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真能降血脂嗎?

現在朋友圈中有不少關注“三高”問題的健康提示,比如:素食就等於健康,有利於改善血脂異常,吃素能降血脂;吃雞蛋膽固醇會升高,血脂高患者不能吃蛋黃;橄欖油、魚油降血脂效果好等。這些說法到底有沒有可信性?記者就此採訪了省中醫院腦病科主任蘇志偉和河北醫大一院營養科主任李增寧,請兩位專家就此類觀點爲大家做詳細的分析。

吃素真能降血脂嗎?

  長期吃素能降血脂的觀點不可取

長期吃素是否能降血脂?蘇志偉表示,長期吃素能降血脂的觀點並不可取。理由有以下幾點:

“肉很經餓,一旦‘戒肉’,很多人就會多吃米、面等主食來增加飽腹感,主食容易轉化爲脂肪。”蘇志偉表示,現代主食加工非常精細,含有大量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攝入過多,超過身體的需要,就會在人體內轉化生成甘油三酯,儲存下來。長此以往,高血脂就是必然的了。

“素食者最容易缺乏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的缺乏影響脂肪代謝。”蘇志偉表示,B族維生素有參與調節糖、脂代謝,促使其轉化成熱量而消耗的功效。而維生素B1、B2、B6等在奶、蛋、肉、魚中含量較豐富,因此素食者最容易缺乏B族維生素,若素食者體內缺乏B族維生素,會造成糖、脂代謝紊亂,影響能量消耗。

“其實一些素食‘油過重’。”蘇志偉表示,比如,有人喜歡吃瓜子、板栗、花生、核桃等堅果來養生,但堅果脂肪含量高。再比如,有些人喜歡吃煎炸豆腐、炒河粉等,還有些素食者炒菜用油多等等,這種飲食習慣很容易導致脂肪攝入過量。

“長期吃素並不能降血脂,也不利於身體健康。”蘇志偉表示,人體的膽固醇水平與健康風險的關係圖呈“U”形,兩端的風險高。由於膽固醇是性激素合成的前體物質,對性激素合成有重要意義。研究證實,血液中膽固醇水平偏低,會影響免疫力水平和性激素的正常分泌,導致性激素分泌不足、免疫力低下、營養不良等。膽固醇水平與年齡有關。年輕人的膽固醇水平不宜過高,老人如果體內膽固醇水平較低,死亡風險會隨之增高。國外有研究發現,血脂過低,腫瘤的發生率會有所增加。因爲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太多或太少,都不利於健康。

  高血脂患者不能吃雞蛋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網上一直瘋傳吃雞蛋膽固醇會升高,血脂高不能吃蛋黃。許多血脂偏高的患者認爲蛋黃中的膽固醇含量高,因此不敢吃雞蛋,有些人則只吃蛋白不吃蛋黃。這樣的吃法有根據嗎?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蘇志偉表示,雞蛋被人們稱爲“理想的營養庫”,含有人類所需的幾乎所有的營養物質,更被營養學家稱爲“完全蛋白質模式”。雞蛋營養價值高,膽固醇含量也較高,雞蛋中的膽固醇又主要集中在蛋黃中,故人們錯誤地認爲吃雞蛋尤其是蛋黃時會使膽固醇升高。其實血脂偏高的患者可以適當地食用雞蛋。因爲血液中的膽固醇主要來自人體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膽固醇是次要補充。即使雞蛋膽固醇含量很高,最終被吸收也最多隻有雞蛋中膽固醇含量的20%左右。故適當食用雞蛋並不會升高血脂。

“近年來,醫學界發現,當通過食物攝入的外源性膽固醇總量增加時,人體合成膽固醇的總量會隨之下降,從而令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維持平衡。”蘇志偉介紹,2015版《美國居民膳食指南》取消對膽固醇每日攝入量的限制,稱食物本身不會導致體內膽固醇水平過高。所以人們還是可以適當食用雞蛋的。每100克雞蛋的膽固醇含量約爲500-600毫克。一個雞蛋的膽固醇吸收率只有30%,隨着食物膽固醇含量的增加,吸收率亦不斷下降。如果按吸收率計算,大約需要吃3-4個雞蛋,才能達到300毫克的膽固醇吸收量。

“引起膽固醇升高的因素有很多。”蘇志偉表示,脂蛋白代謝過程極爲複雜,不論何種病因,如引起脂質來源、脂蛋白合成、代謝過程異常或降解過程受體通路障礙等,均可能導致血脂異常。究其成因又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前者包括遺傳、不良的飲食習慣、體力活動不足、肥胖、年齡增加、吸菸、酗酒等。後者包括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肝腎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以及噻嗪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所致的繼發性血脂異常。

蘇志偉表示,健康人可以每天1-2個雞蛋,蛋白和蛋黃一起吃,即使老年人也很少出現過量的情況。高血脂的病人也可以每天食用一個雞蛋。雞蛋的烹飪方法有很多,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爲100%,炒蛋爲97%,嫩炸爲98%,老炸爲81.1%,開水、牛奶衝蛋爲92.5%,生吃爲30%~50%。因此建議大家採用煮蛋的烹飪方式。

  橄欖油、魚油降血脂沒有那麼神

網上流傳清晨起牀或睡前喝一勺(約15ml)橄欖油能降低血脂的說法,還說魚油同樣有降血脂的作用,這樣的傳言是否可靠呢?

“這種傳言有一定的片面性。”李增寧表示,單純依靠喝橄欖油、魚油降脂是一種片面的做法。每天增加一勺15ml的橄欖油再加上炒菜、其他食物中的脂肪很可能造成脂肪總量的超標。所以額外攝入橄欖油會造成脂肪量超過攝取量建議熱量百分比,長期會造成體重增加、脂肪肝甚至慢性的血管炎症等,逐漸加重血管負擔甚至造成血壓高、引起心腦血管病等。

“橄欖油、魚油有輔助降血脂的作用,但不能替代藥品。”李增寧表示,橄欖油是地中海飲食中主要的脂肪組成成分,被認爲對慢性疾病具有保護作用。橄欖油主要成分是油酸,屬於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並含有較高含量的生育酚、鯊烯、植物甾醇和酚類化合物,可減少氧化損傷,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確實橄欖油、魚油可以起到減少飽和脂肪酸和歐米伽6等不飽和脂肪酸造成的高脂血症和對抗較少由其帶來的氧化損傷,起到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單純依靠喝橄欖油降脂是一種片面的做法,可以將橄欖油作爲炒菜、涼拌的烹調用油來使用,替代其他油脂類特別是動物油。這對降血脂有輔助作用。

李增寧表示,廣義上的魚油既指膠囊等形態的魚油製劑,又指魚體內的脂肪,主要功能性成分是其中的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魚油是包括魚肝油在內的魚的脂肪,但一般所指的魚油其主要功效成分是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能夠起到促進腦細胞生長髮育,加強神經遞質的傳導等作用。能夠起到對抗歐米伽6等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對血管造成的慢性炎症,具有輔助降血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