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鐵觀音茶葉的知識有哪些

鐵觀音茶葉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非常受人們的喜愛,那麼關於鐵觀音的知識,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關於鐵觀音茶葉的知識有哪些

  安溪鐵觀音小知識

【鐵觀音的包容性廣】

可以輕發酵的,接近綠茶般的清新;可以適度發酵的,傳統工藝與炭焙精製,找到跟武夷巖茶相似的溫厚;可以後期發酵的,經過合適的貯存,有着陳年普洱般經久滄桑的陳韻。

鐵觀音製作嚴謹,工藝考究。 一年分四季採製: 穀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爲春茶; 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爲夏茶; 立秋至處暑(8月上旬~8月下旬)爲暑茶; 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爲秋茶;

【鐵觀音4大典型特徵】

1、純正紅心觀音茶芽“紅樣歪尾桃”;2、鐵觀音葉面隆起明顯、似綢緞的光滑釉質,葉緣向葉背反捲,而本山、黃金桂、毛蟹等品種無此特徵;3、鐵觀音葉片上下左右呈對稱結構;4、聞香型,本山的多帶有橙皮味道,鐵觀音則無;水質方面,其它種茶湯滋味不如鐵觀音豐富。

【鐵觀音的'春水秋香】

意思是春茶韻味悠長,茶湯淡雅含蓄。秋茶香氣高遠,茶湯粗獷張揚。二者可謂梅香雪白各具特色。有趣之處在於大多人喜歡茶香醇厚的秋茶,專業茶客喜歡茶湯細膩的春茶。

【鐵觀音基本製作流程】

鐵觀音製作十分精細,有“好喝不好制”之說,包括採摘、初制、精製三部分。採摘要掌握採摘期、採摘標準和採摘技術;初制要精通曬青、涼青、搖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復烘、復包揉、烘乾10道工序;精製要把握篩分、揀剔、拼堆、烘焙、攤涼、包裝6道工序。

【何爲傳統鐵觀音?】

傳統觀音重度曬青,輕度、多次搖青,以促進均勻地走水,保持茶葉的完整性。殺青(炒青)時間爲次日早上。

【品飲鐵觀音的基本八式】

沖泡按其程序可分爲八道: 1 白鶴沐浴 (洗 杯) 觀音入宮 (落茶)3 懸壺高衝 (沖茶)4 春風拂面 (刮泡沫)5 關公巡城 (倒茶)6 韓信點兵(點茶)7 鑑嘗湯色 (看茶)8 品啜甘霖 (喝茶)

【鐵觀音安溪泡法】

特點是重香,重甘,重純,茶湯九泡爲限,每三泡爲一階段。第一階段聞其香氣是否高,第二階段嘗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階段看觀湯色變化。所以有訣曰:一二三香氣高,四五六甘漸增,七八九品茶純。

【如何更好的泡好一杯鐵觀音】

1、 濾網不宜過密。不用味更香口感更佳。2、輕發酵鐵觀音怕長時間浸泡,1分鐘或3分鐘那是專用評茶法。3、洗茶是潤茶和醒茶,稍微舒展即可。 4、春水秋香,春茶滋味更好,秋茶香氣更高。5、一泡茶,清香鐵觀音三四道是精華。6、至少前4泡茶不應殘留。殘留湯苦澀。

【鐵觀音蓋香】

1、蓋香的類型:其一閩南人常說“煌口香”;其二爲幽雅類型的蘭花香,香型馥郁清幽、有如蘭花般,其三是淡淡奶香型;2、蓋香的高揚程度:好鐵觀音不會以香高到衝見長,多蘭花般幽雅、馥郁、持久;3、蓋香的持久度:好茶品蓋香可從一而終的持續。

【爲什麼你見到的鐵觀音大多不是綠葉紅鑲邊了?】

曾經大多是綠葉紅鑲邊。現在輕發酵鐵觀音流行,茶人特別是新茶友追求湯色好看、清香味顯,工廠化製作加上迎合市場增加“去邊”工藝,以使鐵觀音湯色不至於“顯紅色”。所以市場上大多的鐵觀音葉底都邊緣殘破無邊,自然無紅鑲邊了。

  鐵觀音的日常品鑑知識

1、觀形

優質鐵觀音條索肥壯、捲曲、緊結、沉重、勻整,傳統風味的鐵觀音色澤烏油潤、砂綠明、紅點顯。呈香集色或芙蓉色。而清香型鐵觀音則呈翠綠色、紅點不顯。

2、察色

傳統風味鐵觀音的湯色金黃亮麗,葉底肥厚、軟亮、綠腹紅鑲邊明顯。清香型鐵觀音湯色淡綠明亮,葉底較嫩、呈綢緞面、無紅邊。湯色呈淺、深黃或暗紅者爲下。

3、聞香

優質傳誦風味的鐵觀音具有天然的蘭花香、子花香或桂花香,香氣高爽持久,低發酵清香型鐵觀音,香氣細長幽雅、鮮嫩靈妙。香氣低、濁、浮、粗或帶有青草氣者爲下。

4、品韻

優質鐵觀音的滋味醇厚、甘鮮有活力,稍帶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酸甜味,飲後舌下生津,問甘持久並有獨特的“觀音韻“。口感生澀或粗淡者爲下。

  鐵觀音的傳說

1、 “魏說”——觀音託夢

相傳,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後,安溪西坪堯陽松林頭(今西坪鎮鬆巖村)有位篤信佛教的茶農魏蔭 (1702一l774年),每日晨昏必以清茶供奉觀音菩薩,某夜,魏蔭在熟睡中夢見自己荷鋤出門,行至一溪澗邊,在石縫中發現一棵茶樹,枝壯葉茂,芬芳誘人。魏蔭好生奇怪,正想探身採摘,突然傳來一陣狗吠聲,把一場好夢擾醒。第二天清晨,魏蔭便偱着夢中途徑尋覓,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發現一棵如夢中所見的茶樹,細觀之,葉形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異於它種。喜歡種茶的他喜出望外,忙將其樹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鐵鼎裏精心培育,經過壓枝繁殖,株株茁壯,葉葉油綠。便適時採製,果然茶質特異,香韻非凡,乃視爲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貴客嘉賓臨門,才取出沖泡品評。凡飲過此茶的人,都讚不絕口。一天,有位私塾先生來到魏蔭家中做客,平常好客的魏蔭,就讓這位先生飲了此茶,茶一入口,先生便驚奇地問他:“爲何有此般好茶?”魏蔭就把夢中所遇和移植經過一一告之。並說此茶是在岩石中發現,岩石威武勝似羅漢,移植後又種在鐵鼎中,想稱它爲“鐵羅漢”。私塾先生聽後搖頭道:“有的羅漢猙獰可怖,好茶豈可俗稱也?此茶乃觀音託夢所獲,香味濃郁,形美真似‘觀音’;又種於鐵鼎,該茶葉烏潤結實,沉重如‘鐵’,就稱之爲‘鐵觀音’也?才雅!”魏蔭聽後非常高興,連聲贊好。“鐵觀音”就由此得名,流傳至今。

2、“王說”——皇帝賜名

傳說,安溪西坪堯陽南巖(今西坪鎮南巖村),有位仕人叫王士讓,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出生,雍正十年(1732年),中副車,乾隆十年(1745年)任湖廣(今湖北)黃州府蘄州通判,卒任上。士讓平時喜歡收集奇花異草,曾築書房於南山之麓,名爲“南軒”。乾隆元年(1 7 3 6年)春,士讓告假返鄉,訪親問友,常與親朋好友聚於南軒。一日,見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異於它種,遂移植南軒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壓枝繁殖: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烏潤肥壯,氣味超凡:泡飲之時: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1741年),士讓奉召入京,在拜謁禮部侍郎方苞時,以此茶饋贈。方苞品其香味非凡,便轉獻內廷奉貢皇上。乾隆飲後甚喜,召見士讓盤問此茶來歷,士讓如實稟告皇上。乾隆細察、掂量此茶,認爲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便賜名爲“鐵觀音”。從此,“鐵觀音”這一茶名就流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