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喘證的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筆記

導語:喘證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腎,涉及肝脾。基本病機爲痰邪壅肺,宣降不利;或精氣虛衰,肺腎出納失常。下面是詳細內容介紹。

關於喘證的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筆記

  第四單元 喘證

  細目一:概述

  一、喘證的概念及源流

1.喘證的概念

喘即氣喘、喘息。臨牀表現以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擡肩,鼻翼翕動,不能平臥爲特徵者,謂之喘證。

2.喘證的源流

喘證的記載最早見於《黃帝內經》。

漢·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所言“上氣”即是指氣喘、肩息、不能平臥的證候,辨證已分虛實,並列方治療。

  二、喘證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細目二:病因病機

  一、喘證的常見病因

外因:外邪侵襲,重感風寒,邪襲於肺;或表寒內熱,或因風熱外襲。

內因:飲食不當,過食生冷、肥甘,或嗜酒傷中;情志所傷,憂思氣結,或鬱怒傷肝;勞欲久病,肺腎虧虛。

  二、喘證的主要病機及轉化

喘證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腎,涉及肝脾。

基本病機爲痰邪壅肺,宣降不利;或精氣虛衰,肺腎出納失常。

病理性質有虛實之分。實喘在肺,爲外邪、痰濁、肝鬱氣逆,邪壅肺氣,宣降不利所致;虛喘責之肺、腎,因陽氣不足、陰精虧耗,而致肺腎出納失常,且尤以氣虛爲主。

  細目三:診斷和類證鑑別

  一、喘證的診斷要點

1.以喘促短氣,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擡肩,鼻翼翕動,不能平臥,口脣發紺爲特徵。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癆、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勞累而誘發。

  二、喘證與哮病、氣短的鑑別

1.喘證與哮證的鑑別

喘指氣息而言,爲呼吸氣促困難,甚則張口擡肩,搖身擷肚。哮指聲響而言,必見喉中哮鳴有聲,有時亦伴有呼吸困難。喘未必見哮,而哮必兼喘。

2.喘證與氣短的鑑別

  細目四:辨證論治

  一、喘證的辨證要點

喘證的辨證首當分清虛實。實喘者呼吸深長有餘,呼出爲快,氣粗聲高, 伴有痰鳴咳嗽,脈數有力,病勢多急;虛喘呼吸短促難續,深吸爲快,氣怯聲低, 少有痰鳴咳嗽,脈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勢徐緩,時輕時重,遇勞則甚。

實喘又當辨外感內傷。虛喘應辨肺虛,腎虛,心氣、心陽衰弱。肺虛者勞作後氣短不足以息,喘息較輕,常伴有面色白,自汗易感冒;腎虛者靜息時亦有氣喘,動則更甚,伴有面色蒼白、顴紅,怕冷,腰痠膝軟;心氣、心陽衰弱時,喘息持續不已,伴有紫紺,心悸,浮腫,脈結代。

  二、喘證的治療原則

喘證的治療應分清虛實邪正。實喘治肺,以祛邪利氣爲主。 區別寒、熱、痰、氣的不同,分別採用溫化宣肺,清化肅肺,化痰理氣的方法。虛喘以培補攝納爲主,或補肺,或健脾,或補腎,陽虛則溫補之,陰虛則滋養之。 至於虛實夾雜、寒熱互見者,又當按具體情況分清主次,權衡標本,辨證選方用藥。

【須牢記的架構圖】

  三、風寒壅肺、表寒肺熱、痰熱鬱肺、痰濁阻肺、肺氣鬱痹等證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藥

1.風寒壅肺證

主症:喘息咳逆,呼吸急促, 胸部脹悶,痰多稀薄而帶泡沫,色白質黏,常有頭痛,惡寒,或有發熱,口不渴,無汗。苔薄白而滑,脈浮緊。

治法:宣肺散寒。

代表方:麻黃湯合華蓋散加減。

常用藥:麻黃、紫蘇、半夏、橘紅、杏仁、蘇子、紫菀、白前。

2.表寒肺熱證

主症:喘逆上氣, 胸脹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熱, 煩悶,身痛,有汗或無汗,口渴,苔薄白或薄黃,舌邊紅,脈浮數或滑。

治法:解表清裏,化痰平喘。

代表方:麻杏石甘湯加減。

常用藥:麻黃、黃芩、桑白皮、石膏、蘇子、杏仁、半夏、款冬花。

3.痰熱鬱肺證

主症:喘咳氣涌, 胸部脹痛,痰多質黏色黃或夾有血色, 伴胸中煩悶,身熱,有汗,口渴而喜冷飲,面赤,咽乾,小便赤澀,大便或祕,舌質紅,舌苔薄黃或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桑白皮湯加減。

常用藥:桑白皮、黃芩、知母、大貝母、射干、瓜蔞皮、前胡、地龍。

4.痰濁阻肺證

主症:喘而胸滿悶塞, 甚則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膩色白,咯吐不利, 兼有嘔惡,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膩,脈象滑或濡。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

常用藥:法半夏、陳皮、茯苓、蘇子、白芥子、萊菔子、杏仁、紫菀、旋覆花。

5.肺氣鬱痹證

主症:每遇情志刺激而誘發, 發時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氣憋,胸悶胸痛,咽中如窒, 但喉中痰鳴不著,或無痰聲。平素常多憂思抑鬱,失眠,心悸。苔薄,脈弦。

治法:開鬱降氣平喘。

代表方:五磨飲子加減。

常用藥:沉香、木香、川樸花、枳殼、蘇子、金沸草、代赭石、杏仁。

  四、肺氣虛耗、腎虛不納、正虛喘脫等證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藥

1.肺氣虛耗證

主症:喘促短氣,氣怯聲低,喉有鼾聲,咳聲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風,或見咳嗆痰少質黏,煩熱而渴,咽喉不利,面顴潮紅,舌質淡紅或有苔剝,脈軟弱或細數。

治法:補肺益氣養陰。

代表方:生脈散合補肺湯加減。

常用藥:黨蔘、黃芪、冬蟲夏草、五味子、炙甘草。

2.腎虛不納證

主症:喘促日久,動則喘甚,呼多吸少,呼則難升,吸則難降,氣不得續,形瘦神憊,跗腫,汗出肢冷,面青脣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潤滑,脈微細或沉弱;或見喘咳,面紅煩躁,口咽乾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補腎納氣。

代表方:金匱腎氣丸合參蛤散加減。

常用藥: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蟲夏草、胡桃肉、紫河車、熟地、當歸、蛤蚧。

3.正虛喘脫證

主症:喘逆劇甚,張口擡肩,鼻煽氣促,端坐不能平臥,稍動則咳喘欲絕,或有痰鳴,心慌動悸,煩躁不安,面青脣紫,汗出如珠,肢冷,脈浮大無根,或見歇止,或模糊不清。

治法:扶陽固脫,鎮攝腎氣。

代表方:參附湯送服黑錫丹,配合蛤蚧粉。

常用藥:人蔘、黃芪、炙甘草、山萸肉、冬蟲夏草、五味子、蛤蚧、龍骨、牡蠣。

  五、常見證候治療加減變化

肺氣虛耗證,兼中氣虛弱,肺脾同病,清氣下陷,食少便溏,腹中氣墜者,配合補中益氣湯,補脾養肺,益氣升陷。

腎虛不納證,腎陰虛者,不宜辛燥,宜用七味都氣丸合生脈散加減以滋陰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