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疾病超聲診斷

超聲波診斷是發現產科疾病的重要方法。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婦產科疾病超聲診斷的知識。歡迎閱讀。

婦產科疾病超聲診斷

  1.女性內生殖器官的應用解剖特點是什麼?

女性內生殖器官是超聲檢查的主要盆腔臟器,包括子宮、部分陰道、輸卵管和卵巢。

(1)子宮:子宮爲一中空的厚肌性器官,呈前後略扁的倒置梨形。子宮可分三部分,上端向上穹突的部分稱爲宮底,它位於兩側輸卵管子宮口的上方;下端狹窄部分爲子宮體;子宮頸爲與子宮體相接的圓柱形,被陰道分爲上下兩部。突入陰道內的部分爲子宮頸陰道部,約佔宮頸的1/3,子宮頸在陰道以上的部分爲子宮頸陰道上部,子宮頸陰道上部與子宮體相接的狹細部分爲子宮峽部,非妊娠期該部分不明顯,長約1cm.

子宮的內臟狹小,稱子宮腔,可分上、下兩部。上部位於子宮底與子宮體內,稱爲真正的宮腔,呈三角形,底向上,尖朝下。下部在子宮頸內,稱子宮頸管。子宮頸管有兩個開口,開口於宮腔者爲宮頸內口,開口於陰道者爲宮頸外口。

子宮位於盆腔中央,前爲膀胱,後爲直腸。子宮與膀胱間形成子宮膀胱凹,子宮與直腸間形成子宮直腸凹。正常子宮被四對韌帶固定,多數呈前傾前屈位,也可爲中間位或後傾後屈位。

子宮壁由外向內爲漿膜層、肌層和粘膜層。漿膜層又稱爲子宮外膜,爲包在子宮表面的腹膜。肌層由縱橫交錯的子宮平滑肌構成,平均厚約0.8cm.粘膜層又稱子宮內膜,分功能層和基底層兩層,功能層隨月經週期和妊娠期變化。

子宮隨年齡的增長和內分泌的影響。其大小、形態、宮體與宮頸的比例均有明顯的變化。小兒幼稚子宮長約2—3cm,宮體與宮頸之比約爲1∶2;成人未產型子宮長約5.5—8m,宮體與宮頸之比爲1∶1;經產婦子宮長約9—9.5cm,宮體與宮頸之比爲2∶1;絕經期婦女子宮逐漸萎縮,在60歲後恢復回覆到幼稚子宮形態。

(2)輸卵管:輸卵管爲成對細長彎曲的管狀結構,近端與子宮角相通,遠端遊離,長約12cm.輸卵管爲卵子與精子相遇場所。輸卵管分爲4個部分:①間質部:亦稱子宮角部,此處管腔甚細,爲輸卵管子宮壁內部分;③峽部:與間質部相連,管腔略變大;③壺腹部:爲管腔最大部分爲異位妊娠最好發部位;④傘部:開口於腹腔,呈喇叭狀。

(3)卵巢:爲一對扁橢圓體,表面凹凸不平,大小隨年齡而異。兒童與老年期卵巢較小;成人期卵巢較大。爲了便於記憶,正常成年婦女卵巢體積約爲(長×寬×厚×0.523)。育齡婦女排卵前約 5.1±3.1(cm3),排卵後約3.2±1.7(cm3),絕經後約1.3±0.6(cm3),體積高限約爲10cm3.卵巢實質由皮質與髓質構成。皮質內含有大小不等數以萬計的卵泡,被結締組織分隔。髓質佔中心部,主要由結締組織、豐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組成。髓質內無卵泡。卵巢門位於闊韌帶背後,其血管與神經由此進入卵巢。卵巢遊離於腹腔內,由卵巢系膜附着於闊韌帶。卵巢位置變化大。

  2.正常子宮、附件的彩色多普勒聲像圖表現如何?

正常子宮和附件的血管供應主要來自子宮動脈和卵巢動脈。子宮動脈是骼內動脈前乾的重要分支,在腹膜後沿盆腔側壁向下向前,經過闊韌帶的基底部,子宮旁組織到達子宮外側,距子宮頸內口水平2cm處橫跨輸尿管而達子宮側緣。子宮動脈內徑約0.42±0.06cm.經產婦子宮動脈內徑比未產婦大。

使用彩色多普勒在宮旁作二維斜行、縱行掃查,可辨認出子宮動脈。根據彩色多普勒顯示的顏色不同,來區分出升支(上支)呈紅色,降支(下支)呈藍色。子宮肌壁內的弓形動脈分佈是均勻的,靠近周邊要比中央血流顯示明顯,靠近漿膜層爲多。

螺旋動脈在妊娠早期彩色多普勒也能顯示,在非妊娠期彩色多普勒較難顯示。應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圖或彩色多普勒速度能量圖可以顯示。子宮動脈爲收縮期單峯,上升支陡直,速度較快,下降支稍緩,舒張期呈持續低速血流。子宮動脈的阻力指數隨月經週期而變化,內膜增殖期子宮動脈阻力大,PI>2.0,RI>0.80,A/B>6.0,黃體期RI爲0.84±0.06.

卵巢動脈起於腎動脈水平下方腹主動脈的兩側壁稍偏前,經卵巢懸韌帶進入卵巢,在漏斗韌帶和卵巢門處可測得血流信號,爲低阻血流。超聲經陰道探頭掃查對卵巢動脈顯示率更高。卵巢動脈也隨月經週期變化。有優勢卵泡的卵巢血流阻力較對側偏低,血流量相對較多。卵巢排卵後產生黃體血流,爲低阻血流,健康婦女RI約0.42,早孕婦女RI約爲0.53.

  3.子宮內膜的週期性變化分爲哪幾期?各期的聲像圖表現有哪些?

子宮內膜隨着月經週期變化而變化,聲像圖可將其分爲5期,即增生早期、增生晚期、分泌早期、分泌晚期、月經期。各期的聲像圖表現如下:

1.增生早期:又稱爲卵泡期。由於子宮內膜基底層的子宮腺上皮細胞分裂增生,破潰的創面逐漸修復,形成新的上皮層,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內膜逐漸增厚達0.2cm左右,內膜呈高回聲線。

2.增生晚期:月經來潮後12—14天,子宮粘膜腺增多,腺體增大。上皮細胞柱下有糖原顆粒聚集,螺旋動脈增生,結締組織也增生,在線性高回聲周圍形成一低迴聲窄帶。

3.分泌早期:月經週期第15—19天,又稱黃體期。此時已排卵,黃體形成,在黃體分泌的孕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繼續增厚可達0.5cm,由於腺體血管的增多,組織細胞的增大,宮腔粘膜呈梭形高回聲帶。

4.分泌晚期:月經後20天以後到增生晚期高回聲增厚更加明顯,約1cm左右,由於血管的擴張充血,結締組織內液體增多,呈水腫狀態,內膜腺體增生分泌粘液使子宮內膜周圍產生低迴聲暈。

5.月經期:由於排卵後未受精,黃體退化,停止分泌孕激素及雌激素。這兩種激素濃度下降,導致子宮內膜淺層缺血壞死,內膜萎縮、脫落,子宮出血,使內膜模糊不清。若有血液逐漸積聚在子宮內,可呈不規則低迴聲區,宮腔回聲消失。宮腔內有時可見液性暗區,是由於宮腔內積血。

  4.超聲如何監測卵泡發育和排卵?

目前超聲可直觀的觀察到卵泡的整個發育過程,正常卵巢聲像圖爲橢圓形,周邊皮質回聲低於中間髓質回聲,縱切面上位於充盈膀胱後外側,橫切面位於子宮外上方,因卵巢活動度較大,位置變異大,雙側卵巢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中間髓質因不含卵泡,回聲強,周邊皮質含卵泡,回聲偏低。成熟卵泡呈球形無回聲囊,突向卵巢表面,中間可見一強回聲點爲卵丘。

卵泡的發育一般分爲3階段:原始卵泡、生長卵泡和成熟卵泡。

青春期開始卵巢中可見到大小不等的各期卵泡,呈蜂窩狀無回聲區。利用超聲可以方便地動態觀察卵泡的形態變化,監測排卵。

一般月經週期28—30天,排卵在14天左右。那麼就從月經週期的第8天開始,卵巢內即可掃及多數大小約0.3—0.5cm的無回聲區,爲原始卵泡。月經後第10天再作B超,監測到卵巢內有一較大的無回聲區,稱爲優勢卵泡。第13天優勢卵泡逐漸長大到直徑約1.5—2cm,此時的卵泡即將排卵,應要求患者每天來監測一次,直至增大卵泡(無回聲區)突然皺縮或消失,即說明排卵。超聲表現除了增大的無回聲區皺縮外,尚可見卵泡囊壁變厚,子宮直腸窩內有液性暗區。這些都是正常排卵的徵象。

  5.胚胎髮育和胎兒各階段的變化及相應的聲像圖表現有哪些?

人體胚胎是由精子、卵子相結合成爲一個受精卵,再通過細胞的分裂、分化、生長髮育的一系列過程形成的。

從卵子受精到胎兒娩出可分3期:

1.孕卵期:自卵子受精至孕卵着牀稱爲孕卵期,約經歷2周時間。卵子受精後,不斷分裂,約3—4天形成桑椹胚,大約在第5天進入宮腔。接着,桑椹胚中間出現空腔,含少量液體而形成囊胚。空腔稱胚外體腔。囊胚的外層爲滋養層,是胎盤形成的前身。囊胚在宮內遊離約3—4天,開始着牀。這一過程超聲無法顯示。

2.胚胎期:受精卵着牀後稱胚胎期,爲器官發育期,此期約經歷5周。此期胚胎各器官開始分化發育,易發生各種畸形。着牀處的子宮內膜略呈侷限性增厚,高靈敏度CDFI可以顯示着牀部位的血流信號。卵子受精後2周,滋養層內面細胞羣迅速分裂、分化,形成2個囊腔,一個爲羊膜囊;另一個爲卵黃囊,其中充滿液體。兩囊相貼處的細胞層爲胚盤,此爲胎體發生的始基。兩囊與胚盤懸於囊胚液中。此後卵黃囊萎縮而羊膜囊擴大,充滿幹胚外體腔內。胚胎則懸於羊水中,此時二維可顯示孕囊回聲。

3.胎兒期:孕9周至分娩,稱爲胎兒期,此期的二維超聲顯示宮腔內的胎頭、胎體等胎兒結構。

  6.多胎妊娠的類型及併發症有哪些?

多胎妊娠是指多於一個胚胎,以雙胎多見。雙胎妊娠發生率爲單胎的0.5%—1%,而三胎以上只有0.01%.雙胎妊娠又分爲:

(1)單卵雙胎:約佔20%左右,它是由一個受精卵分裂而成。單卵雙胎可有兩種情況:一爲單絨毛膜囊內含有兩個羊膜囊,囊間隔爲兩層融合的羊膜構成,無絨毛膜。每個羊膜囊內各有一個胎兒;另一情況爲單絨毛膜囊,單羊膜囊雙胎,囊內無分隔,二個胎兒在一個羊膜囊內。單卵雙胎有一個大胎盤,兩條臍帶。兩個胎兒的性別相同。

(2)雙卵雙胎;由兩個卵子分別受精而成,也就是在一次排卵期,同時有兩個成熟卵排出,分別受精而成。兩個胎兒各自有其遺傳基因,所以胎兒性別、血型可以不同。它有兩個絨毛膜囊和羊膜囊,間隔爲四層:即兩層羊膜、兩層絨毛膜、兩個胎盤、兩條臍帶或一個胎盤、兩條臍帶。

多胎妊娠對於產婦本人或胎兒都可出現一些併發症,可分爲:

(1)妊娠期併發症:

①流產:由於胎盤發育異常,胎盤血液循環障礙及宮腔容積相對狹窄引起。

②早產:由於子宮過度伸展引起子宮過早收縮致早產。單卵雙胎合併羊水過多更易發生早產。一般來說,胎兒數目越多發生早產的機率越高。

③羊水過多症:可能是由於胎盤之間血液循環互相交通所致。

④妊娠高血壓:發生高血壓較早,發生率較高,主要由於子宮過大,子宮、胎盤循環受阻,營養不足造成胎盤缺血所致。

⑤前置胎盤:由於胎盤過大可延伸到宮頸內口。

(2)分娩期併發症:產程延長、胎位異常、胎盤早剝、雙胎胎頭交鎖、產後出血、產褥感染等。

(3)對胎兒的影響:

①單卵雙胎比雙卵雙胎髮生畸形更爲多見,胎兒可因共同胎盤,血液循環互相溝通,供血兒產生貧血、小心臟、低血壓、羊水少,宮內發育遲緩;受血兒發生大心臟、高血壓、羊水過多,胎兒在宮內發育過大,即所謂“雙胎間輸血綜合徵”,使兩個胎兒出現發育不平衡,還可出現連體雙胎等。

②單卵雙胎中可出現神經、消化、泌尿系畸形及正常胎兒與葡萄胎共存。

③單羊膜囊雙胎可出現臍帶纏繞。因兩個胎兒在一個羊膜內,胎兒活動致使臍帶互相纏繞。

  7.如何用超聲判定胎產式、胎先露、胎方位?

正常胎兒在羊水中胎頭略前屈,脊柱略向前彎曲,下頜抵胸骨,上下肢彎曲於胸腹前,臍帶位於四肢之間。

胎產式是指胎體縱軸與產婦縱軸的關係。它可分爲縱、橫、斜軸位。橫軸位與斜軸位爲胎兒縱軸與產婦縱軸垂直或成銳角交叉。斜軸位多爲暫時性,最終轉變爲縱軸位或橫軸位。縱軸位爲胎兒縱軸與產婦縱軸平行,聲像圖確定胎產式一般以胎兒脊柱爲標誌,胎兒脊柱與母體長軸平行爲縱產式,胎兒脊柱與母體長軸垂直爲橫產式。

胎先露是指胎兒最先進入骨盆的部分。先露部位有頭、臀、肩、腳等。縱軸位一般爲頭或臀先露,橫軸一般爲肩先露。

頭先露又分爲頂先露、前頂先露、額先露、面先露,以頂先露爲例,超聲掃查顯示胎頭位於骨盆內,胎頭呈俯曲狀,前囪部與宮頸內口相貼。

胎方位是指先露部位於產婦骨盆的關係。頭先露以胎兒枕部爲標誌,如胎兒枕骨朝向母體左前方,則胎方位爲左枕前位,朝向左後方爲左枕後位,以此類推。臀先露以胎兒骶骨爲標誌,肩先露以肩胛骨爲標誌。由此類推有22種胎方位的可能。但是常見的是枕先露。

  8.胎盤成熟度的分級及聲像圖表現有哪些?

胎盤的發育,一般到孕4—5個月基本結束,以後隨着妊娠月份的增加逐漸成熟。根據聲像圖表現,妊娠胎盤大致可分爲四級。

0級胎盤:發生在妊娠28周以前。胎盤的輪廓清晰。厚度2—3cm.絨毛板呈一直線性高回聲帶。實質較均勻,呈細顆粒狀,中等水平回聲。胎盤與宮壁間可見較窄的無回聲區,彩色多普勒可見其內爲靜脈血流信號,爲靜脈血竇。

Ⅰ級胎盤:多出現在妊娠29—36周。胎盤輪廓清楚,厚度略增厚,約4—5cm,絨毛板可略呈波浪形線狀高回聲帶,實質回聲略增強,粗糙。

Ⅱ級胎盤:多出現在孕36周至40周左右。絨毛板呈明顯波浪式改變,出現大的切跡,並延伸到實質內,內部回聲明顯粗糙,並可見較短的強回聲帶分佈,有時在基底層可見強回聲帶。此期胎盤與宮壁間距離加寬,靜脈血竇較豐富。

Ⅲ級胎盤:外形輕度變薄。實質回聲不均勻性增強,其內可掃及大小不等無回聲區,爲胎盤壞死液化,及環狀強回聲,其後伴有聲影。基底部也可出現強回聲並伴有聲影。宮壁與胎盤之間無回聲區增寬,彩色多普勒可見其間豐富靜脈血流信號。出現鈣化及液化區者表示胎盤趨向老化。

另外還可用彩色多譜勒通過臍帶血流來估測胎盤功能情況。RI異常增高者提示胎盤功能障礙。

  9.胎盤成熟過程中的聲像圖變化的組織學基礎是什麼?

胎盤的真正發育階段一般到孕4—5個月基本結束,以後隨着妊娠月份的增大,胎盤可有不同程度的變化,通過超聲檢查可以對其評價。

(1)胎盤纖維化與鈣化:早自妊娠早期的4周。胎盤即開始出現纖維素沉着。多發生在尼氏層(絨毛與蛻膜接觸部位)或絨毛間隙基底部。隨着妊娠月份的增長,纖維沉着逐漸增多。到足月妊娠,在基底板下、絨毛膜下均可出現纖維素沉着,嚴重者呈現廣泛纖維化。胎盤內鈣沉着發生在胎盤絨毛板及胎盤小葉間隙及絨毛主幹,呈沙粒狀或斑塊狀鈣化結節,融合成片狀。聲像圖表現爲胎盤內散在強回聲帶,或點狀、團塊狀強回聲斑,其後伴有聲影。強回聲帶可形成環狀。這些改變也是妊娠到晚期的必然改變,對胎兒無多大影響。

(2)胎盤後的無回聲區:聲像圖示胎盤與子宮肌壁之間一長形規則無回聲區,彩色多普勒可見豐富的靜脈血流信號,這是擴張的靜脈叢。其成因爲胎盤在後壁時由於重力作用使靜脈壓力增高所致。所以,出現靜脈叢,與胎盤位置的關係密切,一般在子宮胎盤後壁和底部時多見,前壁不易見到。不可將胎盤後的無回聲區誤認爲胎盤早期剝離。

(3)胎盤內血池:妊娠後期,胎盤實質內出現不規則無回聲區,組織學檢查內爲母血、但此間隙內無絨毛,故稱無絨毛間隙。無絨毛間隙爲一種退行性變,直徑爲0.5—3.0cm,一般對胎兒生命不造成影響。若無絨毛間隙數量多或間隙較大時,由於淤積的大量血液不能進行氧交換,則可影響胎兒的發育,甚至威脅胎兒生命。

(4)絨毛板下的無回聲區:爲母體血液在絨毛板下的絨毛間隙內淤積血池所致,其間可有血栓形成及纖維素沉着。如果無回聲區域較小,一般對胎兒無影響,如果形成大面積的血池和血栓,則可造成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或早產。

  10.如何用超聲顯像估測羊水量?

正常情況下,羊水量隨妊娠月份的增大而增加,至孕38周達高峯,孕42周後,羊水量迅速下降。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爲1000ml,如果少於500ml,稱爲羊水過少;超過2000ml,稱爲過多。羊水過少或過多均屬於異常現象,胎兒在圍產期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

1.聲像圖表現:正常羊水圍繞在胎兒周圍,爲透聲良好的無回聲區。至妊娠晚期,羊水內可出現胎脂,呈細點狀弱回聲漂浮在羊水內。偶爾可見很濃稠的胎脂羊水,初看似實性,細看內部有臍帶回聲,胎脂可隨胎兒活動產生浮動,極易識別。

2.羊水的測量:有人應用全子宮容積減去胎兒及胎盤等附屬物的容積計算羊水的量,但此法計算複雜,且耗費時間。多數學者認爲羊水量無須精確計算,僅是一種粗略的估計。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測量大羊水池的前後徑,方法是探頭垂直於腹壁,作平行移動,獲取最大羊水池斷面圖,然後測量其最大前後徑。正常最大羊水池前後徑爲3—8cm;≤3cm爲羊水過少;>8cm爲羊水過多。但是這一方法顯得過於粗略,多數人認爲採用四象限法比較客觀,即在子宮平面四個象限,分別測定羊水池深度,直觀地標記在“十”四個象限內。

  11.正常臍帶的結構如何?超聲診斷臍繞頸的根據及臨牀意義有哪些?

臍帶爲一束狀的繩狀物,表面光滑、直徑1—2.5cm.長40—60cm.短於30cm者爲臍帶過短;超過70cm者爲臍帶過長。

臍帶內有兩條動脈一條較粗的靜脈,臍動脈呈螺旋狀圍繞臍靜脈。臍帶的表面爲羊膜所覆蓋。由於血管常比臍帶本身長,它們在基質中彎曲、迂迴,常使局部的臍帶隆起成爲結節狀。

正常臍帶聲像圖表現爲位於羊水內的繩索狀結構。一端與胎兒臍部相連;另一端與胎盤相連。彩色多普勒可明顯辨認一條較粗的'臍靜脈和兩條較細的臍動脈。

當臍帶過長時,常可引起臍帶纏繞頸、體、肢部。通常以臍帶繞頸最常見,臨牀意義大。並且CDFI顯示頸部彩色血流信號環大於180o是臍繞頸的診斷依據。頸部出現U字形壓跡,爲臍繞頸一週;W形壓跡爲臍繞頸二週;若呈串球狀,則爲臍繞頸三週或三週以上。彩色多普勒可清楚地辨認臍動脈和臍靜脈,並能明確繞頸的週數。有人利用阻力指數來判定臍繞頸的鬆緊度,以阻力指數0.7爲臨界值,與臍繞頸的鬆緊度具有較高的相關性。

臍帶繞頸的超聲診斷對指導臨牀治療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如果臍帶繞頸過緊、週數過多,可危及胎兒生命,致胎兒窘迫或死亡。另外,臍繞頸可使胎頭入盆延緩,第二產程延長,個別孕婦在臨產時出現胎盤早剝。

由於胎兒活動,所以,臍帶繞頸的診斷在產前1周內纔可靠。

  12.臍帶常見疾病及其聲像圖表現有哪些?

(1)臍帶囊腫:臍帶囊腫可分爲真性囊腫和假性囊腫。真性囊腫較小,認爲是卵黃囊的遺蹟;假性囊腫大小不等,有華頓膠液聚集而成。假性囊腫爲圓形無回聲囊,由臍帶一側突出。囊腫直徑3—4cm,可近胎兒側或胎盤側,囊腫較大時,可以壓迫臍帶血管導致胎兒死亡。

(2)臍帶水腫和血腫:臍帶水腫常併發於胎兒水腫及浸軟胎兒,亦是華頓膠水腫。臍帶血腫系臍靜脈破裂後,血液流入外圍的華頓膠質內,形成血腫,可導致胎兒死亡。臍帶水腫的聲像圖表現爲臍帶增粗,飄浮在羊水中。臍帶血腫表現爲侷限性臍帶增粗,其內可見高回聲團,診斷較困難。

(3)單臍動脈:正常臍帶含兩條動脈和一條靜脈,少數病例僅有一條動脈和一條靜脈,多胎較單胎髮生率高,此類胎兒常合併先天畸形。正常臍動靜脈橫切面時呈“品”字型,發生本病時,“品”字型結構破壞。CDFI僅顯示兩條血管,一條爲動脈而另一條爲靜脈,且各自有其動靜脈頻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