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語文《滿井遊記》教案

  同課研讀 異構呈彩──我的《滿井遊記》教學設計比較談。

中國小語文《滿井遊記》教案

我的老同事要參加縣優質課評比,定的課題是八年級下冊第29課《滿井遊記》一文。前天來電說此文一課時設計難度較大,叫我出出主意。設計決定質量,細節決定成敗。的確,對於一節課來說,文本的駕馭能力即教學設計乃是決定一節課的質量如何。爲此,我在認真研讀了本文後給出了AB兩種教學思路,僅供我的老同事參考。現寫出希望批評斧正。

  A種思路

  一、設計思路

扣準“讀”字,按讀準字音、讀懂文意、讀賞美景、讀出自己四步驟設計思路來組織教學。這樣由淺入深,從音到字到文意把握到重點美句欣賞最後用自己的習得體驗來談談本寫景文的情感內蘊。

  二、學習步驟

1、情境引入:

“她輕步走上草地,玉指玩摸樹木,她把氣息吹給細柳枝、嫩桃樹。雖然我沒見到她的到來,我已感到了她的存在。”這個她是誰呢?

(萬事開頭難。老師用這樣一句話富有詩意的語言讓學生猜猜文中的“她”是誰?以此來親近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和學習衝動,學生的思維很快就走進課堂,並這一情景與本文的刻畫的早春景象吻合,形成很好的文本內容鋪墊。)

2、讀準字音:

出示生字詞:朝輒廿乍妍靧髻鬟鬣茗罍曝蹇浹墮惡,請學生根據工具書和注視下已經提供的拼音快速從文中找到並結合所在語句讀準。

(這個環節的設計在本文是不可忽略的',本古文生字詞較多,如果沒有這一鋪墊,學生是無法順利進入文本正確朗讀的。至於要用什麼方式更快速有效的把握還需考慮。)

3、讀懂文意:

播放錄音或範讀文本,學生自由朗讀並完成兩步驟要求:

⑴ 獨立看註釋翻譯,

⑵ 不懂處小組內合作解疑。

(這是文言文學習不可或缺的步驟,疏通文本文意是基礎,是爲文本的內容賞析搭好腳手架。)

4、讀賞美景:

從文中找出你認爲寫景最美的句子。

⑴ 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⑵ 談談作者的寫景手法。

(這是學習的關鍵點,也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落點。以一個開放性問題入手,讓學生找美句,描美句,賞美句。)

5、讀出自己:

你認爲本寫景文想表露一種怎樣的情感愛好?老師再用一問請學生根據自己對文本的深入體驗品賞後談談作者在描寫北國滿井的美麗景象時是本着一種怎樣的情感愛好的。

(其實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由文本的內容解讀拔高到作者的情感傾向。這也很好的凸顯本文的主旨,讓本節課推向高潮,學生的喜好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得到很好的薰陶和強化。)

補充作者材料,增強認識:袁宏道,不願意做官,卻酷愛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險登臨。在文學創作上反對復古,並努力實踐。他寫文章強調“性靈”,強調自然、天真、趣味,主張自然地流露個性,語言流利淨潔。這篇遊記,就是他這種主張的實踐範例。

  B種思路

  一、設計思路

由於A種思路在教學中學生掌握也比較好,各方面落實也紮實,不過這樣的教學思路比較傳統,在優質課評比中很難以巧妙駕馭文本的特色取勝,爲此,我在考慮是不是有一種更新的文本解讀方法來重新設計。我又迴歸文本繼續探究。第二段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郊遊的所見所感。但見長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曠遼遠,一派生機。作者寫景,主要寫了水光山色,柳條麥田,以及遊人的歡欣,魚鳥的“悠然自得”。其中“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繪出初春水光;“娟然如拭,鮮妍明媚”畫出春山之態。然後,分別用兩個長句作喻,水如新開之鏡,山如髻鬟始梳,新奇而生動。寫柳條突出其“將舒未舒”的姿態,寫麥田說其“淺鬣寸許”,都是典型的北國早春景緻。由此,我想到何不用本學期我倡導並嘗試的“專題教學法”來設計呢?

本文新的設計思路由此而生:整堂課圍繞“滿井春韻”這一專題來進行設計,由回憶寫春詩句導入到“找春”“讀春”“品春”“寫春”爲線索把整篇文本解讀下來,既集中又挖深一點學有所得。

  二、學習步驟

1、詩歌導入:

讓學生回憶描寫春天的詩句。老師出示早春詩典範之作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請學生領會詩中描繪早春的詞句“初”“早”“新”“漸欲”“才能”等。

(這一導入讓學生背熟知的詩歌,一下子就能達成師生互動,學生有了發揮才華的時機,他們喜歡,積極性也來了。)

2、找春:

在聽讀課文錄音或老師範讀時,請學生拿筆劃出描寫滿井春天的詞語句子。

(這是初識文本的行爲。)

3、讀春:

讓學生把劃出的描春句子讀出來。這一步驟着重解決生字讀音,疏通寫春句子的意思和正確朗讀個別難度句子的節奏停頓。如:山巒爲晴雨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這些句子的確不易讀順。

(這一環節是下環節“品春”的基礎,只有會讀並懂其意了,纔好品出其中美之所在。)

4、品春:

請學生根據找到讀出的寫春美句從作者蘊含的情感和採用的寫法角度進行品賞。

(這一環節是整節課的關鍵。這是語言品讀賞析和作者情感的解讀的着力點環節。我重錘敲擊,從中也探究作者之所以能把早春美景寫得如此之美是因爲在寫景時運用了很多寫作手法。如白描的筆法:寫水爲“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寫柳條爲“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這種表現方法,沒有誇張、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卻鮮明如畫。擬人的寫法:作者寫山,用倩女新妝作喻,寫魚鳥,說它們洋溢着喜氣,都是用了擬人的寫法。這種表現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入作者的主觀情感。還有比喻的妙用:在這篇遊記中,比喻大多是用來寫景的,如寫水寫山的句子;但也有的是寫人的,如形容自己出城遊玩爲“脫籠之鵠”。這些比喻都很恰當,因爲是出自作者深切的體會和感受。在這一環節還可以通過本文的畫龍點睛之筆“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進一步談及袁宏道其人形象:追求自由的天性。袁宏道的遊記散文,也充滿了疏放不羈的精神,是對大自然的熱愛,是對官場的厭倦,是個性的張揚和抒發。)

5、寫春:

要求學生運用文中修辭:比喻和擬人來抒寫自己心中的春天。範例:“她輕步走上草地,玉指玩摸樹木,她把氣息吹給細柳枝、嫩桃樹。雖然我沒見到她的到來,我已感到了她的存在。”

(這一環節我的設置出發點主要是讓學生在學了本文寫景手法後能學而致用。因爲現在的課堂過於注重口頭上的“頭頭是道”,反而讓學生在動筆時往往詞不達意的現象而有意安排的。)

以上兩種教學思路殊途同歸,共同達成文本的內容解讀和作者心靈世界的領悟。一是,整節課扣準一個“讀”字,按讀準字音、讀懂文意、讀賞美景、讀出自己等四步驟從字詞句到思想內蘊層層深入、由表及裏進行研讀;一是,整堂課圍繞“滿井春韻”這一專題進行設計,以“找春”“讀春”“品春”“寫春”爲線索構架本文的教學思路。可見,一篇看似無從下手的文言文,只要緊扣新課標的有關精神,立足文本,深入挖掘文本並對文本進行創造性的設計,那也一定能上出精彩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