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巧妙利用多媒體促進語文教學

內容摘要:多媒體已走進語文課堂,帶給我們的衝擊和震撼是前所未有的。作爲教師,我們應恰當地利用多媒體,積極誘導啓發學生去體會教材的內蘊,讓語文多媒體教學折射出多彩的光芒,真正有效地走入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論如何巧妙利用多媒體促進語文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 語文教學 奇異果

隨着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語文教學已經打破了有限空間和書本的桎梏,以其寬闊的視域,豐富的資源、美妙的音樂與畫面,讓學生走進了一個奇妙的世界,激發着他們的學習興趣,迅速進入課文所創設的情境之中,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多媒體,不愧是語文教學中的“奇異果”。

一、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點

荀子指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可知,聞見是教學的基礎。藉助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爲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計算機展現出來,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裏,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活學習的內因,突破教學重點。例如,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我們可以收集大量的影視資料並加以運用。在學生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視頻短片與課文進行比較,提出這樣的問題:第一、影片展現的故事情節是否與小說相吻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第二、就某一具體情節,談一談影視藝術與文學藝術哪一種的表現效果更好?學生通過比較,對小說的特點便有了更準確的把握,而且對影視與文學兩種藝術形式也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二、利用多媒體解析古代詩詞

現行的中職語文教材中,古代詩詞佔有一定的比重。這些詩詞語言精煉,意境優美,寓意深邃。但由於中職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對詩詞中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感到疏遠。古詩詞教學採用電化教學,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理解,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如,在講授《琵琶行》之前,先播放琵琶獨奏曲,用多媒體推出藍天、明月、江水、孤船、秋風蕭瑟、楓葉凋落的畫面。哀傷的音樂,淒冷的畫面一下子就將學生引入沉悶而淒冷的氛圍中,爲理解課文奠定了一個情感基調。詩中描寫音樂的詩句令人拍案叫絕,爲了讓學生真正體會出詩句描寫的音樂中激越高亢、歡快嫺雅、珠圓玉潤的表演技法,可播放古典琵琶曲《高山流水》中的高潮片段。悠揚柔美的音樂充滿整個教室,同學們在欣賞中慢慢進入角色,陶醉在美妙的情境氛圍中。通過此環節的教學,學生不僅理解了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使他們體會到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及感情色彩

三、利用多媒體激發寫作興趣

學生怕作文,寫作文時常是敲額頭、皺眉頭、咬筆頭,好半天也開不了頭,即使寫了也是三言兩語,且病句錯字連篇。在教學中,我們選用視聽媒體創設情景,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有了興趣,產生了寫作慾望,才能用心作文。如以“關注生活”爲話題寫材料作文,我提醒學生不能停留在我如何“關注生活”這一層面,材料已經說明了生活給有心人帶來的財富,即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需要有一顆真誠的心去體會才感受得到,即要求描摹出留在我們記憶深處的一些感人的東西。此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採集的生活中的小片段,其中包括近幾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一些感人的生活畫面,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齊上陣,讓他們始終處於興奮狀態,不斷將間接經驗內化爲直接經驗和表象,從而豐富了寫作素材,使“巧婦”做“有米之炊”。

四、運用多媒體培養認知能力

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屬於基本認知能力,在語文課中,恰當地採用電教媒體,啓發學生由眼前的景象,聯繫生活想象可能發生的變化,從而可以加深學生對眼前事物的認識,豐富觀察的感受。如講授《荷塘月色》時,爲了讓學生感受到課文裏超然的意境之美,可以給學生放《荷塘月色》的電視散文錄像及孫道臨朗誦的《荷塘月色》的錄音帶,隨着“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等一幅幅畫面直觀、形象逼真的展現,學生如身臨其境,不用老師多講,學生就能深刻感受到什麼是索淡朦朧,什麼是和諧寧靜。不但給學生美的享受,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了多方面素質的提高。再加上滲透力極強的朗誦與視頻結合,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作者寄寓景中的淡淡的哀愁和苦悶彷徨的情緒,以及希望在一個幽靜的環境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而又無法解脫的矛盾心情。

多媒體已走進語文課堂,帶給我們的衝擊和震撼是前所未有的。作爲教師,我們應恰當地利用多媒體,積極誘導啓發學生去體會教材的內蘊,讓語文多媒體教學折射出多彩的光芒,真正有效地走入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