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小英語口語的教學探究的教育論文

一、激發學生“說英語”的興趣

關於國小英語口語的教學探究的教育論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安排符合國小這個年齡段的遊戲,來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愉快地融入其中。國小階段的遊戲種類繁多,例如開火車問答,看口型猜單詞,同類詞頭腦風暴等等,都是英語課堂中常見又易操作,不用藉助多媒體就可開展的活動。另外,運用朗朗上口的有節奏感的chant也不失爲一個操練詞彙和句型的好方法。如,教完描繪人物體型特徵的單詞後,結合教授學生各門課程教師的特徵,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小組自編一個新chant,並在課堂中進行現場表演,看哪組學生編得最流利,用詞最恰當。當然,學生僅僅在課堂中教師創設的交流情境中使用英語,生命力是非常有限的。教師還需在課堂之外創設更多的機會來引導學生進行英語交際,如組織唱歌、英語角、表演短劇、給圖片配音等內容豐富、又符合其年齡特點和需求的活動。而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還可以佈置一樣“課外作業”,回家教爸媽新授的單詞和句子。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家長們的普遍反映,這種特殊的作業形式無疑是調動學生學習熱忱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增強學生“說英語”的信心

由於國小階段學生積累的英語詞彙量有限,語法知識欠缺,而語言習得過程從本質上又是一個不斷反覆“假設———驗證”的過程,學生在口語表達上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聽多說,肯定他們在英語學習、表達上的點滴進步,給予他們多些寬容與鼓勵,不斷增強他們說英語的信心。如當學生試着用英語進行表達時,教師沒有必要動不動就打斷學生,糾正其錯誤,否則會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更加難於開口。在一個比較寬鬆自由的環境中,教師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讚許的.微笑,都能幫助學生放下心理負擔,大聲地開口說英語。教師應多用積極正面的話語來引導學生,並配合恰當的神情和動作,來不斷加強學生“我可以”的自我意識,激發其思考與表達的慾望,進而體驗到成功後的喜悅。比如,在一節單詞新授課上,我請了一位平時很少發言的學生來示範朗讀單詞,她非常緊張,結結巴巴地說不清楚,兩隻無望的眼睛透着對自己的否定。於是,我微笑着轉移目標,請了班上一位聲音響亮、吐字清晰的學生作朗讀示範,並用鼓勵期待的眼神引導她,示意她大聲準確地朗讀。終於,她很好地完成了任務。班上同學在我的示意下報以熱烈的掌聲,她也由此獲得了極大的鼓勵與自信。此後,我每堂課都給她至少一次的表現機會,她也在不斷訓練中樹立起了戰勝自我的信心,口頭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三、提高教師“說英語”的能力

教師要想學生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必須要讓他們置身於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多聽多練。但由於我們的學生生活在一個使用中文的語言環境中,除了課堂、專業英語培訓機構和懂英語的家庭外,學生學習操練英語的機會十分有限。雖然我國大多數國小英語教師都是正規師範院校出身,通過各縣市教育局的招聘考覈才得以上崗,但不可否認,英語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良莠不齊,很多教師的口語水平差強人意,多表現在發音不準確、語音語調“漢化”嚴重、口語不流利等方面。有一些教師甚至在教授了幾年英語後,口頭表達用語就僅侷限在教材裏的內容了,這也就在無形中侷限了學生口語的發展,對教學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師自身必須認清自己口語上的缺陷和不足,努力提高專業素養,平時可多聽聽英文歌曲、看看英劇美劇、欣賞英語頻道的節目,甚至捧起《新概念英語》,多模仿其標準朗讀的語音語調,辨析其中的連讀、重音、節奏、斷句等細節。同時,教師還需跟上時代的腳步,積極地學習並掌握新出現的英語表達形式。爲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教師還需堅持用英語教學,創設輕鬆愉悅的英語語言環境,使學生自然地接受英語氛圍的洗禮與薰陶,引導他們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英語運用能力。每個教師都應有一些自己最常用的、簡潔的課堂用語,並配合得當的肢體語言,經多次重複使用後,學生慢慢地就能理解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