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醫學微生物學》備考地點:炭疽芽孢桿菌

炭疽芽胞桿菌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發現的`病原菌,爲芽胞桿菌屬主要致病菌。以下是本站小編帶來的詳細內容,歡迎參考查看。

2017年《醫學微生物學》備考地點:炭疽芽孢桿菌

  (一)生物學特性

  1、形態與染色

G+ 粗大桿菌,爲致病菌中最大者,兩端平齊,呈竹節狀排列。有芽胞,小於菌體,橢圓形,位於菌體中央,有氧條件下形成(空氣中)。有莢膜——本菌特徵(其它芽胞桿菌無莢膜)。

  2、培養特性

需氧或兼性厭氧(厭氧幾乎不長),營養要求不高,典型菌落爲R型——捲髮樣菌落。

串珠試驗(+),在含微量青黴素培養基上,發生形態變異,爲大而均勻圓球形,呈串珠狀(以區別其它芽胞桿菌)

  3、抗原構造

結構抗原:①莢膜多肽抗原;②菌體多糖抗原;③芽孢抗原。

炭疽毒素——三種不同成分蛋白質組成複合毒素

  4、 抵抗力

在乾燥的土壤或皮毛中可存活數年至20年,對化學消毒劑的抵抗力也比較強,對青黴素敏感。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1、致病物質:莢膜和炭疽毒素,莢膜抗吞噬,有利於細菌在組織內繁殖擴散。炭疽毒素直接損傷微血管內皮細胞組織水腫、微循環障礙、血液呈高凝狀態、引起休克、DIC、死亡。

2、所致疾病:炭疽(人和食草動物牛、羊、馬等)

傳染源:病畜、死畜

傳播途徑:多途徑傳播

臨牀類型:

①皮膚炭疽——微小傷口侵入,接觸患病動物或毛髮,皮膚黑色凝固樣壞死、焦痂,故名,最多見

②腸炭疽——經口感染,食入未煮熟的病畜的肉、奶等,嘔吐、腸麻痹、血便。

③肺炭疽——吸入芽胞,血痰等

三種類型均可引起敗血症,炭疽性腦膜炎,死亡率高

病後可獲得牢固免疫

  (三)微生物學檢查與防治

  1、標本採集

皮膚炭疽——病竈滲出液

腸炭疽——糞便

肺炭疽——痰

動物屍體嚴禁室外解剖,避免形成芽胞,取少量組織送檢

  2、檢驗

炭疽爲烈性傳染病屬國際檢疫範圍,病原學診斷極爲重要

直接塗片——G+竹節狀大桿菌,有莢膜

分離培養——捲髮樣菌落,串珠試驗陽性等

  3、防治

a、死畜焚燬或深埋2m以下

b、預防接種疫區易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