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小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模擬試題答案

>>>點擊查看原試題
  一、單選題

2017國小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模擬試題答案

1. C【解析】科技活動的目的就是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

2. C【解析】教師是專門以教育年輕一代成爲合格社會成員爲己任的職業

3.A【解析】l981年由北師大學制研究小組在其附屬中國小開始五四制實驗。

4. B【解析】盧梭心目中理想的人是一個自然天性獲得自由發展的人,教育應培養這樣的人。

5.C【解析】能動性是個體身心發展特殊性的表現。

6. C【解析】格塞爾認爲人的發展受成長規律的制約,成熟機制對人的發展具有決定作用。

7. B【解析】學校是一種人爲安排的特殊環境,教師對這種環境安排的妥當與否對學生的發展影響極大。

8. B【解析】學校課外活動主要以與課堂教學聯繫密切的學科活動爲主,是課外活動的主體部分。

9.A【解析】課程計劃由許多因素組成,其中科目設置是中心。

10.D【解析】科學的分類是國小教學科目設置的依據。

11.D【解析】學生的受教育權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權、學習權和公正評價權。

12.D【解析】教師的指導決定着學生學習的方向、內容、進程、結果和質量,也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因而對學生的學習起主導作用。

13.D【解析】教師要善於機智地運用各種方法,使慾望和興趣彙集和發展爲推動學生學習的持久動力,從而達到啓發的目的。

14.C【解析】學習需要不斷複習,只有經常複習才能獲得新的知識,這正是鞏固性原則的實質。

15.D【解析】思想品德課和其他學科教學是德育的基本途徑。

16.B【解析】略。

17.A【解析】正常的秩序是維持和控制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條件,學生同樣如此。

18.C【解析】進行班級教育活動的設計和開展是班主任的經常性工作。

19.B【解析】清末“廢科舉,興學校”是中國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誌。

20.B【解析】德育的途徑主要有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勞動等,班主任工作是重要且特殊的途徑。

21.A【解析】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活動。

22.C【解析】教師成爲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的時間比師範學校出現的時間早。

23.C【解析】題幹是指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24.D【解析】教師不符合教學媒體的內涵。

25.B【解析】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教師中心論的代表。

26.B【解析】瓦·根舍因主張“範例教學”。

27.C【解析】在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係問題上,應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攜手並進。

28.B【解析】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客體。

29.B【解析】題幹是環境決定論的觀點。

30.C【解析】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是布魯納。

  二、多選題

E【解析】一堂好課的.標準有目標明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組織有效、體驗積極。

【解析】根據課外活動的活動機能分,可分爲接受性活動、創造性活動、訓練性活動。

E【解析】中國小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包括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

E【解析】個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跟蹤法、追因法、臨牀法、產品分析法、教育會診法。

【解析】現代比較有影響的課程理論有學科中心課程理論、學生中心課程理論和社會改造課程理論。

【解析】學校作爲一種社會組織,其獨特性體現在壟斷性、公益性和非自願性。

【解析】國小德育的特點有基礎性、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

【解析】班級管理中的評價具有鑑定、導向、激勵的作用。

【解析】課外活動的特點有組織上的自願性、內容上的廣泛性、形式上的多樣性和活動上的自主性。

【解析】班會的特點有集體性、自主性和針對性。

【解析】課外活動制定計劃的基本要求有可行性、協調性和明確性。

【解析】《兒童權利公約》包括的基本原則有兒童利益最佳原則、尊重兒童尊嚴原則、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和無歧視原則。

【解析】按課程的設計形式可以把課程分爲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

【解析】新課程的主要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和多元智力理論。

【解析】教師與學生是構成教育教學活動的最基本的要素。

【解析】西周建立了典型的宮學體系,並有了“國學”與“鄉學”之分,形成了以禮樂爲中心的文武兼備的六藝教育。其典型特徵是“學在官府”、“政教合一”。

【解析】常見的教案有講義式、提綱式、綜合式。

E【解析】一節綜合課的結構一般包括組織教學、複習過渡、講授新知識、鞏固新知識和佈置課外作業。

【解析】教科書的編排通常採用直線式和螺旋式。

【解析】德育過程從本質上說就是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範個體化相統一的過程。

  三、判斷題

1.√【解析】杜威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人物。

2.×【解析】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傳授知識與技能,促進個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

3.√【解析】西歐中世紀早期教育的顯著特點是教會壟斷了學校教育。

4.√【解析】略。

5.√【解析】教育學上所談的教育主要指狹義的教育。

6.×【解析】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是培養人。

7.×【解析】參與式學習是指學習者以發展爲中心,在自然輕鬆的學習氛圍中,以分組活動的學習方式,通過自由的學習行爲、自主的探求精神、合作的學習態度,體驗參與學習的樂趣。

8.√【解析】政治與教育相互聯繫,相互制約。

9.√【解析】略。

10.√【解析】教育是使科學技術轉化爲勞動者精神財富的有效手段。

11.√【解析】題幹反映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規律。

12.√【解析】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更好地實施教育。

13.×【解析】個人本位過於片面強調個體的發展,忽視社會的需要。

14.√【解析】題幹正確。

15.√【解析】現代教育區別於傳統教育的一個根本標誌就是是否關注人。

16.×【解析】教學效果同教師的智力無顯著的相關。

17.×【解析】所謂教育教學權,是指教師有權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這是教師爲履行教育教學職責必須具備的基本權利,也是教師職業活動中特有盼一一項內容和權利。

18.×【解析】《教師法》規定,教師享有參加進修或者以其他方式培訓的權利。

19.√【解析】略。

20.√【解析】略。

  四、情景題

(—)

1.B【解析】案例體現了直觀性原則的內涵。

2.A【解析】“標本”屬於實物直觀教具。

【解析】貫徹直觀性原則首先要正確選擇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其次要重視與講解相結合。

【解析】略。

(二)

1.C【解析】美國的教學方式更多的強調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解析】現代教學觀包括教學是師生交往的過程,是課程開發與創生的過程,教學要重過程而非重結論。

3.A【解析】美國學生只能藉助頭腦中的記憶表象重組加工之後形成新形象來匱蘋果。

4.A【解析】分科課程是運用單一學科的知識所組成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