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納藝術哲學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丹納藝術哲學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丹納藝術哲學讀後感

我想說明兩點:一、研究學問應該從事實出發,不是從主義出發,不能被某種具有霸權性質的理論體系所侷限。二、人類的智慧應該是多元化的,不是被單極化或被少數理論所主導。各種學說越豐富,則人類文明就越光彩照人。

丹納在《藝術哲學》中說:“要了解藝術家的趣味和才能,要了解他爲什麼在繪畫或戲劇中選擇某個部門,爲什麼特別喜愛某種典型某種色彩,表現某種感情,就應當到羣衆的思想感情和風俗習慣中去探求。”“要了解一件藝術品,一個藝術家,一羣藝術家,必須正確的設想他們所屬的時代的精神和風俗概況。這是藝術品最後的解釋,也是決定一切的基本原因。”看到丹納對藝術本質的理解,很多困惑油然而生。

他認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性質、面貌都取決於種族、環境、時代三大要素,這樣的論調似乎與馬克思的藝術起源於人類的實踐活動和藝術的本質是實踐基礎上審美主客體的統一的唯物主義觀點吻合。困惑的原因不是對這種觀點不滿,只是有些鬱悶,本來想通過一百多年前西方學者的思維體系或者智慧獲得一些關於藝術的不同的觀點,以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但似乎要失敗。其實回過頭來看也順理成章,馬克思與丹納是否有立場上的不同本人還無法考證,但是他們的主張卻最終殊途同歸,得出幾乎相同的觀點,認爲事物是在歷史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並受到客觀環境的強烈影響,而不是那種小兒科的假設對象先存在或者腦殘地討論科學先於藝術還是藝術先於科學(有感於某課堂討論……)。兩位先哲都是以事實爲依據闡釋並證明自己的觀點。

所以,匆忙得出結論,研究學問應該從事實出發,不是從主義出發。我們應該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認可並追求人類智慧的多元化,而不是盲目地推崇某單極理論,或者允許某單極化理論成爲統治人們思想的霸權理論。我們的意識是那麼脆弱,那麼容易被故意影響,從而陷入到十分有侷限性的狹隘的意識形態與思維怪圈中,特別是久久的被“某主義”所遮蔽視野。丹納說:“科學同情各種藝術形式和藝術流派,對完全相反的形式與派別一視同仁,把他們看作是人類精神的不同表現,認爲形式與派別越多越相反,則人類精神表現的越多越新穎。”尼采更是進一步認爲用智慧取代科學應該是人類的最高目標,科學思維只是人類思維的一種,把它提升到最高地位是科學霸權的表現。科學僅僅是人類把握外在世界的工具,對科學的強調就等於放棄了人類對內在世界的探索。(注:此處的科學是廣義上的,包括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

鍼砭時弊,我們信仰相同,風俗相同,習慣相同,語言相同,利益相同,教育相同,所以導致一切都會大差不差,導致一切陷入一種羣體無意識的趨同中。中國特別需要出現一種百家爭鳴的學術環境與輿論體制。但這似乎很難,政治很難會在自由與開放面前做出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