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國小教師資格《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試真題

  一、單項選擇題

2015國小教師資格《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試真題

1.學習是人類和動物普遍存在的現象,這說明學習是(  )。

A.形成思想的必要條件

B.掌握技能的必要條件

C.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

D.有機體適應階段的必要條件

2.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最終是要讓學生(  )。

A.學會生存

B.學會思考

C.學會學習

D.學會分析

3.根據經典條件反射作用理論,食物可以誘發狗的唾液分泌反應,則唾液是(  )。

A.中性刺激

B.無條件刺激

C.條件反應

D.無條件反應

4.下列屬於第二信號系統的條件反射的是(  )。

A.望而生畏

B.談梅生津

C.見風流淚

D.嘗梅生津

5.小狗聽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能跑過來,這是(  )的反應。

A.第一信號系統

B.非條件反射

C.第二信號系統

D.第三信號系統

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種現象是指(  )。

A.消退

B.刺激比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7.引導學生分辨勇敢和魯莽、謙讓和退縮屬於刺激(  )。

A.獲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8.桑代克認爲學習過程是(  )。

A.頓悟的過程

B.同化順應的過程

C.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

D.嘗試一錯誤的過程

9.桑代克認爲,學習的實質是有機體在刺激情境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該過程實現的途徑是(  )。

A.嘗試過程

B.試誤過程

C.聯結過程

D.反饋過程

10.桑代克的學習三律指的是(  )。

A.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

B.準備律、練習律、類化律

C.練習律、思考律、遷移律

D.練習律、因果律、近因律

11.教育心理學的創始人桑代克認爲,學習者只有提前具有某種需要,才能積極接受知識,這體現的學習規律是(  )。

A.準備律

B.效果律

C.練習律

D.條件反射

12.如果一個家長想用看電視作爲強化物獎勵兒童認真按時完成作業的行爲,最合適的安排應該是(  )。

A.讓兒童看完電視以後立即督促他完成作業

B.限定每週看電視的適當時問

C.懲罰孩子過分喜歡看的行爲

D.只有按時完成家庭作業後才能看電視

13.下列事例中屬於負強化的是(  )。

A.老師對遲到的學生罰款

B.老師不再批評按時完成作業的小明

C.感覺屋內人聲嘈雜時暫時離屋

D.上課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師和同學理睬

14.看見路上的垃圾後繞道走開,這種行爲是(  )。

A.強化

B.懲罰

C.逃避條件作用

D.消退

15.孩子哭鬧要買玩具,母親提出限制孩子看電視的'禁令,這屬於(  )。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懲罰

D.消退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學習是個體在特別情境下,由於練習或反覆經驗而產生的行爲、能力或傾向上的比較持久的變化及其過程。它是有機體爲適應環境而產生的行爲。

2.C【解析】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

3.D【解析】條件反射中涉及四個基本的事項:(1)無條件刺激,指能引起某種固定反應的刺激;(2)無條件反應,指無條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應;(3)條件刺激,指原來的中性刺激;(4)條件反應,指條件反射形成後由條件刺激引起的反應。

4.B【解析】本題考查巴甫洛夫經典條件作用理論。第一信號系統:凡是能夠引起條件反應的物理性的條件刺激。第二信號系統:凡是能夠引起條件反應的以語言爲中介的條件刺激。談梅生津屬於第二信號系統。

5.A【解析】凡是能夠引起條件反應的物理性的條件刺激叫作第一信號系統。雖然主人叫狗名字是以語言爲中介,但對於小狗來說,它並不是因爲理解語言的意義而產生反應,而是將這種語言作爲一種物理性條件刺激。

6.C【解析】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應以後,其他與該條件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其條件反應,這種現象稱爲“刺激泛化”。

7.C【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

8.D【解析】桑代克認爲聯結是通過嘗試與錯誤的過程而建立的。學習的進程是一種漸進的、盲目的、嘗試與錯誤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隨着錯誤反應的逐漸減少和正確反應的逐漸增加,從而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形成牢固的聯結。

9.B【解析】本題考查桑代克的嘗試錯誤學說。它的理論核心是說學習是通過有機體不斷地嘗試錯誤而形成的。學習的實質是有機體在刺激情境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

10.A【解析】桑代克認爲學習要遵循三條重要的原則: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

11.A【解析】準備律是指在進入某種學習活動之前,如果學習者做好了與相應的學習活動相關的預備性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學習者就能比較自如地掌握學習的內容。學習者提前具有某種需要,這屬於心理的預備性反應。

12.D【解析】爲了塑造良好的行爲,可以採用正強化的方式鼓勵個體行爲,即在有機體做出某種反應後呈現愉快刺激來增強反應頻率。

13.B【解析】負強化主要是讓孩子擺脫厭惡刺激(撤銷懲罰),從而增強其良好行爲出現的概率。A、D兩項撤銷的是積極刺激,C項屬於迴避條件作用。

14.C【解析】當厭惡刺激出現時,有機體做出某種反應,從而逃避了厭惡刺激,則該反應在以後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這類條件作用稱爲“逃避條件作用”。

15.C【解析】孩子哭鬧的行爲屬於不好的,母親呈現令孩子厭惡的刺激來抑制這種行爲,屬於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