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教學設計

圓的知識是比較重要的考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圓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圓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56——58頁。

  教學理念: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注重四基,提高四能,並加強與社會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行、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和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生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又是學生學習圓的周長和麪積的重要預備知識。所以,它在整個幾何教學體系中起着承前起後的作用。教學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結合具體情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這節課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上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學情分析:

我們班的現狀是:班額大,人數較多,學生的基礎知識、認識水平、理解能力參差不齊。有一部分同學雖然對圓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但對圓的理性認識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上本課時,必須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繫。讓學生通過折、量、畫、議的手段,在動手操做中獲得知識的體驗,得到成功愉悅。

  教學目標:

1、組織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體驗圓的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係。能根據這種關係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2、讓學生了解、掌握事圓的多種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理解並掌握圓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徵,並學會畫圓。

難點:根據圓的特徵,學會畫規定大小的圓。

教法設計:觀察法、演示法、探索法、動手操作法、講解法、練習法。

學法設計: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動手操作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不同的圓形實物、圓規、直尺、圓形紙片等。

學具準備:各種不同的圓形紙片、圓規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師:大家看教師手上拿的是什麼呀?(圓形笑臉)希望我們每個人也要像這張笑臉一樣,開心、快樂的面對每一天,好嗎?(好)那就從現在開始,請大家都自信地微笑一下嗎!(課件出示)

2、請看大屏幕幕,這些同學們在玩套圈遊戲,你認爲哪種方式更公平呢?左圖:站一排 中圖:圍成一個正方形 右圖:圍成一個圓

生:我認爲右圖更公平。因爲每個人到小旗的距離都相等。

師:那圓中到底蘊藏着怎樣的祕密呢?今天讓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領略其中的奧祕。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把數學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開啓學生思維的閘門,學起來自然親切、真實,同時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和習慣。〕

二、動手操作,探索特徵。

1、感受生活中的圓

師:對於圓,同學們非常熟悉,生活中你看到哪些物體是圓形的,誰來說一說。

生:硬幣、鈕釦、光盤、桌面、鐘面……年輪。

師:看來同學們非常善於觀察,真不錯,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圓的美麗的圖片,讓我們一起欣賞吧!(課件出示)

這些圖片美嗎?(美)古希臘數學家稱,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圓形物體,既體會圓形物體的美,又初步感受圓的一些特徵。〕

2、動手摸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徵。

師:這個紙箱裏有各種形狀的平面圖形,誰願意上來幫我把圓形摸出來(閉上眼)說說你是怎麼把圓摸到的呢?

生:以前學的平面圖形邊是直的,圓邊是曲的,沒有棱角。

師: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對)正是同學們所想的,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讓學生動手摸一摸的遊戲,既符合學生的學習特徵,又新穎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讓學生在摸的過程中感受圓形與其它平面圖形的區別。〕

3、藉助實物創造圓。

師: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實物和學具袋中的工具,想辦法創作一個圓。

同學們真是心靈手巧,一會兒功夫,桌上畫出了很多的圓,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創作的?

生:我是用硬幣、用杯子蓋、三角板中間的空心部分、圓柱。

師:剛纔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畫出了這麼多圓,下面請同學們聽清楚老師的.要求。

第一,把剛纔你畫的圓用剪刀剪下來。第二把這些圓像老師這樣沿着不同的方向反覆對摺,看看你能發現什麼?第三,把你的發現說給你的同桌聽聽,好,按老師的要求開始吧!

師:誰來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生:發現摺痕相交於一點。

師:我們把摺痕相交的這一點稱作圓心,一般用字母O來表示。(板書)在你的圓中標出圓心。

〔設計意圖:充分相信學生的聰明才智,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創造圓,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圓是一個封閉圖形。爲接下來的學習作鋪墊。〕

4、自學彙報,感知概念。

師:我們認識了圓心,其實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一樣,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稱,自學課本56頁的內容,看一下圓的各部分名稱。

師:通過自學,你知道了什麼?

生:彙報、半徑、直徑(課件出示)理解圓上、圓內、圓外各點。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哪條是圓的半徑?

師:大家理解的都不錯,請在你的圓中畫出一條半徑,一條直徑並用字母標出來。

〔設計意圖:運用課本並不是死讀課本,而是要把教材內容吃透、用活。學生經過上面的學習,對圓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自學課本,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完整的概念。〕

5、動手實踐,理解概念。

①師:通過自學,我們認識了圓心,半徑和直徑,關於半徑和直徑有哪些祕密呢?接下來我們繼續進行探究。

請同學們4人爲一小組,動手摺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你有什麼發現?在小組裏討論。

課件出示:活動要求,學生討論、交流。

②小組彙報。

師:哪個小組願意把你的發現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我們發現,圓內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師:你是用什麼方法驗證圓的直徑和半徑有無數條。(畫對摺)

師:大家同意他的說法嗎?所有半徑長度都相等、直徑長度都相等。(同意)你是怎樣驗證的。

生:我們是看出來的(半徑都是3cm,直徑都是6cm)

生:我們還發現,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師:你們是用什麼方法得出這個結論的?

生:測量、對摺。

師:你能將直徑和半徑的關係用字母表示出來嗎?

板書:d=2r r=

強調:說得非常好,課件出示直徑、半徑都相等,在這裏一定要注意,在同一個圓內有無數條直徑,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所有的半徑都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改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從學生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中逐漸形成了一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自主去探究。這樣的設計更突出了對學的過程的重視,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動手摺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相互交流、討論、補充、啓發,得到圓的特徵,不僅使學生的認識從具體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學生感悟了研究數學問題的基本方法。〕

6、口答:d=? r=?

7、用圓規畫圓。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規,用圓規任意畫一個圓(老師在欣賞大家畫圓的過程中,怎麼發現有的同學畫的圓大,有的同學畫的圓小)

誰來說一下這是爲什麼,你是怎樣畫的?

生:兩腳叉開,固定針尖,旋轉一週。(課件出示畫圓)

師:那在畫圓的過程中,應注意些什麼呢?

生:針尖不能動,兩腳的距離必須保持不變。

師:請同桌互相看一下,你們畫的圓的位置在不在同一個地方?、

生:不在。師:那誰決定圓的位置(圓心)

師:同桌比一比,你們剛纔畫的圓大小一樣嗎?(不一樣)

生:那誰決定圓的大小(半徑)(課件出示)

師:現在我們用圓規畫一個半徑3cm的圓。欣賞同桌的圓,那如果老師想讓大家畫一個直徑4cm的圓,該怎麼辦?

〔設計意圖:“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操作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能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看似簡單的畫圓問題,實則是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表述、概括等步驟,循序漸進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體驗出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爲後續教學奠定好基礎。從而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用數學語言表述的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三、實際應用,深化認知。

師:老師想檢測一下大家的掌握情況。你們敢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1、搶答:知道半徑填直徑或知道直徑填半徑。

2、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①連接圓心和圓上的直線叫半徑。 ( )

②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 ( )

③圓裏有無數條半徑和直徑。 ( )

④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 )

⑤兩條半徑可以組成一條直徑。( )

⑥半徑2釐米的圓比直徑3釐米的圓大。( )

3、你知道手輪爲什麼做成圓形的,車軸應裝在哪裏?

(一中是指一個圓心,同長可能是指半徑一樣長,也可能是指直徑一樣長)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就有了關於圓的記載、墨子,“圓,一中同長也”課件出示,學了今天的知識,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難易適中、有梯度,體現了層次性,靈活性、啓發性和生活性。一是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新知,另一方面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思。]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對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圓不僅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也走進了人們的心靈,願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像圓那樣完美!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有利於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和學習能力的養成,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