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內科學主治醫師章節考點:第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導語: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是由肺部、胸部或肺血管疾病引起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右心室增大或伴右心功能不全的心臟病。

呼吸內科學主治醫師章節考點:第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診斷:

  1.症狀與體徵

1)肺心功能代償期:除原有肺、胸廓疾病的症狀與體徵外,早期可症狀。主要表現慢性咳嗽,咳痰,氣急及活動後氣短心悸,查體有肺氣腫體徵;肺動脈高壓(肺動脈第二音亢進);右心肥大(三尖瓣區3級以上收縮期雜音,劍突下收縮期搏動)。

2)肺心功能失代償期(包括急性發作期):

(1)咳嗽、咳痰、喘息加重。

(2)呼吸衰竭:表現爲低氧血癥,發紺,呼吸困難,心率加快,出現精神精神症狀如反應遲鈍、譫妄、抽搐、昏迷等。

(3)心力衰竭:主要是右心衰,發紺,頸靜脈怒張,肝大伴有壓痛,下肢浮腫。

  2.實驗室檢查

1)x線檢查:

(1)右下肺動脈擴張,橫徑≥15MM,其橫徑與氣管橫徑比≥1.07。

(2)肺動脈段中度突出或其高度≥3MM

(3)右心室增大

2)心電圖:

(1)額面平均電軸>+90

(2)V1導聯R/S≥1

(3)重度順時鐘向轉位(V5/S≤1);

(4)avR導聯R/S或R/Q≥1

(5)V1-V3導聯呈QS,Qr,qr型,(需除外心肌梗塞);

(6)RV+SV5>1.05Mv

(7)肺性P波:P波電壓≥2.2Mv

具有其中一項符合,臨牀即可診斷。

3)超聲心動圖:

(1)右室流出道內徑≥30mm

(2)右室內徑≥20mm

(3)右心前壁厚度≥5mM

(4)右肺動脈內徑≥18mm或肺動脈幹≥20mm

具有其中一項符合,臨牀即可診斷

其他檢查:動脈血氣分析;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血電解質等。

  治療:

1.原發病的治療: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及其它胸肺疾病。

2.控制呼吸道感染:是肺心病治療中最重要的原則。參考痰培養和藥敏結果選擇抗菌素,在藥敏結果之前,根據院外感染以革蘭氏陽性菌爲主,院內感染以革蘭氏陰性菌爲主選擇抗菌素,或選用兼顧兩者的抗菌素。原則選用窄譜爲主。

3.保持呼吸道通暢:包括清除痰液,緩解支氣管痙攣,持續低流量吸氧。

4.呼吸衰竭的治療:見呼吸衰竭章節

5.心力衰竭的治療:肺心病心衰經積極有效的控制感染,改善缺氧糾正CO2瀦留,配合適量的利尿劑,大部分心力衰竭均可得到控制。如果仍未見效,再考慮應用強心劑和血管擴張劑。

6.強心劑的`應用:強心劑應用的指徵,

(1)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劑不能取得很好療效而反覆浮腫的心衰者。

(2)以右心衰爲主要表現而無明顯急性感染的病人。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

  一、診斷

1.症狀:原有阻塞性肺疾病,出現活動後氣短,有的表現進行性呼吸困難。

2.體徵:桶狀胸,呼吸運動減弱,叩診過清音,呼吸音減弱,有時兩肺可聽到乾溼羅音。

3.實驗室檢查:

1)、X線表現雙肺透亮度增加,肺肝界下移,心影呈懸垂型。

2)、肺功能檢查出現一秒量、呼氣中段流量減低。殘氣量(RV)增加。殘氣量比肺總量(RV/TLC%)>40%,最大通氣量佔預計值<80%,晚期有PaO2降低,PaO2升高。

  二、治療

1.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2.祛痰、解痙、控制感染。

3.呼吸功能鍛鍊。如縮脣呼吸,腹式呼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