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1

一、全面和諧發展體系的特色內容

(一)教育學一一首先就是人學,必須注重人本身,必須是和諧的教育。

(二)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應在社會中集五種角色於一身。

(三)堅持德智體美勞各育相互滲透的教育。

(四)和諧發展不能一把尺子衡量學生

(五)建立學校一家庭一社會教育體系。

二、全面和諧發展體系的特色內容

(一)教育學一必須注重人本身,必須是和諸的教育。強調人在時代變革中的重要地位一比“電子時代”“數學學的世紀”更重要的是歷史進入了“人的時代”“人的紀”。

強調人的非智力因素、人文知識與智力因素、科學知識的同等重要性。

強調科技的人道趨向,注重自然保護、生態教育對社會的持續發展和生命體延續的重要意義。

1、教育學一一必須注重人本身:

針對當時或單純爲升學、或單純爲就業做準備的教育目標,提出學校根本目標應在於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富有創造性和精神充實的公民,培養能收穫幸福的個人。

這個目標是人一生的基礎,有助於升學、就業,既給社會提供創造性建設人オ與合格公民,又保證每個人精神充實、且生活福。“遠非人人都能成爲科學家、作家、發明家演員等,但必須成爲能自己獲得幸福的實在人、本行的能手一一此乃全面發展的條件。”

2、教育學必須注重人本身:

“教育學就是人學,必須過問人本身。”

“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於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是成爲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

“同學們,你們在咱們學校應當探索的最主要的東西就是生活的目的!”

“我們在創造每一個人的幸福時,也就在創造着社會的普遍幸福。”把追求個人生活幸福明確在教育培養目標中,體現了人道主義教育學的核心,這極有創造性和人道精神。

3、教育學一必須是和諸的教育

“形象地說,學校好比一個精緻的樂器,奏出一種人的和諧的旋律:使之影響每生的心靈,而要奏出這樣的旋律,必須把樂器的音調準。兒童這件樂器,是要靠教師、教育者的人格來調音的。”

“和諧發展是一朵花,德智體美勞各育同是其上的花瓣,任何一個花瓣的損壞,這朵花就不再美麗。”

“知識如果掌握在沒有道德的人手中,無異於瘋子手持着利劍。”羅蒙諾索夫

(二)全面和諸發展的人,在社會中應集五種角色於一身

1、社會物質生產領域和精神生活領域中的創造者;

2、物質和精神財富的享用者;

3、具有道德和文化素養、是人類文化財富的鑑賞者和保護者;

4、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公民;

5、具有祟高道德基礎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五種角色之“新家庭的建立者”

一個人無論今後成爲什麼人,他都將會成爲父親和母親。高明的教育之道,就是善於把不懂事的孩子當作明天的父母來看待。”

“我們的學校幾乎沒有教給學生最重要的東西――學會生活。我們教了幾乎所有的知識,但該怎樣準備未來家庭生活,怎樣做丈夫和妻子子,怎樣做孩子的父母,他們卻一無知。”

“教師也好,家長也好,我們都沒有思考活中最重要、每個公民都應該懂得的學問――與人相處的學問。”

(三)堅持德德智體美勞各育

1、相互滲透的教育

“傳統教育理論及實踐的致命缺點是隻看到德智體美勞各育的相對獨立性,而對各育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滲透關係缺乏認識,於是造成只重智育或學習單打一局面。”

“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項工作中,一般地說沒有任何一項是次要的,這裏一切都是主,其中任何一方面忽視或做不好,就會使人的全面發展這一完整、統一、和諧的基礎遭到破壞。”

2、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整個智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集體和個人的精神生活是否豐富。

(四)和諸發展不等於平均發展

1、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

“沒有一條教育規律,沒有一條真理是可以對一切兒童絕對同樣適用的。”

“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應從孩子的全面考察,發現他其他的優點與長處,引導他看到自己的長處,增強他的自尊心,克服學習上的難。”

“片面追求分數是一種病態心理,這個心理籠罩着家庭,以至於父母也只能要求孩子得分,孩子若達不到就是罪人,無法正常爲人。”

2、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

“如果教師和學校把分數作爲判斷一個好壞的標準,這人可能就無法去爭做好人。”

“學習、回答問題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個方面,只是生活諸多領域的一個領域,而偏偏在這個領域中,許多學生由於不同的原因經常遇到巨大的困難和挫折。”

“學習成績好這個概念本身是相對的:對個學生來說5分是成績好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3分就是很大的成功。”

3、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

“給學生所打的分數被賦予了道德含義,教師常根據學生所得的分數對他的道德面貌下結論。”

“只評價學習的最終結果,而忽視學生勤奮、努力程度,這是不公正的。不能把評價變成威脅人的東西,任何時候評價都不可變爲貶低個性的手段。”

“絕不要忙着打不及格的分數。要記住,成績帶來的愉悅是一股強大的情感力量,學生想當一名好學生的願望就依靠這股力量。”

“只有當師生關係建立在彼此信任和關懷的基礎上時,才能讓評分成爲促使腦力勞動積極起來的推動力。”

(五)建立學校一家庭一一社會教育體系

1、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塑造人這個系統工程中,有多位“雕塑家”參加。

家庭也好,教師也好,都應該認識到,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不可能獨自承擔起最精細、最複雜的造就人的任務。

學校教師、師生集體、父母和家庭、街頭夥伴、書籍和信息傳媒,受教育者,這些影響的每一方面都在起作用。

學前兒童藍天下的學校,“讓孩子們在打開書本去按音節讀第一個詞之前,先讀幾頁世界上最美妙的書一一大自然這本書。”

2、建立學校一家庭一社會教育體系

“沒有家長學校,就不會有真正的家庭一學校教育。”

“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於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因爲兒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

“沒有什麼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的了,我一生都在努方探求這種智慧。”

建立長期的家長學校。家長按自己孩子的年級分組到校學習:既完成一般家長會的職能更經常的是傳授教育學的理論知識,給家長充電。

3、建立學校一家庭一社會教育體系

“形象地說,家庭教育好比樹木的根鬚,供養着教育的樹幹、枝葉和花果。學校教育的成果是建立在良好家庭道德基礎之上的。

家庭是滔滔大海上神奇的浪花,從這一朵朵浪花上能夠飛出美好。如果家庭沒有孕育世間美好事物的神奇力量,學校所能做的就永遠只是再教育了。”

“作爲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把他們培養成好公民,好勞動者,好兒子好女兒和好的父母,同樣能向社會證實你們的價值。”

4、建立學校一家庭一—社會教育體系

“與你骨肉相連的嬰兒開始呼吸、慢慢睜開眼睛,看着世界;從這一刻起,你就把巨大的責任放在了自己的肩上。你看孩子的每一個瞬間,你也在看你自己,你教育孩子,你也在教育你自己,在檢驗自己的人格。”

“父母在延續人類的同時,也在孩子身上覆制着自己。這種複製行爲的自覺程度,取決於父母對人類、對孩子未來的道德責任感。我們把這種複製稱作教育,她的每一個瞬間都在創造未來,都在爲了未來。”

5、建立學校一家庭一社會教育體系

“無論你在生產崗位的責任多麼重大,無論你的工作多麼複雜、多麼富於創造性,你都要記住:在你家裏還有更重要、更復雜、更細緻的工作等着你,這就是教育孩子。”

“沒有時間教育兒子一就意味着沒有時間做人。”

“尊敬的父母,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清楚,不受教育,學識淺薄,在道德方面一無所知就如同發動機已損壞的飛機,一旦飛上天,不僅自毀無疑,還會給別人帶來傷亡。”

6、建立學校一家庭一社會教育體系

“一個好丈夫用自己的愛爲自己的家庭創造幸福。就像太陽的光和熱度能使玫瑰盛一樣,父親的愛也能使孩子品德變得高尚。”

“孩子是從母親怎樣對待父親、從父親怎樣對待母親開始逐漸認識人的世界,他們最初的善惡觀念正是由此開始形成的。”

“這個世界爲人類願望之花開得興盛燦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但是,只有那些能夠主宰自己慾望的人才是幸福的人。親愛的父母,請記住這句話,用它來教育您的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2

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而作爲教師的我們對待學困生,首先,我們應該找出學生在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原因,採取一些能夠照顧個人特點和個別困難的教育措施。也就是預防學生學習發生困難,讓這些孩子不要感覺到自己是一個不夠格的人,要使他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生活的歡樂,獨有的自尊。就像作爲醫生,如果他竟對自己的病人說:“你的病是治不好的,你的事毫無希望了……”那他能夠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具有人道主義的醫生嗎?在我們教師的眼裏,必須使學習困難的學生在我們教師看來是可教育的,必須便學習成爲他們樹立高尚的自尊感的`領域。

首先,要讓這些孩子充分的閱讀,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

教師要爲孩子們挑選一些供他們閱讀的書和文章。這些書是用最鮮明,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揭示穩中有降種概念,概括和科學定義的。閱讀越多,越能引發孩子們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的疑問,引起孩子的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而思考越多,他們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作爲教師的我們,工作起來就容易多了。

當然閱讀是講究一定的方法的。不是死記硬背。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們主動的去閱讀,去尋找疑問的答案呢?讓孩子有疑問,這就成功了一半。作爲教師的我們,讓孩子先產生疑問,在課堂上哪些東西要講,哪些則留着不要講完,沒有講完的東西,就是給學生留下了疑問。在生活中,哪些東西需要引導,哪些只需要幫助等。當然,前提是對學生有了充分的觀察與瞭解。

其次,第一次的學習很重要

這就是說教師首先要對教材要有深刻的理解,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讓學生在學習時對所學知識不要做出膚淺的認識與理解。讓孩子們第一次學習就要學習正確的,明確知識要點。這就取決於教師對學生的原有知識及學習能力作一個充分的估計,備課時預先估計一下,在什麼地方,什麼知識點上,學生可能出現錯誤,以及這個學生具體可能是誰。對任何一個可疑的地方,預先都做好詳細的設計。然後在當堂有讓學生獨立地完成作業的時間。讓學生在獨立作業中得到思考,得出概括性的結論。學會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在課堂上就看出哪些孩子需要佈置的家庭作業是哪些題。讓孩子更好的學到知識。

再次,對這些孩子的評分也很重要。

評分是教育上最精細的工具之一。作爲教師不應當把知識的評定作爲某種孤立的東西從教育過種中分離出來。只有當教師和兒童之間的關係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懷有好意的基礎上時,評分才能成爲促合學生進行積極腦力勞動的刺激物。對待這些孩子的評分寧可少一些,但是每一個評分都要有分量,有意義。如果學生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和情況而沒有能力掌握知識,就不打不及格分數。不要讓孩子感到沒有努力的方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任何時候都要不急於給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數。因爲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沒有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如果看出孩子學習的知識還比較模糊,在他們關於所學的事物和現象的表象中還有些不明確的地方,那根本不要評分。應當首先設法讓他學會知識。提問題的時候應當避免提那些不需要思考的,可以從書上準確無誤的找到答案的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3

世界上的書籍千千萬萬,但是隻有一種讓人當七年級見鍾情,之後則要常常拿起——哪怕撫摩一下也好,這種書往往蘸着生命的汁液用心寫就。《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無疑屬於這樣的精品。

我把這本書當成是我一生的財富,那是因爲:這是一本讀來親切的書讀目下的多數教育書籍,包括媒體上的某些論文,簡直是比自己寫文章還要累,幾近“眼睛的牢獄”與“心靈的折磨”。

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不!蘇霍姆林斯基沒有、大概也不想以教育家的身份,用校長的口吻(儘管他就是校長)對教師進行空洞的說教和長篇大論的理論闡釋!儘管選集中的每一本都一本書都厚重如磚,但蘇霍姆林斯基提煉出教師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棘手難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每一條建議都結合生動的教育實踐來說,因此他就好像坐在你的身邊,微笑着,與你娓娓而談,真可謂是“坐而論困,起而新教”。

奧蘇霍姆林斯卡婭教授在致教育科學出版社的信中這樣評價他的父親: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歷經何等艱難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長爲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因此,這不是方法、技術之作,而是實踐大作、心血鑄就

因此,我常常是把《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當成睡前難得的思想與精神的享受來對待的。

“思想應該像高大的橡樹一樣堅強,像出弦的箭一樣有力,像烈火一樣鮮明。真理的堅定性,真相的鮮明性和思想的不可動搖性,是從同一個名叫困難的源泉中涌出的泉水。”

“親愛的朋友,請記住,學生的自尊心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它要極爲小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因爲在要摘掉這朵花時,不可抖掉那閃耀着小太陽的透明露珠。”

“正因爲有一條鮮明的對象、畫畫、知覺、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斷地流進兒童的心田,所以兒童的記憶才那麼敏銳和牢固。”

……讀着這樣的書,我不免會忘記自己是在讀書,彷彿倘佯在情感的無邊礦野,飛翔在思想的萬里晴空,品味着一首首燦爛的教育詩篇,觀賞着一片片絢麗的人文風景……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4

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淨,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所說: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表,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有感於以下幾條:

1、教師要愛自己所選的職業

在選擇做老師之前,我們每個人都要先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熱愛這份職業,這樣纔會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工作中的一個個難題。在給《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作者提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女教師退休前,舉辦了一次隆重的晚會。這位即將退休的女教師事實上還相當的年輕,她從20歲開始工作,到退休也不過45歲。爲什麼這麼年輕就要退休呢?大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這位女教師連多工作一天都不願意,恰好當她在學校工作滿25年度那天離開工作。她的告別講話,消除了所有的疑問。她說:“親愛的朋友們,我離開是因爲學校工作不是我喜愛的事業。我在這個工作中得不到滿足,它沒有給我任何樂趣。這是我的不幸,是我生活的悲劇。每天都盼望着課快些結束,喧譁聲快些消失,可以一人獨處。你們感到驚訝,一個45歲的婦女就離開了工作,而她的健康還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經受了內傷。受內傷是因爲,工作沒有給我樂趣。我的心臟病很重。勸告你們,年輕人,自己檢驗一下,如果工作沒有給你們樂趣,那就離開學校,在生活中正確地判斷自己,找一個心愛的職業。否則工作會使你們感到痛苦。”

2、教師的工作有這樣一個特點,就是他要經常地評價自己學生的.工作。

在衡量知識質量(也就是勞動質量)時,教師的評價帶有明顯的道德意義。評價裏包含着刺激,應當使兒童在這種刺激的影響下確立一種要學好而不要學壞的意向。通過這種評價,不應當使兒童對於人們怎樣看待他(是愛勞動還是懶散的)抱着無所謂的態度。評價所能起的這種微妙的影響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成爲一種教育力量,就是它一定要跟兒童的內在的精神力量結合起來。評價是教師手裏的一種教育工具,它應當激發兒童的學習願望,幫助形成這種願望,而不是對於不願學習的一種懲罰。如果由於學生不善於學習而給他一個不及格的評價,那就更糟:兒童覺得教師已經把他看得什麼都不行,他就會欺騙和弄虛作假。學生不善於學習,如果教師不重視這件起初的小事,那就會釀成大禍―――懶惰和散漫。

3、學習,這並不是機械地把只是從教師的頭腦裏灌輸到學生的頭腦裏。

這是一種極其複雜的道德關係。在這種關係裏起主導的,決定性作用的特徵,就是培養學生的榮譽感和自尊感,並在此基礎上培養他要成爲一個好人的願望。教師的任務在於,要敏銳而巧妙地,堅持不懈而嚴格要求地培植兒童的智力和道德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5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這一百條建議凝聚着大師智慧的光芒,似一顆顆啓明星爲教育者指引了前進的方向。此書將深奧的理念植入於簡潔質樸的文字中,用生動而翔實的案例闡述大師的教育思想,使人輕鬆愉快的在閱讀中得到啓迪。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爲中國小教師而寫的,再根據我國的國情和需要,譯者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外從蘇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裏,選擇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爲補充,全書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書中衆多觀點對我影響都很大,其中最能引起我的共鳴的就是尊重每位學生的特異性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學生內心的財富。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語文老師尼娜彼特羅芙娜的學生米哈伊爾一樣。儘管米哈伊爾在平時上課中讓尼娜彼特羅芙娜氣得臉色發白、雙手顫抖,但當這個“兩分生”--米哈伊爾很瀟灑地爲她修理好電視機後,尼娜彼特羅芙娜感到非常的難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羅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責:我們做教師的人,怎麼會沒有發覺,在我們認爲無可救藥的懶漢和毫無希望的“兩分生”身上,在他們的心靈和雙手裏,還蘊藏着天才呢……

這一事例不禁促發我深思:既然是在學校的“兩分生”,還能很快成爲一個技術很高的電視機修理工,我們在今後的教育對學生的評價中是否應該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當儘可能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應該成爲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大家都知道,目前海州高中的學生中特長生比較集中,尤其在我所任教的文科班中,美術生、音樂生大概佔半數,如果只用學習這一把尺子衡量,他們中的多數真的就是所謂的“兩分生”,往往被老師忽視。多年的這樣的教學經歷已經讓我完全轉變了觀念,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鼓勵、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比如歷史課學習西方繪畫史時,美術生會查閱資料引導大家欣賞那些曠世絕倫的美術作品,學習音樂史時,音樂生會發揮其特長,課堂中他們的表現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讚賞,從他們的表情中我看到了自信和成就感的滿足,相信高中時代的這種經歷可能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積極影響。

平時工作中偶爾也會遇到把我氣得臉色發白,雙手顫抖的學生,。我現在任教的班級中有一位體育特長生,逆反心理極強,犯了錯誤不服管教,常與老師頂嘴,在與他的接觸中我發現,教師直接指出的錯誤往往會引發衝突,那我就考慮換一種方式,用表揚的辦法拉近他與老師的距離。說實話,想表揚他真的很難,終於機會來了。在一次考試時,我發完試卷,首先和同學們約法三章:不準傳遞任何東西、哪位同學借筆要告知老師。在監考過程中,我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個支持響應我的竟然是這位有錯不讓說,經常與老師頂嘴的體育生,舉手告知我他需要借筆,我立刻抓住這個機會,對他的行爲大加表揚,不僅帶動了其他同學,使考場秩序井然有序,而且更主要的是在這位同學身上逐漸地發生了越來越多的改變,與老師的關係越來越親近,與班級同學越來越和諧。

海高教學大樓正廳有這樣一塊宣傳板“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用尊敬的`態度待老師”,在欣賞中我會發現孩子們越來越多的閃光點。一個不愛學習,常常溜號的同學會在假期的雪後給老師打電話詢問是否需要掃雪,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責任和擔當。

老師的欣賞會換來學生的尊敬和熱愛。在3月27日海高校報上登載了這樣一篇文章,給大家節選一段“海高的老師,是那麼的熱情,那麼的親切。我爲能擁有這麼多的好老師而自豪,例如我們的歷史課張老師,她和藹而認真,細心而又嚴謹,她的熱情早已經將我們班的同學連在了一起,她總是象班主任一樣來教育我們,怎樣擺正學習態度,甚至怎樣待人處事,有時還親切地糾正我們的不足,在她的口中我們幾乎天天聽到鼓勵我們的話語,讓我們覺得她就像我們的家長”。雖然只是這樣一篇小短文,登在讀者有限的海高校報上,可每每想起卻總是讓我感到溫暖和幸福。

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特異性,用愛去發現孩子們的優點,發揮其潛能,塑造其完美人格。蘇霍姆林斯基雖然與我們處於不同時代,來自於不同的國家,但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引起了我的共鳴,這些都將成爲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6

冰心老人曾經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眼界開拓。這學期,我閱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着此書,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這就集中體現了蘇霍姆林斯基賞識教育的思想,他認爲教師的賞識是實現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我認爲賞識教育應該從下面兩個方面着手:

一、師愛——成功教育的動力。

師愛是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賞識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當學生感悟到這種師愛後,便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有了愛,纔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纔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如果教師發自內心地向學生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語言去打動他們、感化他們、啓發他們、誘導他們,讓他們增強信心和勇氣,讓他們認識到問題的'根源,奮起直追,最終他們也會成爲生活和學習的強者。

二、自信——成功教育的祕訣。

成功教育很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甚至有人提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善於在每個學生身上發現他的天賦和才能,爲他提供發展的條件,竭力做到使每個學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從而感到快樂,從中樹立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到自己並不低人一等,而是一個精神豐富的人。

對國小生,尤其是那些學習困難者,特別需要的不是失敗,而是別人的肯定、老師的賞識和成功的體驗。通過這些,才能促使他們產生一種內驅力,促進他們成就動機的發展,促進他們發現自己,看到自己潛在的力量和優點,從而滿懷信心地不斷爭取成功。

古人云:“開卷有益”。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的確讓我的眼睛霍地一亮,讓我的心地陡然開闊。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7

作爲一個老師,評價學生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可是在中國,就如閆學老師所說,怎樣對學生進行評價幾乎是一個僞命題,因爲我們歷來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除了分數還是分數,要不然,怎麼會有“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說法呢?即使如此,作爲一個班主任,在每天和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仍然免不了要對學生進行評價,不管是即時評價、口頭評價、書面評語,還是自己內心對學生的評定。

暑假裏看了學校送給每位老師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一書,作爲一個老師,蘇霍姆林斯基的名字可謂是如雷貫耳,可讓人汗顏的是,我真的是隻知道名字和他的幾個小故事而已。剛開始拿到書的時候還以爲此書是摘錄他的著作中有關班主任的篇章寫成的,翻看後才知道這其實是閆學的“讀書筆記”。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帕夫雷什學校評定操行的根據讓人耳目一新。

“能進行自我教育”——這是蘇霍姆林斯基非常看重的一點;“尊重勞動人民,尊敬父母,尊敬老人,尊重婦女”——用了“尊重”而不是“熱愛”,明顯地,“尊重”更貼近現實,更符合學生實際,更能夠做到;“不容忍壞事”“能爲別人做好事”——這是要學生從小樹立是非觀;“能認真勞動(包括學習勞動和公益勞動)”——把學習看做是一種勞動,並且把它和公益勞動並重,而且對這兩者的要求僅僅是“認真”,仔細琢磨,大有深意。

我們經常在講“教書育人”,可育人應該放在教書前面,只有一個人懂得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他所學的知識才能用在正途上。這也正是蘇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培養學生的情感素養:“情感素養,形象地說,好比是調正了弦的小提琴。而只有調正了弦的小提琴纔可能演奏。只有當一個人懂得基本的情感素養,才能對他進行教育。”閆學老師提到的周老師的案例也讓我感慨萬分。我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我帶出的第一屆畢業班,第二年來看我的學生裏,大部分都是原來的調皮搗蛋生和學困生,優等生只有幾個,而那些成績不上不下,紀律不好不壞的,特別少。仔細想想,那是因爲我們在做教育教學工作的時候,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了搗蛋生和學困生的教育上,而那些中間的“灰色空間”往往是被遺忘的羣體。

看完此書,細想收穫,雖然書中提到的一些理論並不適用於我國現在的教育制度,如把學習勞動和公益勞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可是仍然不掩它的人本價值,至少蘇霍姆林斯基的觀念、實踐讓讀者看到了另一種教育,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8

最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著的《帕夫雷什中學》一書,其中有這樣一段話“作爲一位教師,要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爲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而這,不正是我們追求的教師的境界嗎?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全體教職工團結一致,是學校能實現自身目標的根本保證。這一點,作者身爲帕夫雷什中學的校長,不僅做到了,而且能以自己豐富的學識和對教育的深刻理解,保證了全體教職工能沿着教育正確的發展方向去努力工作。

書中對帕夫雷什中學的學校工作作了詳盡的描述,不僅細緻入微地描述了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而且也深刻明瞭地闡述了作者自身的教育思想和學校全體教職工一致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

今天,許多在理論上成熟,但在實踐上卻還沒有付諸實施的教育思想,在帕夫雷什中學早就變成了現實;今天,我們許多人甚至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認爲只是教育上的一種理想甚至於空想的事,在帕夫雷什中學變成了輕而易舉的事。而在今日中國千千萬萬所中國小裏,在我們提出“素質教育”的同時,我們能否找到一點帕夫雷什中學的影子。

蘇霍姆林斯認爲教師集體的財富之源,首先在於教師的個人閱讀。帕夫雷什中學提出,真正的教師必是讀書愛好者:這是帕夫雷什中學集體生活的一條金科玉律,而且已經成爲傳統。一種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氣氛,乃是學校和教育工作的實質所在。帕夫雷什中學圖書館不僅有豐富的藏書,而且每個教師個人也有大量的私人藏書,每個教師都訂有幾種雜誌和幾份報紙,.他們彼此之間還進行互換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的要求是“必須是讀書愛好者。”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切勿忘記關注教師讀些什麼書,他怎樣對待書籍和科學。”他把讀書作爲衡量教師發展的標準,他說:“只有當讀書成爲教師的一種很重要的精神需求,只有當他不僅有書而且也有讀書的時間的情況下,他纔有可能借鑑別人的經驗。

蘇霍姆林斯基把孩子帶到藍天下、森林裏、河流邊,通過童話、幻想和遊戲,引導他們進入周圍的世界,每天都發現一點新的東西,所走的每一步都成爲走向思維和語言的源頭。

作爲成長中的個體,學生身上的不良習慣和弱點是難免的,然而對於學生的'種種問題,當老師們感到束手無策時,往往會採用批評的方法,結果情況越來越糟,如果適時地採取賞識讚美的方法,讓學生在“我是好學生”的心態中成長,則會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十個手指也有長短”,更何況我們的學生?他們之間勢必存在着差異,但所有學生,不管是聰明的還是木訥的,是聽話的還是淘氣的,是家境優越的還是貧困的,都十分需要老師的關愛。愛好學生是容易的事,愛那些讓我們操不完心的學生就非易事。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不斷地學會愛:學會把每個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學會尊重學生的人格;學會欣賞學生,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學會向學生表達自己的愛;學會把學生看作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以更好的心態投入工作,纔不會抱怨自己付出得太多,因爲你會發現:在付出愛的同時,我們也在收穫着愛,付出愛也是一種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9

近期重新讀《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一書,我一邊讀書一邊慎重的反省自己,以致內心波濤起伏。時而興奮,時而滿意,時而慚愧,時而內疚。尤其是讀到教師的公正 一文時,讓我覺得作爲老師是否應該認真審視一下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記得有一次剛接手一個新班級,其他科任老師就給我介紹了各班的情況,尤其是學困生的情況。以致每節課我都會多看這些學生幾眼,眼裏充滿了愧疚與迷惑:小小年紀就在無形中被別人分成了三六九等,這是他們的錯嗎?我該怎麼做呢?想着這些孩子上課不聽講、課後不做作業,我心中非常懊惱。但我想得更多的是不管他們表現如何,他們仍是我的學生,我必須一視同仁。這也許就是公正在驅使着我必須做一個公正的教師。

教師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內容,是一條至關重要的職業道德範疇。公正是人類的的始終追求,在社會教育關係中實現公正,是歷來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們竭力倡導的,從大教育家孔子主張有教無類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係,尊重學生是教育獲得成功的基礎只有平等地對待學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打開教育的通道。教師對每位學生的態度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己的好惡感情、偏袒、庇護一部分學生,鄙視、冷淡另一部分學生,要一視同仁,批評和表揚要恰到好處。學生的情況是多種多樣的,個性有不同,能力有差異,智力有高低,品行有上下,家庭情況有差距。愛聽話懂事的孩子,愛聰明伶俐的學生,這是人之常情,但是作爲一名教師,如果單憑自己的感情行事,就是一種狹隘的.偏愛,一種不公正的做法。教師感情的傾斜,必然會引起學生的心理傾斜。學生不一定都會明白地用語言來表達對老師的意見,然而他們心裏的感受是非常清楚的。你即使採取一次不公平的措施,也會毀掉你長期建立起來的公平聲譽哪怕你是無心的。教師或許不曾想到,學生被自己偏愛也常常會引來許多麻煩,如被同學們孤立等等。從另一角度說,由於老師的偏愛,有些幸運的機會可以輕易到手,使這些寵兒不必再艱苦奮鬥,這不是好事。

教師必須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體會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都能擡起頭來,挺起胸來,成爲集體的主人。把師愛平分給班裏的每一位學生,這是教師從教的道德責任和道德義務,也是教師爲人師表,以身作則的重要內容。教師的公正、無私、善良、正直,能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體驗到公正的合理性,從而成爲他們成長的健康心理的基礎,有利於影響和激勵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培養優秀品質,有利於得到學生的信賴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動局面,有利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反之,教師的偏私與不公,必然使學生失去公平感,造成感情的壓抑和心理的不平衡,挫傷學生學習與要求上進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對學校的信任,甚至對社會的信任,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10

前段時間讀了特級教師閆學著的《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了這本書之後,你不由得會產生這樣的願望,我們的教育都是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育,我們的教師都是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

一、學生勞動意識。

凡是熱愛勞動,雙手靈巧的孩子,往往聰明好鑽研,學習上很少遇到困難。勞動指複雜的,創造性的勞動。教育中沒有勞動的參與,其他方法、手段、智慧在很大程度上喪失其意義,勞動不僅是身體的鍛鍊,更是一種精神培育。現在很多學校都開闢了種植園,對於種植園的果實,是否可以鼓勵把第一批果實送給家長或老師,學生會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一個孩子(學生)對家長(老師)應有的責任感。

二、關注學生身體健康。

從教十幾年,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不在少數,老師使出渾身解數,只能維持幾分鐘,有的學生天真活潑,有的天生性格內向。未能找到問題真正癥結時,所有努力效果都將大打折扣。學生學習吃力、性格憂鬱等,絕大部分是身體健康出了問題,孩子精神、智力、世界觀、自信心都取決於身體是否健康,作爲老師應把關心學生健康看作自己的首要工作,這是一切教育工作最核心的所在。

三、教師應該是讀書人。

讀書的教師羣體共同把學生帶入閱讀的世界,不是爲了考試,是爲了完善人的內心世界--道德素養。教師應不間斷地讀書,就是因爲我們需要更多的空閒時間,我們才應大量閱讀,才能最終減輕自己的負擔,才能花費最小的力氣取得最大的效果,才能幫助學生減輕腦力勞動的負擔,才能感受到教育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四、讓學生喜歡自己所教學科。

數學大師蘇步青在求學時,本來十分喜歡文史,正是教他數學的.一位中學楊老師把他引上了數學研究之路。楊老師的數學課十分吸引人,給學生看了不少他從日本帶回的數學雜誌,講解那些雜誌裏的數學知識和習題,把年輕的蘇步青吸引住了,他對數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幾乎把所有能夠抽出來的時間都用來鑽研數學了,直至成爲一位著名的數學大師。考上車中的學生門門功課成績優異,在這羣學生中,有哪一個學生對某一科特別喜愛?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當發現學生在某一個領域內產生興趣,哪怕是一絲興趣的萌芽,我們也要像對待珍寶一樣對待這一絲萌芽,因爲這是學生髮展智慧的希望。

五、對於學困生,真的就找不到一條發展自身潛能和途徑嗎?

只有分數這一個評價標準嗎?分數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個領域,不能因爲這個領域失敗了,就否定其他更多的那些領域,讓孩子不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他可以除學習領域之外的其他領域成爲一個出色的人。對於學生學習困難的,我們觀注了什麼,是不是把他當人來看待,老師應該反思能不能幫助孩子樹立生活的信念。六、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喘息。現在的教學還是應試教育下的教學,很多學校都把教學搞成學校教育唯一的工作。學校拼命抓老師上課,老師就把45分鐘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分利用,把學生框在老師預設的思路內學生沒有任何喘息的機會,一節課、一天、一月、一學期、一年、幾年學生能吃得消嗎?我們在上課的時候給學生們想一想的時間了嗎?認爲自己把規定的內容講完就萬事大吉了。學生思維有喘息的機會嗎?老師的課堂行爲應讓學生多一些思考。老師上課教同樣內容,學生不同,卻是同樣的的方法,我們面對的是人,而不是機器,充分重視學生的反應。我想通過這本書引發對於教育現實的更多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11

蘇霍姆林斯基,讀來,再親切不過的一個名字。那種一讀傾心,再讀仰慕、崇拜的感覺歷歷在目,會讓你情不自禁的,尋覓大師的足音。

最初讀大師的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沒有高深晦澀的理論知識,這種理論加實踐的論述方式與我最相宜了,好理解嘛,具體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

我被它深深地打動了,我爲文中所描繪的教育所吸引,或者說是有些迷戀。我堅信,這樣的一所學校,這樣的一羣老師,是一所理想的教育樂園。

蘇霍姆林斯基先生,他那麼懂教育,瞭解孩子,他走到了教育真諦的大門裏面。他熱愛教育,喜歡孩子,在自己的教育園裏探尋教育的規律,他覓得教育之真諦,微笑着將自己的教育發現呈現在我們大家的面前。

在他面前,我並不感到自身的渺小,因爲你已完全爲他的真知灼見所折服,心中唯有崇拜和無限的嚮往。嚮往,甚至覺得,那就是教育的天堂,教育的世外桃源,教育的理想國,孩子和老師們的一片樂園。你無法抑制他那股強大的吸引力,那樣的一種理想的教育狀態,成了我終身對教育的仰慕。

似乎遙不可及,卻又那麼地撼天動地,彷彿不在人間,只屬於那高高的雲端。我醉了,陶醉在這樣的一片教育理想之樂園。

這是怎樣的一種教育情懷、追求和熱愛!難怪閆學老師在《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一書中寫下了這樣的'序言——我想做這樣的老師。是的,我想從事這樣的教育,我想做這樣的教師。讀罷此書,誰又不會讓這一信念在心裏深深地紮根呢?

和孩子們在一起,是多麼奇妙的人生之旅!是誰,賦予了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神奇的教育魔力?

我願意和孩子們在一起,爲你,我不怕千難萬險,因爲蘇霍姆林斯基思想的光芒,是遠方的燈塔,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巍峨高山,心嚮往之,我願追隨大師,執着追求教育的真諦,牢記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不忘初心,不負使命。

沒有人會隨隨便便的成功,唯有用心、專注、執着,才能趟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書海跋涉,筆耕不輟,在思考中行動,在實踐中前行。對教育,我們有理想,有追求,有思想,有激情,有情懷。是的,我們都是時光的窮人,我們不只是惜時如金,會思考,敢前行,我們擁有一顆堅定、執着、淡然而行的勇敢的心。

學習終究是自己的事,讓我們鋪下身子,靜下心來,融進文字,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爲邂逅高貴的生命,愉悅自己,歡喜他人。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12

暑假期間,我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教育選集。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讚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爲的嚴厲批判。

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衝擊着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覆錘鍊,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爲,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爲蘇霍姆林斯基爲了學生成長不惜餘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爲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讀完全書後,我對蘇霍姆林斯基談到的這幾方面內容深有體會:

一、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

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立志從教,並取得了如此偉大的成就得益於他的啓蒙教師安娜·薩莫伊洛英娜。這位女教師在教育工作中,不僅是孩子們的老師,也是孩子們親密的夥伴。她講課時學生們都有濃厚的興趣,所教的知識常被學生銘刻在記憶之中。她常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學生思考許多問題,學習了不少東西,明白了許多道理……這使幼小的蘇霍姆林斯基不僅愛上了書本,愛上了同伴,愛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這位老師。他嚮往着自己的知識能同老師一樣淵博,嚮往能象老師一樣。從這時起,蘇霍姆林斯基逐步樹立了從事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學校畢業時,他毅然決定報考師範院校,後來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個普通的教師成長爲一名偉大的教育家。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學生健康成長直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對學生的影響、發展作用極大。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對他們的教育做到“愛心、耐心、恆心”,直到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爲止。

二、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

蘇霍姆林斯基在《寄語後來人》一文中,對後輩的教育同行們寄予了無限厚望,他把自己對教育未來的期望整理成八條教育遺囑,對影響學生髮展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細緻地囑咐。其中有一條,蘇霍姆林斯基特別講到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他說,要當作最寶貴的珍寶一般,保護兒童的信賴這朵最嬌柔的鮮花。它是很容易折損,憔悴和被不信賴的毒汁毒死的。作爲一名教師,很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作爲學生的家長,也極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儘管有時我們爲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作爲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爲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爲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爲公民的自尊感,作爲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爲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三、反思造就了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實踐中也曾有過這樣的失誤。那時,他剛參加工作,一個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於過分活潑、頑皮,在一次玩耍中無意把教室裏放着的一盆全班十分珍愛的玫瑰花給碰斷了。對此,蘇霍姆林斯基大聲斥責了這個學生,並竭力使這個闖禍的孩子觸及靈魂,吸取教訓。事後班上孩子們又拿來了三盆這樣的花,蘇霍姆林斯基讓孩子們用心輪留看護,唯獨斯捷帕沒有獲准參加這項集體活動。不久這個學生變得話少了,也不那麼淘氣了。年輕的蘇霍姆林斯基當時想,這倒也好,說明自己的申斥對這個學生起了作用。可是不愉快的事件在他斥責這位學生的幾周之後的一天發生了。這天放學後,蘇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還留在教室裏,斯捷帕也在這裏,他準備把作業做完回家。當發現教室裏只有老師和他倆人時,斯捷帕便覺得很窘,急忙準備回家。蘇霍姆林斯基沒有注意到這種情況,無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採花。這時斯捷帕表情迅速變化,先苦笑了一下;接着眼淚直滾了下來,隨後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跑着回家了。這件事對蘇霍姆林斯基觸動很大。此時,他才明白了,這孩子對於責罰,心裏是多麼難受。他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覺地對孩子的一種疏遠,使孩子感到了委屈。因爲孩子弄斷花枝是無意的,而且對自己的行爲感到後悔,願意做些好事來補償自己的過失,而自己卻粗暴地拒絕了他這種意願。對這種真誠的、兒童般的懊悔,報之於發泄怒氣的教育影響,這無疑是對孩子的當頭一棒。

此後,蘇霍姆林斯基吸取了這一教訓,在以後的工作中很少使用責罰。通常,他對由於無知而做出不良行爲後果的`兒童,採取寬恕態度。他認爲,寬恕能觸及學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

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自己,造就自己,完善自己。這正是做教師的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讓反思成爲教師成長中的好習慣。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爲有用的人才。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13

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出生於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於波爾塔瓦師範學院函授部,畢業後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也譯作帕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勳教師稱號,並獲兩枚列寧勳章、1枚紅星勳章、多枚烏申斯基和馬卡連柯獎章等。

我從事教學工作9年多來,經常在各種著作及論文中能看到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也知道他是一名著名的教育理論家,但是真正用心地去細讀跟他有關的書籍還是第一次。利用暑假時間,認真拜讀了閆學所著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

這一本書沒有太多的說教,也沒有一味地枯燥的理論闡述,而是把我們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用講故事的方式,把理論穿插其中,娓娓道來,讓人在輕鬆的氛圍中思考、汲取、感悟。

比如,我們常常在課堂上揮灑自如,學生也聽得極爲專注。但很遺憾的是,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很少主動思考,教師的優勢反而成了阻礙、剝奪了學生主動思考的屏障。長久下去,學生會漸漸喪失思考的能力,喪失主動尋求知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多次強調,課堂教學有兩項教育任務,一是傳授一定的知識,二是啓發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啓發他們努力跳出課堂教學的範圍去閱讀、研究和思考。在我們信息技術學科更是如此,信息時代,知識日新月異,我們應該讓學生獲得真正的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們在課堂上不能只是一味地告訴學生操作方法、步驟,我們應該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以生爲本,更應該在課堂上追問學生爲什麼?你是怎麼實現的?還有什麼方法呢?

在教學中,很多老師教學設計、教學態度都相當不錯,但滿腦子卻只有自己的教案,只想着讓自己能夠順利完成教學環節,卻毫無顧及學生是否可以接受,是否願意接受,從不關注學生的思考,與學生缺少應有的交流。蘇霍姆林斯基認爲課堂是觸及理智和心靈的`地方。他強調:課堂教學不是把預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紙樣擺到布上去,一個好的教師應當把握課堂教學發展的邏輯,洞察學生腦力勞動的細微變化,要善於對計劃作出適當的改動。真正優秀的教師,他的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不是在忠實地複述已經設計好的內容,他更是在直接觸及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沒有理智和心靈的撞擊,教師的教學就變成了知識的灌輸,變成了教師在拿真理進行說教,學生成了被動接受。那麼如何才能真正觸及學生的理智和心靈呢?他強調,老師要精通自己所教學科的教材。只有精通教材,老師在課堂實施中才能有精力、有能力關注學生的思維與興趣,才能根據課堂實施的實際情況及時、恰當地調整自己的教學進程。他也十分贊成那種談心般的上課方式。真正具有教育素養的老師上課時就像在與學生談心,老師只不過提出了一個需要展開討論的問題,對這一問的討論過程就是師生談心的過程。

在閱讀《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的過程中,引發了自己對教育現實的思考,也有了很多的感悟、收穫、反思與自我追問。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體系浩繁博大,我們應該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去探究,不斷地去實踐。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14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爲教師的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那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爲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過去了,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卻不主動去做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爲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和知識;有時爲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爲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15

三月份,我認真學習了《蘇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長談話》——第一次談話關於教師教師創造性勞動的幾個基本問題,通過學習,對我的教學思想和對教育的理解促動很大,現將感受總結如下: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如果你想成爲一個好校長,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爲一個好教師,一個好的教學專家和好的教育者。他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精神,他對教師和學生的研究和服務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蘇霍姆林斯基每天堅持走進教室,觀察思考老師們的課堂勞動,給予他們切實的幫助。他還親自指導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經常跟學生們談話、接觸。

他對學困生的教育也特別值得我們教師學習。我們教師通常將造成學困生的原因歸咎於他們的智力低下,或是父母從小溺愛放縱,教育方法有問題。解決的辦法無非是有針對性地多補課,引導他們多讀相關的教科書。蘇霍姆林斯基卻認爲“難教兒童並不是智力上有障礙,而是他們的觀察能力出現了問題”。他反對強迫難教兒童學會一定數量的教材,而要教他們去觀察世界,發展他們的智能。方法轉變了,這些孩子多年產生的對教科書和補課的畏懼便會煙消雲散,課業負擔和心理壓力隨之減輕。利用兒童的好奇心去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要領導好教育和教學過程,就是要精通教育和教學的科學、技巧和藝術。想成爲一個好校長,首先就得努力成爲一個好教師,一個好的教學專家和好的教育者,還要日益深入地鑽研教育和教學過程的微妙細節,不斷地開闢塑造人的靈魂這門藝術的新境界。其次是隻有當教育和教學工作中的那些最重要的問題能在實踐中不斷得到解決時,才能徹底改進學校工作,提高學生知識質量和完善道德教育。第三就是不斷滋養自己思想的源泉,而這種源泉就是課堂,我們必須大最地聽課和分析課,才能對教師的教育學和教學法修養,對他的精神財富、視野和興趣作出正確的結論。其次,蘇霍姆林斯基對如何發揮領導的作用的認識很值得推崇。“領導學校工作的祕訣之一,就在於喚起教師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興趣。”喚起這種興趣,首先是樹立一種精神,“精神”是學校中最寶貴的財富,在學校裏,沒有比教師的精神狀態更重要的'事情了!而對於一位校長的“工作”來說,沒有什麼比“喚起”更重要的事情了。在本次談話中,他還明確的得出了:“我認爲校長的使命就在於使每個教師都成爲善於思考、勤於鑽研的研究者。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纔是行政上的領導”。

通過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學理論學習,使我對不斷加強學校改革的更堅定了信念,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只有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素質,才能提升學校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