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觀後感

全國著名教育家、國家督學、教育部高中新課程專家工作組成員、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日前在鹽田會堂做了《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髮展的教育》專題報告,彙報會現場全程座無虛席、鴉雀無聲。以下是關於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觀後感,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中學生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觀後感

  【1】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觀後感

他有許多頭銜:校長、董事長、理事長……他有許多讓人咋舌的成績:所帶的一個班,有10名學生進入劍橋、牛津等世界名校,37人考進清華、北大……

但我最想說的是,王金戰是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的數學老師,現在還擔任着高一、高二、高三3個年級各一個班的班主任。是《英才是怎樣造就的》、《中國英才家庭造》、《學習哪有那麼難》3本書的作者。

5月24日、25日,應常州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的邀請,王金戰老師來到常州,與家長、老師、學生面對面,分別在省常中、市一中、田家炳中學作了3場報告。

第一次見到王金戰老師“真人”,是5月24日上午在一中的報告會現場,當時我是以家長的身份去聽報告的。

對王老師的第一印象:長得很大衆,衣着樸素。一開口,普通話不夠標準,也不慷慨激昂,演講時動作很少,就坐在那兒細細道來,沒有高深的理念,講的都是大白話。會場秩序很好,聽衆聽得很投入,互動很熱烈。

近距離接觸是5月25日上午採訪王老師的兩個小時了,王老師很坦誠地說了自己的許多觀點。讓我很感動的一個細節是,採訪開始前,他撥弄了一下手機,我以爲是放到靜音狀態,其實他是關機了。因此採訪中,王老師一直很投入,倒是我們這些記者,因接電話分神了。

許多家長、學生都說看了王老師的書後很有收穫,聽了他的報告更有感悟了。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聽一下王老師的精彩觀點。

衡量成功人士的一個重要標準是:有沒有培養出一個成功的孩子

我認爲權力、財富都是過眼煙雲,唯有孩子,纔是你生命和事業的延續,因此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要看他有沒有培養出一個成功的孩子。當然,這個成功不僅是指成績,還要健康、陽光。

在當今社會,什麼職業都要有上崗證,唯有家長是無證上崗,在大家認可的順其自然中,成了家長,其實好多人不知怎麼做家長,根本不稱職。好多家長個人事業紅紅火火,孩子教育得一塌糊塗,還總以工作忙、應酬多爲藉口。其實如果孩子不成功,那麼對家庭的陰影是永遠抹不去的,是再大的權力、再多的金錢也彌補不了的。

做家長的第一大責任是:要成爲孩子心靈的導師,要做孩子的朋友

一次,和一位學生及其家長吃飯。席間,父親在我這個老師面前說孩子的不是,孩子馬上對父親說:“老哥,少說點吧。”父親反應很快:“噢,老弟,對不起啊。”當時大家都笑了。當然父子間哥弟相稱只是一種表象,實質是融洽的家庭氛圍。而我們現在不少孩子和父母之間缺少這種其樂融融。

常有家長說:孩子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裏,理都不理我們。家長也常會對孩子抱怨:我辛辛苦苦上班,供你吃供你穿,還花大錢讓你讀書,你這樣不知好歹,白養你了!

其實孩子需要交流,需要跟父母交流,爲什麼拒絕呢?問題出自家長。家長靜下心來想想看:你有沒有把孩子當成朋友,有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而不只是發號施令?

家長的作用,老師代替不了。孩子覺得負擔重,如果他跟家長無話不談,把憋在心裏的話說出來,負擔就減輕了。但是,現在好多家長一聽孩子說,就覺得淨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馬上不耐煩、訓斥,一下把孩子堵了回去,這樣,孩子的自尊心極易受損,以後,再想讓孩子跟你說心裏話,就很難了。

還有的家長講起孩子,開口就是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把孩子說的一無是處。要知道,傷害孩子最深的是他最親近的人,家長有時恨鐵不成鋼的話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太深了,長期這樣,好好的孩子就成了差生了。

做家長的第二大責任是:成爲孩子前程的設計師

去年大學聯考成績出來後,一位朋友找到我打聽高校招國防生的事,當時我就把他說了一通,批評他太不關心孩子了。爲了孩子的前程,家長應該早就作好準備了。我現在提個問題,在座的都是高中生的家長,你們可以想想你們瞭解多少,答不上來要補課了。現在高校的招生有許多政策,大學聯考已不是華山一條路了,作爲家長要了解,比如:保送生、自主招生、提前錄取、藝術特長生、國防生、小語種、體育特長生,委培生、定向生等等,這些你能說出個所以然嗎?如果不能,建議到各個學校的網站上查看一下,都有。

孩子長大後走什麼樣的道路?設計師是家長。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定個培養方向。

我舉我女兒爲例。我是爲了女兒的成長才從青島調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進人大附中的。因爲考慮到在青島考北大等一流大學難度大,而在北京相對容易,爲了女兒,沒多考慮,就到了北京。到北京的第二天,我們一家三口就參觀了北大,女兒說:爸爸,這個學校好,我以後就讀北大了。我當時說:孩子,你有這個想法真好,我們就努力吧,以後上北大。其實我女兒的智力不超常,上北大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孩子有這個願望我要跟她一起努力,於是我決定讓她走藝術特長生的路,鋼琴、小提琴競爭激烈,我幫她選了中阮這個民族樂器,後來,女兒作爲藝術特長生,同時被北大、清華、人大提前錄取。

教師的責任是讓學生愛上學習,學生學得輕鬆與否,關鍵在老師。有常州家長問我,減負後孩子不知做什麼,覺得時間很多,要改變這種現狀,關鍵也在老師

人大附中的學生每天早上8:00上課,下午3:30放學,沒有早晚自習,雙休、節假日均休息(講到這裏,會場發出驚歎聲),人大附中的孩子學得不差,這是爲什麼?拼教師!拼教師不是拼時間,拼加班加點,而是拼精心備課,拼課堂效率。在青島二中時,我每星期有13節數學課,在人大附中,每星期只有6節數學課,教學內容是一樣的,這就逼得我打破原來的一套,精心備課。

教師只有精心備課,學生才能學得輕鬆學得好,我現在不花四五個小時備一節課我不敢上講臺。再比如國小低年級的學生有效注意力只有10分鐘左右,老師就必須把關鍵的知識在10分鐘內講完,其餘的時間帶着孩子做做遊戲,互動互動。如果把知識拉成30分鐘來講,學生肯定開小差,課堂效果肯定不好,學生很累,還掌握得不好,然後補課,這樣學生的負擔能不重嗎?

我是堅決反對校長、老師利用手中的權力,不停地補課,掠奪孩子們的時間,這其實是校長、老師對自身職務的放棄,這不是教育,這是生產隊模式,這對學生是一種摧殘。這樣的老師與其說他教了多少屆學生,不如說他摧殘了多少屆學生。

教師的責任是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渲染學科之美,講清學科規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在享受的過程中學習,自主地學,輕負擔高質量地學。人大附中的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就很強。

我覺得常州的減負工作抓得很好,確實要給孩子們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有家長問我,減負後孩子覺得無所事事,一下有那麼多時間,不知道做什麼了,怎麼辦呢?我認爲這不是家長的責任也不是孩子的責任,關鍵在教師,教師要教會孩子愛上學習,教會孩子自主地學習。所以,教師要好好思考,如果改變這一現狀。

教師的成長分4期:經驗缺乏期、盲目自信期、反思期、專家型學者型期,我目前處在第三期

經過這麼多年的教學積累,我覺得一個教師的成長可分爲4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經驗缺乏期,這段時期剛從學校畢業,什麼也不懂,還不知怎麼把握課堂應對學生,需要好好向老教師學習取經。

第二階段是盲目自信期,這時往往已教過兩三屆畢業班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了,覺得教好學生也不過如此,考試的那些題今年是這些明年不還是那些?這個時期敢冒犯所有的權威,覺得自己最有本事。許多老師往往就停留在這個階段固步自封。

第三個階段是反思期,當你真正聽到教育大家上的課,當你真正領略到教學的魅力,你會爲自己曾經的淺薄感到羞愧,然後你會痛定思痛,會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會重新設計自己的的教學方式方法。我現在正處在反思期。

第四階段是教師的最高境界,成爲專家型、學者型的大師,這是每位老師努力的方向,我也在向這個目標努力。

  【2】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觀後感

講座上,李希貴以《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髮展的教育》爲題,用近3個小時的時間,闡釋了爲什麼要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髮展教育的原因,並從彰顯課程的目標價值、營造個性成長的學校生態、架設理想到現實的橋樑、校長勝任能力模型構建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證。李希貴的講授內容豐富、層層遞進,不時穿插生動形象的`案例,讓大家受益匪淺。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觀後感:不是對孩子加工而是喚醒孩子潛能

李希貴認爲,教育必須關注兩方面的內容,第一是如何創造每個人的幸福人生,學校要用課程的方式濃縮社會生活,讓學生有更多的經歷通過了解社會了解自己,通過觀察世界走入自己的內心,從而發現自己,挖掘自己的潛能,認清自己、喚醒自己、瞭解自己,從而走上自己喜歡的道路。第二是教育要把每個學生的個性、優勢、潛能喚醒,通過不一樣的課程經歷,把優勢的一面展示出來,這就需要學校構建不同的課程體系,以適合不同學生的發展。

李希貴認爲,教育不是把學生招到學校進行加工,而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的潛能,並喚醒孩子的潛能,讓每一個學生最終都成爲他自己。“在十一學校,有個特別重要的日子,就是 5?20學校喚醒日 。”李希貴分享到,在有一年的喚醒日,學校曾爲一位學生舉辦過畫展。這個學生在高一時轉學過來,成績靠後,一些學科跟不上正常的教學進度,因此,這個學生在高一期間都很迷茫。就在高一快要結束時,他偶然畫的兩張漫畫被老師發現,並被貼到教室牆上,老師、同學看了之後大爲驚歎,大家的讚不絕口給予了他自信。在高二學年裏,他不斷畫漫畫,學期結束時學校便爲他舉辦了一個畫展,這位學生最後被紐約藝術學院錄取了。李希貴用這個真實案例,來論證教育的重要意義是挖掘學生們的潛能。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觀後感:不是對孩子加工而是喚醒孩子潛能

李希貴表示,十一學校有特殊的課程體系,包含分層課程、分類課程、綜合課程及特需課程,有不同課程生態,包括269個學科課程4300個課表、34個綜合課程2062個教學班、70個職業考察課程260個社團,每個課程都有不同的目標價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和成長。

在營造個性成長的學校生態方面,李希貴指出,十一學校通過推動師生平等、教書和育人相結合模式以及爲特殊需求的學生“私人訂製”個性化課程,讓每個學生茁壯成長。

彙報會由鹽田區委副書記、區長吳德林主持。“去年,鹽田中大學聯考成績在全市取得不錯成績,這份成績來之不易,與全區教育系統上上下下多年來的努力和貢獻分不開。”吳德林表示,鹽田教育形勢喜人,但還有空間和潛力可挖,還需深入思考和研究,要乘勝追趕,力爭錦上添花。吳德林同時表示,政府在教育的硬件、軟件建設及改革方面還需進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