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從根本上抓好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淺談從根本上抓好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論文

論文摘要:當前高校學生就業難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爲此,本文針對這一問題着重分析了目前高校就業指導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對如何從根本上抓好高校學生就業指導、解決高校學生就業困難這一現實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與建議。

近年來,隨着高校畢業生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逐漸成爲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然而我們在冷靜分析大學生就業難現象時又不難發現:由於人才市場供求信息不暢,供需雙方觀念不同,導致供求雙方供需結構不相稱,出現了“有位無人”和“有人無位”並存的現象;另一方面隨着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逐步擴大,社會大衆對高等教育的期望將會越來越高,在家庭對於高等教育投資不斷增大的同時,社會大衆普遍關心高等教育能否有合理的投資回報和投資效益。因此,接受高等教育培養的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不僅關係到大學生自身的成長和發展,也關係到我國高等教育的形象和地位,關係到社會大衆投資高等教育的積極性,並進而影響到我國高等教育“大衆化”戰略目標能否順利實現。而就業指導作爲實現教育的投入與效益產出之間的橋樑,是實現教育回報的前提條件。因而,搞好當前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對高校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有着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爲此,本文着重就我國高校當前就業指導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剖析,並相應地提出了搞好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與建議,希望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管理體制的改革和新就業指導模式的探索提供一些有益的研究與探討。

一、高校學生指導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就業指導形式和內容陳舊。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主要是圍繞當年的畢業生就業工作而展開的,開展就業指導的時間基本上限於大四或大三(專科)及“雙選”期間,就業指導的內容也僅停留在對就業形勢的一般介紹和就業政策、規定的詮釋。缺乏對就業指導工作的全局考慮和總體安排。另外,就業指導工作功能單一,內容狹窄,對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引導、職業判斷和選擇能力的培養以及職業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較少,難以適應當前就業形勢的要求。至今,許多高校不斷地舉辦了不少面試技巧、應聘指導之類五花八門的講座,儘管這些講座聽衆不少,但同時許多學生反映:這些講座的內容大同小異,內容陳舊,信息量少、不實用等等,對學生就業沒有多大的指導作用與效果。大多數的畢業生就業指導部門行政管理的職能大於服務職能,而且負責指導的工作人員也更多的是在國家的有關畢業生就業政策的指導下,主要起管理、教育和中介的作用。

2、就業指導的方法與手段落後。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較爲常見的方法是通過大會“灌輸”,即召開“畢業生就業動員會”和“就業形勢報告會”或“畢業生就業指導講座”等比較統一的、面對大多數畢業生的工作,而缺乏針對學生個體特性的專門諮詢和有效指導。同時由於缺乏對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變化趨勢的瞭解,加之高校就業部門尚未完全實現從“等米下鍋”到“找米下鍋”的信息蒐集方式的轉變,因信息來源分散,致使就業指導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針對性。

3、就業指導專業化水平低。儘管目前我國大學的組織體制中,專門設立了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機構,但這些機構很難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就業指導的職能。事實上目前高校畢業生工作機構由於忙於應付大量的與就業有關的事務性工作,難以有固定時間和精力來開展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工作。而且由於缺乏長期系統的業務培訓,就業指導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無論是在社會用人單位信息溝通,佔有信息方面,還是在知識儲備方面均難以達到就業指導應有的效果。現在多數高校就業辦的工作主要是做一些關於畢業生生源統計、檔案整理覈查、以及戶口和檔案派發等工作,畢業生普遍反映就業辦沒有給予關於就業的實質性指導和幫助。"

至今,由於我們的高校學生就業渠道還比較單一,主要通過雙選、自主聯繫等來進行。因此,招聘會成爲大學生找工作最重要的渠道。但是由於我們高校就業管理部門對這種就業形式的認識與管理,尚處在比較初淺的水平上,對這些招聘活動尚不能做到專業化的有效管理。如今,許多高校的招聘會越開越多,形形色色;招聘會越開越大,規模浩蕩。面對五花八門接踵而來的招聘,大四、大三(專科)學生疲於應付,一方面他們還要完成課業,不得缺課,一方面他們又唯恐失去找工作的機會。而更讓他們苦惱的是,舉辦招聘會的單位各懷“鬼胎”,個別單位並非前來誠聘人才,而是另有所圖,令學生深感受騙上當。不但身心疲憊,而且找工作的自信心嚴重受挫。爲此,廣大學生們普遍希望,我們高校就業部門能及時有效地向他們提供就業政策和招聘信息,對招聘單位的資質進行必要的審查覈實,並予以監督。

因此,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尚不能充分滿足大多數畢業生就業的需要,努力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部門和相關工作人員的素質成爲最需要加強的工作之一。

4、從根本上解決就業指導經費問題。由於在計劃經濟時期並沒有就業指導的相關經費,在畢業生就業改爲“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後,缺乏相應的就業指導經費(有關文件只是要求“要從學生交納的學費中提取一定比例用於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但並不具體,不便於執行)或經費很少(學校擠出費用表示一點),根本無法滿足就業指導工作中所需要的一些如通訊費、宣傳費、差旅費、接待費、資料費等必要開支費用。也是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難以有效開展的原因之一。

二、從根本上抓好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要從根本上抓好我們高校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我們不僅需要有足夠的認識,而且需要切實按照“十五”計劃綱要提出的“要大膽探索,勇於創新,突破影響生產力的體制性障礙,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要求,結合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勞動保障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意見》、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勞動保障部《關於切實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大膽深化改革高校學生就業體制,並不斷努力探索出一套適應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就業指導的新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做好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針對當前我們高校就業指導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爲我們應着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切實轉變觀念,努力做到“出口暢”才能確保“進口旺”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涉及千家萬戶,關係到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關係到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領導。

一方面要轉變我們高校就業指導的舊觀念,真正把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作爲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一直以來,我們高校只重視學生“招進”,而往往忽視把學生“送出”。在這樣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必然不會重視學生就業指導。實際上,高校把學生招進校門是一個系統工程,把學生送往社會同樣是一個系統工程。如果高校學生就業率不好也會反過來影響高校招生與生存發展。此外,高校作爲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除了具有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職業,並進而實現“充分就業”的功能之外,還應具有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等作用。另一方面,我們要幫助廣大高校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如今,隨着社會的發展變化和就業競爭的加劇,高校學生就業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就業指導的有效性。如果學生的擇業觀不轉變,高校畢業生的待分率就不會降下來,一次分配率就不會高上去。現在我們所說的就業難,很大程度上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畢業生往往不能正確認識和分析社會總體就業形勢,而且對自身條件也缺乏客觀的評估。許多畢業生總是愛生活在理想狀態下,而隨着社會的發展出現在很多崗位的內涵發生了變化,比如,10年前中專生就能幹的工作,現在需要本科生幹,不是說學生太多了,而是崗位要求提高了,需要更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承擔。而我們的畢業生往往看不到這一變化。情願繼續等待或求取理想工作,而放棄和錯過一些工作機會。這就影響到學生的正常就業。

2、在就業指導“個性化”方面下功夫

這是我們高校就業指導指導工作中最爲薄弱的環節之一。實際上,在國外幾乎每所高校都設有專門的職業中心,學生從進校的那一刻起就是中心的服務對象,需要進行心理、個性、能力等方面的測試,中心還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長爲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諮詢和設計,爲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以積累經驗。實際上每個學生的個性、專長、成績等都不盡相同,即使所學專業相同也不一定都能勝任同一份工作。而作爲大學生,畢竟還缺乏社會經驗和準確判斷力來決定自己的`發展,這時就需要學校來針對學生個體提供相關的細化服務,幫助學生踏好步人社會的第一步與教授學生各類專業知識同樣重要。爲此,我們不妨借鑑國外大學的這些成功經驗。首先,我們的大衆化就業指導應逐步向個性化就業指導發展,建立學生心理、個性能力等方面的測評體系和檔案,幫助學生正確全面地認識與評價自己,並參照測試結果對學生進行指導,以不斷調適心理狀態,調整發展目標。其次,就業指導課應從低年級起就開設,課程要緊密結合實際,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介紹各類職業的職業素質要求,使他們對自己將來選擇何種職業有所準備。"

3、加強就業指導機構和隊伍建設,完善就業指導工作的專業化管理

關於高校就業指導專業化方面,筆者認爲,首先應建立和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各項職能,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發揮信息採集、就業政策與職業諮詢、擇業觀念、技巧指導等功能作用;其次應當加強高校就業指導部門與基層的院系及相關專業人員的聯繫與溝通,在高校內部組成上下貫通的指導網絡。同時應加強就業指導工作的軟硬件建設,當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就業指導專兼職人員隊伍。另外,要把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並貫穿於整個大學教學過程。從低年級起就開設就業指導課,並要緊密結合實際。同時還要加強就業指導學科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在借鑑國外先進理論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適合當代大學生特點的高校就業指導理論體系。

4、開創畢業生就業工作全校齊抓共管的指導網絡

學校、各院(系)領導、班主任及全校教師都要高度重視和支持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形成畢業生就業工作全校齊抓共管的指導網絡。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動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再上新臺階。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要通過辦講座、就業工作簡報、學生日常管理、廣播、網絡等形式進行宣傳、講解,並通過院(系)領導、班主任對畢業生進行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講清楚轉變就業觀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認識,澄清一些模糊認識和不正確的就業觀念,特別是重點針對畢業生中存在的帶有普通性的問題進行講解和疏導。讓學生不僅從思想上做好適應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必要準備,而且積極主動地參與市場競爭,從而保證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順利進行;努力作好學生平時的就業諮詢、指導工作,爲學生正確理解有關畢業生分配政策,作好自薦、面試、應聘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礎;積極聯繫用人單位,爲畢業生就業拓寬就業渠道創造條件。就業指導中心要進一步加強對外交往,加強與各用人單位、人事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聯繫,以“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爲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創造必要的條件。聯繫、邀請用人單位到學校選擇考覈學生的同時,還要促進畢業生自己走向社會,通過自薦、親朋、熟人等聯繫、落實就業。

5、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進一步完善就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發佈畢業生情況的工作

進一步加強畢業生就業信息的收集、整理等工作,要利用各種渠道、形式收集、整理相關就業信息;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建立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站,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爲學生髮布就業推薦信息;學校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認識到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要將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上升到關係學校存亡的高度,只有出口暢,才能人口旺。

6、調整高校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結構

進一步加快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特別是要加快專科(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在中央、地方和高校之間形成招生、培養、投入與就業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管理運行飢制。

(一)對社會需求不大、畢業生就業率過低的地方、高校、專業,要根據情況減少招生數量,相應減少教育經費投入。甚者停止招生。

(二)高校要主動開展就業市場需求分析和畢業生跟蹤調查,根據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就業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改革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拓寬專業適應性,努力辦出特色。

7、加強畢業生思想政治工作,建立誠信意識。要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和就業指導,引導、幫助高校畢業生及其家長全面瞭解、正確判斷就業形勢,增強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基層意識、創業意識和誠信意識。由於我國尚沒有全面建立信用體制,在一定程度上爲少數人提供了可乘之機,加之部分畢業生在製作自薦材料時也是自我吹噓,誇大其辭,使用人單位時有上當受騙的感覺,因此部分用人單位寧願看好了人想方設法調入也不願直接進人。因此,政府、高校一方面要儘快建立統一的信用體制。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從制度上、教育上着手,形成學生良好的誠信意識。才能讓用人單位放心大膽的選人。

總之,對於高校就業指導問題如今已引起了越來越多高校及社會的廣泛關注。近來,一些高校已開始着手改革就業指導工作。例如,廣西一些高校就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作爲一門學科加以建設,將就業指導作爲一門與英語並重的必修課列入教學大綱,並對學生進行考覈,此外還將就業指導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任課老師不僅要教授專門知識和技能,還要闡明它們在職業領域中的應用,以及應用中應遵循的各種規則,要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知道如何成爲一名合格的職業工作者等;有一些高校則進一步加強對用人單位與社會的溝通,促進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與社會職業指導工作的有機結合,爲畢業生擇業提供社會化服務體系,並通過現代高科技手段,逐步實現高校畢業生供給與人才市場需求的信息聯通。這些都是我們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具體改革與創新。筆者堅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勇於創新,儘快建立起政府調控、市場導向、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新機制,那麼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一定能夠摸索建立起一套適應我們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就業指導的新模式。從而實現:“在全社會營造有利於高校畢業生就業,特別是到基層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