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鬱證

導語:鬱證是由於情志不舒、氣機鬱滯所致,以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詳細內容。

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鬱證

  細目一:概述

  一、鬱證的概念及源流

1.鬱證的概念

鬱證是由於情志不舒、氣機鬱滯所致,以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症爲主要臨牀表現的一類病證。

2.鬱證的源流

《臨證指南醫案》充分注意到精神治療對鬱病具有重要的意義,認爲“鬱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二、《丹溪心法》的六鬱之說

《丹溪心法》將鬱證列爲一個專篇,提出了氣、血、火、食、溼、痰六鬱之說,創立了六鬱湯、越鞠丸等相應的治療方劑。

  細目二:病因病機

  一、鬱證的常見病因

情志失調,體質因素。

  二、鬱證的.基本病機及轉化

鬱證的基本病機:氣機鬱滯導致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臟腑陰陽氣血失調。病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腎。

  細目三:辨證論治

  一、本病的診斷要點、鑑別診斷

  二、本病的基本治療原則及方法

理氣開鬱、調暢氣機、怡情易性是治療鬱病的基本原則。

  三、肝氣鬱結、氣鬱化火、痰氣鬱結、心神失養、心脾兩虛、心腎陰虛等證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藥及治療的加減變化

(一)肝氣鬱結、氣鬱化火、痰氣鬱結、心神失養、心脾兩虛、心腎陰虛等證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藥

1.肝氣鬱結證

主症:精神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痛無定處,脘悶噯氣 ,不思飲食,大便不調,苔薄膩,脈弦。

治法:疏肝解鬱,理氣暢中。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減。

常用藥:柴胡、香附、枳殼、陳皮、川芎、芍藥、甘草。

2.氣鬱化火證

主症:性情急躁易怒,胸脅脹滿,口苦而幹,或頭痛、目赤、耳鳴,或嘈雜吞酸,大便祕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

治法:疏肝解鬱,清肝瀉火。

代表方:丹梔逍遙散加減。

常用藥:柴胡、薄荷、鬱金、制香附、當歸、白芍、白朮、茯苓、丹皮、梔子。

3.痰氣鬱結證

主症:精神抑鬱,胸部悶塞,脅肋脹滿,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 ,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行氣開鬱,化痰散結。

代表方:半夏厚朴湯加減。

常用藥:厚朴、紫蘇、半夏、茯苓、生薑。

4.心神失養證

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寧,多疑易驚,悲憂善哭,喜怒無常, 或時時欠伸,或手舞足蹈,罵詈喊叫 等,舌質淡,脈弦。

治法:甘潤緩急,養心安神。

代表方:甘麥大棗湯加減。

常用藥:甘草、小麥、大棗。

5.心脾兩虛證

主症:多思善疑,頭暈神疲,心悸膽怯,失眠,健忘,納差,面色不華 ,舌質淡,苔薄白,脈細。

治法:健脾養心,補益氣血。

代表方:歸脾湯加減。

常用藥:黨蔘、茯苓、白朮、甘草、黃芪、當歸、龍眼肉、酸棗仁、遠志、茯苓、術香、神曲。

6.心腎陰虛證

主症:情緒不寧,心悸,健忘,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盜汗 ,口咽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

治法:滋養心腎。

代表方:天王補心丹合六味地黃丸加減。

常用藥:地黃、淮山藥、山茱萸、天冬、麥冬、玄蔘、人蔘、茯苓、五味子、當歸。柏子仁、酸棗仁、遠志、丹蔘、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