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例分析

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課例分析

一、知識目標

1、瞭解作者及文體特徵。

2、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

3、把握課文所論述的主旨。

4、理解文中語句的深刻含義。

二、能力目標

1、學會議論文的並列式結構的使用。

2、學會寫富有針對性的批判文章。

三、德育目標

學習作者敢於直面現實,痛斥國民奴性,改進世界,以天下爲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感。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所論述的主旨。

2、學習本文並列式的論證結構。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具準備

1、投影儀

2、多媒體教學設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1、講述法:在教學過程中,對雜文的文體、作者、並列式的論證結構、文中語句的深刻含義等重點、難點問題通過重點分析、講述,使學生在課堂上易於理解和接受。

2、誦讀法: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理解文章所表現的思想內涵。

3、啓發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課堂思維、情境,引導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

4、討論法: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思考性的問題,應讓學生通過分析、討論,然後進行總結。

課堂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師生共同觀看影片《鐵齒銅牙紀曉嵐》(片斷)

藉助影片創設情境

導語設計: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古代封建君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我們剛纔也看到了,大臣們爲了保住自己的官階或性命,都極盡所能地阿諛奉承,哪怕是蔑着良心言過其實也在所不惜。對於大臣們的奉承拍馬,皇上則露出一副滿足、陶醉的神態。請同學們大膽設想,假如你是皇帝,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

(學生交流)

今天,我們學習聶紺弩先生的《我若爲王》,看看作者大膽的假設中包含着什麼樣的思想和認識呢?

二、文體及作者簡介

【多媒體顯示】:

雜文,文學體裁之一,散文的一種。它是短小的文藝性社會評論。既是說理的,又具有文學的因素。短小精悍、活潑雋永,以幽默、諷刺的文筆,鞭撻醜惡,鍼砭時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雜文的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有關社會生活,文化動態,以及政治事變的雜感、雜談、雜論、隨筆都可歸入這一類的文章。好的雜文,被譽爲“匕首”或“投槍”。

中國自戰國時代以來諸子百家的著述中就有這一類文章,到20世紀20~30年代,經魯迅的倡導和垂範成爲獨立的文體。

聶紺弩(1903--1986),湖北京山人。現代作家,以雜文和散文見長。他是中國現代雜文史上繼魯迅、瞿秋白之後,在雜文創作上成績卓著的戰鬥雜文大家。他曾說過自己是學習乃至仿效魯迅的雜文的一個。他的雜文在維護魯迅開拓的雜文傳統,繼承和發揚魯迅雜文的戰鬥風格上,作出重要貢獻。他的雜文直面現實、鍼砭時弊,富於知識性、邏輯性,在當時的雜文領域較有影響。雜文集有《關於知識分子》、《歷史的奧妙》、《蛇與塔》、《血書》、《二鴉雜文》、《寸磔(zhé)紙老虎》、《聶紺弩雜文遜、《聶紺弩雜文集》等。

四、學生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

1、檢查預習情況(先提問再明確)

【多媒體顯示】:

正音:

紺弩(gànnǔ)親眷(juàn)呵(hē)斥諂(chǎn)媚

悲慼(qī)畏葸(xǐ)憎(zēng)惡(wù)匍(pú)匐(fú)

釋義:

指摘:挑出錯誤,加以批評。

諂媚:用卑賤的態度向人討好。

悲慼:悲痛哀傷。(悲悽:悲傷悽切)

畏葸:畏懼。

匍匐:爬行。

2、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

(學生寫好提綱,教師指名發言)

【教師明確】:全文可分爲四部分:

第一部分(1):由影片引出,“我若爲王”的假設。

第二部分(2~5):幻想“我若爲王”後,出現的種種情景。

第三部分(6):闡述原因,君王是奴才的首領。

第四部分(7~8):剷除奴種,改進世界。

文章的第一部分提出問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析問題,最後再解決問題。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一般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部分組成,我們簡單地概括爲引論、本論和結論三部分。因此,這是一篇比較典型的“三段式”議論文。(板書)

【投影顯示】:

(1)引出話題,提出問題

2~5段,我若爲王

(2)分析問題

6段,君王,奴才的首領

(3)解決問題

7~8段,剷除奴種,改進世界

五、研讀探究

1、閱讀第一部分。

【教師提問】:作者對“王”持什麼態度?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述】:作者對“王”持否定態度。“我根本不想做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麼東西呢?難道我腦中還有如此封建的殘物嗎?”

【教師提問】:作者說:“我根本不想做王,也根本看不起王”,可是爲什麼又假設“我若爲王”呢?作者的目的是什麼呢?

(此問旨在啓發學生的思維,不要求馬上作答)

2、閱讀第二部分,明確論證結構。

(1)請三位學生分別朗讀2~4段,教師作朗讀指導。

【教師講述】:作者虛擬了“我若爲王”的前提,那麼結果將會怎樣呢?我的妻子,“縱然沒有任何德性,縱然不過是個娼妓,那時候,她也依然是王后”。這裏“縱然……縱然……也仍舊”,作者作出了讓步假設,哪怕我的妻子是個無德娼妓,也仍舊是個尊貴的王后;以此類推,我的兒子,“縱然是一無所知,一無所能的白癡,也仍然是太子或王子”;我的女兒,我的親眷,無論他們怎樣醜陋,怎樣頑劣,都是榮耀的公主和貴人。三者的結果都一樣,爲什麼呢?因爲“我”是王,所以“我”的親眷都是皇親國戚了,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投影顯示】:釋義:一個人得道成仙,全家連雞、狗也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係的人也都跟着得勢。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並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教師講述】:你們一定還記得契訶夫的《變色龍》,文章中的那條狗,由於主人身份的不同,由野狗變爲名貴的狗、機靈的狗,長官奧楚蔑洛夫對它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反映了他見風使舵,阿諛奉承的嘴臉。這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寫照。(板書:《變色龍》奧楚蔑洛夫)

(2)請一學生朗讀第5段,教師作朗讀指導。

【教師講述】:“我”的親眷如此,那我呢?更不用說,“我”就是至高無上的“萬歲”,沒有任何過失,沒有任何罪行,一切人都將對“我”“鞠躬”“匍匐”,成爲“我”的奴才,並誇耀“我”爲“有道明君!偉大的主上”!然而,我卻感到“單調、寂寞和孤獨”,爲什麼?

【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述】:因爲周圍都是奴才,他們根本不可能和“我”平等交流,所以“我”看不到真正的面孔,聽不到真正的聲音。因此,感到“單調、寂寞和孤獨”,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高處不勝寒”。

第二部分,作者設想“我若爲王”後出現的情景,從妻子到兒子到女兒,再到自身,把“勢”蓄得很足。但這僅僅是手段。作者真正的目的卻是先把“我”推向虛幻的頂峯,然後一把拉下來,示其本相,加以批評,這就叫“欲擒故縱”或者叫“先揚後抑”。(板書:欲擒故縱先揚後抑)

【教師提問】:第二部分採用什麼樣的論證結構?

【教師點撥】:論證結構:總分式、並列式、遞進式、對照式。(板書)

【學生回答】:並列式。

【投影顯示】

無德娼妓的妻子----尊貴的王后

無知白癡的兒子----尊貴的王子

醜陋頑劣的女兒----榮耀的公主

平庸無能的“我”----至高無上的萬歲

3、閱讀第三部分。

【教師講述】:爲什麼人們要捧“我”和“我”的親眷呢?“因爲我是王,是他們的主子。”所以他們奉承討好我,不僅中國這樣,外國也如此,我們來看一下果戈理《狂人日記》中的一段文字:

【投影顯示】:我希望自己也能當上將軍……只是爲了要看看他們怎樣在我面前搖尾乞憐……那時候,我的美人兒將會怎樣對我傾訴衷腸?爸爸本人,我們的司長,又會說些什麼呢?……媽媽呀,救救你可憐的孩子吧!

【教師講述】:也就是說,只要“我”有權,或大或小,人們都會奉承討好“我”,這或許是很多人想當官的原因吧。

【教師提問】:文中說:“我恍然大悟”,“我”悟到了什麼?

【教師明確】:原來“我”的這個“王”只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我的周圍的人全是奴才。

4、全班齊聲朗讀第四部分。

【教師提問】:“我是民-國國民,民-國國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使我深深地憎惡一切奴才和奴才相。”“民-國國民的思想”指什麼思想?

【教師點撥】:聯繫歷史,袁世凱的復辟爲什麼失敗?

【學生回答】:因爲當時民主共和的思想已深入民心。

【教師明確】:“民-國國民的思想”指的就是民主的思想。因此“生活在奴才們中間,做奴才們的首領,我將引爲生平最大的恥辱,最大的悲哀”。

【教師提問】:作者爲什麼說“我將變成一個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連同尊長和師友,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

【學生回答】:(略)

【教師明確】:之所以成爲“暴君”,是因爲濫殺臣民;之所以稱爲“明君”,是因爲將不再是奴才的首領,是真正的智慧明君。作者認爲奴才比王權更可怕,它是王權思想賴以生存的溫牀,因而“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斬釘截鐵地表示剷除一切奴種的強烈願望。

【教師提問】:“我若爲王,將終於不能爲王,卻也真的爲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這句話自相矛盾嗎?爲什麼?

【學生回答】:(略)

【教師明確】:不矛盾,因爲世界上沒有了奴才,“我”終於不能成爲奴才的首領,那麼,“我”和所有的人都變成“真的人們”了。

【教師提問】:“‘萬歲,萬歲,萬萬歲!’我將和全世界的真的人們一同三呼。”爲什麼已經沒王了,還要三呼“萬歲”?“真的人們”指的是怎樣的'人?

【學生回答】:(略)

【教師明確】:這裏的三呼“萬歲”並非對王的稱頌,而是對民主的膜拜。“真的人們”指的是具有民主思想、權利和自由的人們。

六、課堂小結。

本文以“我若爲王”假定又假定,列舉了“我若爲王”後,出現的一系列不正常的現象,並指出這些都是王權和奴才思想在作怪,並提出改進世界,斬殺奴才的主張。

文章結構清晰,假設性的提出問題,列舉現象,分析這一現象的原因,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列舉現象,採用並列式結構,句式整齊,增強了文章的結構美。

七、合作研討,開放探究。

【教師提問】:文中所講的王權意識和奴才思想,現實生活中還存在嗎?

【教師提示】:學生閱讀課本P48的材料,並提問:爲什麼這些詐騙犯能屢屢得手?

(學生思考,並互相交流。)

【教師明確】:這說明中國國民的奴性心理根深蒂固。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柏楊寫的《醜-陋-的-中-國-人》中的一段材料:民-國初年有一遺老,千里迢迢驅車趕到京城,跪在紫禁城前,脫下褲子,叫僕人打他的屁股,還大喊:“爽,爽!”

聶紺弩寫這篇文章,旨在批判國民奴性化,這和魯迅很多文章批判國民劣根性如出一轍。大家應該還記得《故鄉》中的閏土稱“我”爲“老爺”。因此,我們說聶紺弩的雜文在維護魯迅開拓的雜文傳統,繼承和發揚魯迅雜文的戰鬥風格上,作出重要的貢獻。

高中語文《我若爲王》教師小結----語文組/陳梅真

我之所以訊我若爲王》這篇新課文來開公開課,最初的意圖是想跳出以往公開課的套路和框架,給自己一片全新的天地,自由地構建自己的教學模式。經過較充分的準備和學生的積極配合,我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當然,這只是初次嘗試,整堂課有閃光之處,也有不足之處。

一、成功經驗

1、圍繞教學重點,藉助信息技術,選取有意義、有啓發、有深度的視頻片斷和文字材料,通過觀看和分析討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以問題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層次分明,材料豐富,有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

3、語文課堂留出協作討論和自由辯論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有助於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一堂課成功與否不在於老師傳授了多少知識,而在於學生積極參與的程度如何,至少我個人這麼認爲。從這一點上來講,我認爲這也是我這堂課的閃光之處。

二、不足之處

1、由於力求面面俱到,反而削弱了重點,因此,在有限的時間課堂上,必須去粗取精,講解詳略得當。

2、對雜文的文體介紹可以放在整單元上課之前,讓學生對本單元將要學的內容有感性的認識。雜文是在議論文的基礎上濃縮的一種文體,因此,對雜文的論證結構不必作重點講解。

3、在教師活動過程中,問題的設置較多地由老師提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較少,因此,要積極引導學生髮現問題。

本課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來探討如何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的一次初步嘗試。通過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圍繞教學重點,選取有意義,有啓發、有深度的視頻片斷和文字材料,讓學生觀看,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並在分析討論中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堂課的最大特色是:課堂協作討論和自由辯論的設計,有助於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中語文《我若爲王》教師評議----養正中學課題組

1.評議者:準備充分,材料翔實。建議:增加一點趣味性可能更好。

2.評議者:執教者素質好,基本功紮實。教學環節循序漸進,環環相扣。課堂氣氛民主平等,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師生交流的渠道暢通。

3.評議者:讓學生討論“我若爲王”最有吸引力地方。建議:討論可更深、廣些。

4.評議者:創設情境迅速進入學習的情景,師生交流充分,信息技術重實用,很好地幫助教師輔導教學,教學重、難點突出,思路清晰。建議:開頭拼音可以叫全體學生重點朗讀,雜文文體及瞿秋白的介紹,可稍爲收縮空間,可以多叫學生討論想象“我若爲王”。

5.評議者:學生朗誦方便好;建議:毋須考慮太多案例課所要求的,花樣繁多的“因素”,毋須考慮太多教學中,所謂的重點、難點。

6.評議者:課文解讀相當詳細,學生朗讀精彩;建議:教師對文本就會過於依賴這種解讀。可以作些課外拓展,作與其它雜文的比較閱讀。這樣課堂內容會更豐富,更有張力。

7.評議者:多媒體制作內容豐富;建議:課堂氣氛不太活躍,學生積極思維,敢於提出看法,要開啓。

8.評議者:教學過程流暢,層次分明,能引導學生思考;傳授學生知識時又能聯繫課外,授以學習方法。建議:激勵學生自主探索、思考方面不夠,提問形式單一,教師講得多。課件製作不夠精美,前進、後退按鈕沒有設計好。普通話不能起到示範作用。

9.評議者:引證的內容較爲豐富,加入德育教育;建議: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沒有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只是跟着教師的思路按部就班學習。缺少語文教學藝術性,應調動學生感情,在思想上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這就需要從教師語言、語調下功夫。既是雜文,就要有激情,較爲平鋪直敘。

10.評議者:引證內容豐富,溶入德育教育;建議:本節課缺少創新,是一節教法傳統的公開課,過於平鋪直敘。作爲語文教師,更應過好語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