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飲食習俗是怎樣的

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所以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飲食習慣。下面小編推薦立陶宛飲食習俗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立陶宛飲食習俗是怎樣的
  立陶宛飲食習俗

立陶宛人主要食物有面食、土豆、甜菜、白菜、豬肉、羊肉和奶製品等。火腿、香腸、薰豬肉是他們的傳統肉製品。他們一般都喜歡烤制食品,也愛吃土豆或豌豆煮的稀飯和用土豆泥、奶渣及肉末做的`甜餃子,豬肉薰腸也是他們的常用食品。他們喜歡俄式西餐,用餐慣於使用刀、叉、匙作餐具。他們對中國菜餚也很感興趣,尤爲喜歡熟透的風味菜餚。

立陶宛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1、注重 講究菜餚要熟透,注重菜品要量大油重。

2、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鹹,愛微辣味道。

3、主食 以麪食爲主。

4、副食 愛吃豬肉、牛肉、羊肉、雞、鴨、魚及蛋類等;蔬菜喜歡土豆、捲心菜、豌豆、西紅柿、洋蔥、黃瓜等;調料愛有胡椒粉、蕃茄醬等。

5、製法 對燒、炸、煎、炒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餚偏愛。

6、中餐 喜愛中國的京菜、魯菜。

7、菜譜 很欣賞什錦拼盤、乾燒雞脯、烤肉、蜜煎海棠、鍋燒肘子、油爆雙脆、糖醋鯉魚、鍋塌豆腐、涮羊肉、焗大蝦等風味菜餚。

8、水酒 對格瓦斯、葡萄酒、啤酒很喜歡,飲料愛喝礦泉水、果子露等。

9、果品 喜歡葡萄、西瓜、荔枝、香蕉、蘋果等水果,乾果愛吃核桃仁、葡萄乾、花生米等。

在首都,美食的選擇多得很:美式、德國、匈牙利、法國,甚至是唐餐都一應俱全。而在偏遠地方選擇就不離東歐食物。立陶宛的地道食物十分清淡,多是以烚或焗方法烹調,用油極少,口味清新又健康。

  立陶宛的風俗

立陶宛人過去主要從事農業,保持傳統的三區輪作制,土地貧瘠。耕地主要用簡陋的雙齒木犁。農作物有黑麥、小麥、亞麻、甜菜等。在畜牧業上素有“養馬能手”之稱。近些年來,電子工業、電器生產發展迅速,農民多在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工作。東部地區的農民多住用圓木柱架成的壁桁式單間房屋,西部地區住擁有前屋和貯藏室的多間房屋。傳統的民族服裝是用粗麻布縫製的翻領長襯衫,女式襯衫在領子和袖口處繡有花紋。少女在襯衫外罩以束腰背心,下穿寬大長裙。立陶宛人的民間創作十分豐富,尤以“達英”(Dain)即主要以反映家庭生活爲題材的抒情詩歌最爲流行,歌詞通俗易懂,能巧妙地利用詞尾變化來表達感情,多由婦女主唱。

另有40多萬立陶宛人散居在美國、加拿大、波蘭等國。他們多系19世紀末20世紀初移民的後裔。

  立陶宛的主要節日

1月1日,元旦;

2月16日,立陶宛獨立日;

3月11日,立陶宛國家恢復日;

復活節;5月1日,五月節;

5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母親節;

7月6日,明多戈斯國王加冕紀念日;

11月1日,萬聖節及亡者哀悼日;

12月25-26日,聖誕節。

立陶宛人還享有除公共假期外爲期28天的年休假期,其休假高潮爲每年的7月至9月。

  立陶宛人說的民族歷史

立陶宛人的遠祖可追溯爲公元前2000年前後就已居住在涅曼河和道加瓦河流域的農牧部落立陶宛人、奧克什泰特人(俄羅斯文獻中稱利特瓦人)、熱麥特人、日穆德人、斯卡爾瓦人等。

9~12世紀時, 隨着犁耕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煉製鐵器)不斷髮展,各部落之間的聯繫日益加強,形成了立陶宛部族。

13世紀上半葉,建立封建的立陶宛大公國。

14~15世紀,曾長期抵抗日耳曼人的入侵。至19世紀初,整個立陶宛被沙俄兼併。

1918年底建立蘇維埃政權,1919年8月成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1940年重建蘇維埃,同年8月加入蘇聯。歷史上雖先後遭受日耳曼人和沙俄帝國的強迫同化,卻始終保持着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習俗。習慣上,把奧克什泰特人稱爲“上立陶宛人”,稱熱麥特人爲“下立陶宛人”。

熱麥特人多聚居在同一地區,保持着若干獨特的生活習俗,一直被認爲是一個單一民族(約1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