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醫學微生物學》複習知識:嗜肺軍團菌

嗜肺軍團菌是一種有鞭毛,革蘭氏陰性,軍團菌屬多形態性的短小球杆菌。以下是本站小編帶來的詳細內容,歡迎參考查看。

2017年《醫學微生物學》複習知識:嗜肺軍團菌

  簡介

1976年美國費城退伍軍人協會會員中曾爆發急性發熱性呼吸道疾病,經研究,發現一種細菌命名爲嗜肺軍團菌。隨後,許多有關細菌暫被列入這一屬,且追溯研究發現早在1943年即有軍團人員病的病例。現已提出了超過30種軍團桿菌,至少19種是人類肺炎的病原。其中最常見病原體爲嗜肺軍團菌(佔病例的85%~90%),其次是L。micdadei(佔5%~10%),再次是L。bozemanii和L。dumoffii。此類細菌形態相似,具有共同的生化特徵,引起類似疾病。

  冷卻水、冷凝水中嗜肺軍團菌特徵描述

嗜肺軍團菌不抗酸,無孢子,無莢膜,類似於桿菌。不能分解明膠、糖類或是尿素,同時,不可參加酵解反應。嗜肺軍團菌無色,也非自身熒光。氧化酶與過氧化氫酶測試陽性。β-內酰胺酶陽性。

專性需氧,在自然界可長期存活,如在蒸餾水中可存活139天,自來水中可存活369天,對熱和一般消毒劑敏感。菌落特徵爲灰白色,有光澤,溼潤,圓形,凸起,並有特殊臭味。革蘭氏染色不明顯,多用鍍銀法或Giemsa法染色。

  細胞膜結構

雖然是革蘭氏陰性的有機體,可是它巨大的感染力是來自於它獨特的細胞外膜小葉上包含有脂多糖抗原。

血清不僅用於血液凝集的研究,還可用於直接觀察熒光標記過的'組織抗體。患者體內的特殊抗體可以被熒光抗體間接檢測。這項測試也已成功應用於酶聯免疫吸附法與微量凝集試驗。

  發病機理

嗜肺軍團菌是一種細胞兼性寄生的細菌,可入侵變形蟲,或是人類的巨噬細胞內。該菌的感染力在抗體和血清補體存在下大大提高(但並非絕對需要兩者存在)。該菌會因噬菌作用被僞足包裹進入巨噬細胞,之後,菌體被細胞產生的自噬體包裹起來,這卻阻止了溶酶體的溶解。在這層保護之下,細菌大量繁殖。該菌利用一種型爲IVB的分泌系統分泌的名爲Dot/Icm(細胞器運行缺失/細胞內繁殖)宿主入侵效應蛋白。這些效應器可以提升細菌在宿主細胞的存活力。該菌會在培養液裏由II型分泌系統產生一種大小約爲39kDa的金屬蛋白,這種蛋白對某些組織培養的細胞有毒害。II型分泌系統也是完全毒化作用的必需。

197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舉辦了一次退伍軍人會議,參加者中超過200人發生肺炎,其中34人遇難。經查明,這次事件的元兇是一種當時尚未發現的細菌——嗜肺軍團菌(該病也因此命名爲軍團病)。這次事件反映了嗜肺軍團菌並非小面積的人與人的傳染。

  基因組

2004年,三種類型的嗜肺軍團菌的基因序列已被成功測定,這爲從分子生物學層次瞭解嗜肺軍團菌及軍團菌屬鋪平道路。對180種嗜肺軍團屬的DNA序列改變的基因比對檢測證實了其基因具有高塑性以及頻繁的突變頻率。更詳細的有關其生活週期的資料是來自於對生活在其自然宿主——卡氏棘阿米巴之中的嗜肺軍團菌的基因表達分佈的研究。研究發現了嗜肺軍團菌的生活週期分爲兩段,而且深入研究了其可感染、可複製的特性。

  微生物檢查

一般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肺活檢組織或胸前積液等標本進行細菌學檢查。

用BCYE培養基分離細菌,再根據肺炎特性、菌落特徵、生化反應作出鑑定,但往往結果出現較晚。

可將標本用一隻熒光標記抗體進行直接熒光實驗,既特異又可做出快速診斷。

可用ELISA、RIA及乳膠凝集等試驗檢測標本中該菌特異性抗原或用PCR技術檢查該菌核酸進行快速診斷。

  防治原則

加強水資源管理及人工輸水管道和設施的消毒處理,防治軍團菌造成空氣和水源污染,是預防軍團菌病擴散的重要措施;治療首選紅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