還可以更多的欣賞來自他人的智慧與樂趣,享受更多的快樂。

3)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別人的議論與批評呢?

有的時候,我們會很在意別人一點議論、一點評價,認爲傷害了自己的自尊。其實,議論只能代表個別人的意見,未必正確;批評是對我們行爲的評價,針對的是具體行爲,而不是人本身。對待議論與批評,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無關緊要的議論,忍一下就過去了,斤斤計較,得理不讓人,那不是自尊,而是情結衝動,更不能做出一些傻事。

自尊要適度,適度的自尊,有助於我們正確面對別人的批評,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過度的自尊則會使我們過於敏感,作繭自縛,體驗不到生活的樂趣。當然,如果別人的批評不是善意的,而是惡意的侮辱和詆譭,則要及時予以回擊,必要時運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自尊。

三、善於尊重他人

1、組織學生討論教材第15頁上面一個虛框的內容。

教師提問:這名學生犯了錯,爲什麼陶校長反而給他四塊糖?

有一天,陶行知校長看到一名男生正要用磚頭砸同學,立即將其制止,並讓他到辦公室等候。陶校長回到辦公室,見男生已在等候,,便掏出一塊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爲你按時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塊糖給他:“這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校長又說:“據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爲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對“階級敵人”就是應該狠狠的打擊。”隨後,掏出第三塊糖給他。這時,男生哭着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校長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給完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教師引導分析:陶校長是通過這種方式表示對學生的人格的尊重,促使學生能夠從心靈的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積極改正錯誤。

2、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現有哪些方面?(組織學生討論教材第15頁的相關知識鏈接“蕭伯納與小姑娘”)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現,就是對人有禮貌,尊重他人的勞動,尊重他人的人格。

3、我們應該怎樣尊重他人呢?

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於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具體做到:

1)尊重他人首先要善於欣賞、接納他人,就是與他人相處時,能由衷地欣賞和讚美別人的優點、長處,允許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不足,不可能事事都超過別人;對別人與自己不同的地方,要能接納,不排斥,不藐視。

2)學會尊重,還要不做有損他人人格的事。對於他人的缺陷和缺點,我們不能取笑和歧視。取笑、歧視和侮辱他人,就是冒犯別人的尊嚴,極其容易製造矛盾,引發衝突、仇恨和報復,最終令冒犯者自取其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我們需要別人的承認,我們也需要承認別人的缺點。

事實說明: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可以使人悔過,可以喚醒人的良知,產生無法估量的正面效應。

教師小結: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有自尊,都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彼此尊重。只有彼此尊重,我們的人生才能彈奏出美妙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