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國小美術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如何在國小美術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隨着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選,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學校的美術課教學也就越來越愛到各方面的關注和重視;然而,傳統的美術課教學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地方,比如: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過於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而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一些學校,特別是農村國小的美術課一度被踢出日常的課程安排,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課,美術的作用和功能更無從談起。《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制訂後,在課程的性質與價值中明確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強調了美術課程的不可替代性。美術教學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其作用是獨特的,也的確是無可替代的。這也正體現了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一大不同之處。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21世紀,正是創造的世紀,國家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是人的創造能力的競爭;民族要進步,國家要強大,企業要騰飛,個人要發展,關鍵還在於創造,美術課程正是培養人的創造能力的最好的功課之一,以前我們的美術教學大多是教學生如何“依樣畫葫蘆”,教師本身對課程的作用認識不足,更無從談起去自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了。因此,我們有必要就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理念展開深入研究,以期能從更深刻、更全面的層次上把握這一理念,進而更好地用以指導教學,實施好素質教育。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三)、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五)、促進學生的修改形成和全面發展;”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新課標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在上述五大價值中,第

三和第四點只怕是的在傳統美術教學中最得不到體現的了,故本課題組打算以此爲切入點來進行深入研究。

三、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由於“創造力”的重要性,關於培養學生“創造力”或“創造精神”的文章,我們經常可以從報刊雜誌上看到。如《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國小‘生活、他創造’主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研究》等等都是與創造相關的話題。“創造,是人類智慧高度的結晶”,從社會的發展史上,從我們日常的生產生活當中,我們隨處可見發明創造的事例。正如一位學者所說,“創造並不神祕,處處都有創造的機會,人人都有創造的潛能。”然而,有潛能不等於我們人人都會創造了,創造能力的高下是有天壤之別的,發明大王愛迪生一生有幾千樣的發明創造,而我們常人卻連一種像樣的發明創造也拿不出,這又說明什麼呢?說明創造能力很大程度上還得靠後天的培養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從小去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去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有關美術課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文章偶爾也見諸報端,但大多是從某一課、某一小角度切入來談的,很少有人從全局、宏觀的角度去談的,缺乏系統性,有必要作進一步的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及預期目標:

本課題擬將以《創造學》知識爲理論基礎,結合美術課程的內容特點,逐點、逐年段嘗試落實創造能力的培養方法,以求在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同時,切實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具體可從以下兩大方面入手:(一)、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提高學生的創造力,首先得確保學生的思維不能僵化,缺乏了創造性的思維,創造力也就無從談起了。故,在美術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逆反思維、形象思維、立體思維、想象思維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二)、在教學中訓練和傳授創造性技法;教學中儘可能淡化繪畫技法的教學,因爲我們培養的目標不是將學生訓練成美術大師,那目標太高也太遠,不切實際,我們美術課的目標應落實在培養人,健全人格上。教學中應儘可能減少“依樣畫葫蘆”的機械訓練,而應要求學生在構圖、繪畫、調色、品畫等環節力求做到有創意,與衆不同,畫出自己的特色,評出自己的個性。

五、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

1、發展性原則;

社會是發展着的,學校是發展着的,教師是發展着的,學生也是發展着的,所以,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爲指導,本着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看待學生,進行深入探究。

《如何在國小美術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