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學好高中化學的方法

一、 培養學習興趣

淺談學好高中化學的方法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學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學習興趣並不是一種學習方法,但是如果離開了這一點而去談學習方法,那豈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現實中,北大、清華學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歸功於注意培養、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加之平時的刻苦努力,學習上就會屢見成績。這樣就能夠不斷的領略到學習帶來的愉快,有一種收穫般的喜悅感,這就更促使我們精神振奮,樂此不疲地去學習,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有信心,如此一來就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天長日久,學習就成了一種樂事、一種必須了。

那麼如何培養學習興趣呢?這裏有三種建議。

1、正確對待學習的內容。正如道路有直有彎一樣,學習的內容也有易有難。遇到容易的題的時候,不要驕傲;遇到難題的時候也不要氣餒。

2、營造一個自我突出的環境如果周圍同學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麼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學不一定能做,那麼我的自信心就會更加強烈了。

3、接受讚揚。別人的讚揚是自己比別人更勝一籌的客觀評價,是自我價值存在的社會性、外在性的表現。 對於所學的東西能夠理解,自己常常比別人顯得優秀一些,別人明白地承認這一點,讚賞這一點,還有比這些更能激起自己的學習興趣的事情嗎?

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還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二、 注意學習方法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定到注意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1、課前預習

預習是基礎。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做什麼事情,事先都應有所準備。有無準備,準備的充分與否,效果大不相同。要上好課就要做好課前準備。預習主要是對知識的準備。具體地講,就是學生要在老師講解新課之前,有計劃地獨立地自學新課的內容,做到對下一節課老師要講的新課的內容的初步瞭解。有備才能無患。

爲什麼課前預習呢?因爲預習有幾個重大作用:

a、提高聽課質量。預習可以掃清課堂知識的障礙。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肯定遇到過這種情況,老師在講解新課的過程中經常會提到一些以前學過與之相關的舊知識、舊概念,但是你卻對這部分的內容不會了或者遺忘了,這時就意味着頭腦中的知識序列出現了斷裂,或者說學習階梯中斷了,其結果就是對新知識不能理解和吸收。因此,我們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必須預習,通過預習準備好學習新知識時所必須的舊知識,從而爲課堂學習掃清了障礙。

對於化學的學習,課前預習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這樣做就會不侷限於老師的講課速度,超前自學。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而且會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超前學習時肯定會存在不少疑問,或者是對一些問題存在比較膚淺的理解,當老師在課堂上講到這部分的內容時,你就可以帶着疑問去聽課,並比較老師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與自己的理解有何不同。這樣一疑一思,一對比一求證,會將知識在課堂上真正地掌握。

b、提高聽課水平。同學們都會有這樣一種經歷,同是一個班的同學,聽同一個老師講同一內容,但是每個人對這一內容的理解和吸收卻有很大差別。那麼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這是因爲不同的同學的聽課的起點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那麼爲什麼會有這種不同呢?這就是因爲有的同學課前預習而有的同學課前不預習所造成的。課前預習過的同學,是有備而來的,課前對所要學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瞭解,對這節課要講什麼,重點是什麼,自己哪裏要聚精會神地聽,哪裏不太明白,等等,心中有數。而課前沒有預習的同學,就會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一節課下來,也許只聽懂了一點點,而如果遇到了知識障礙就可能一點點都聽不懂了。長此下去,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越是課前不預習,越聽不懂。越聽不懂,課後要補習的內容越多,就越沒有時間預習。

c、可以提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

由於有了課前的預習,心中對這一節課所要講的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瞭解。因此,在上課的過程中就知道老師的板書哪些書上有,不需要記,哪些是老師補充的內容,書上沒有,應該記筆記,就不會產生不知道該如何記筆記的情況。有的同學因爲課前沒有預習,上課時對老師的板書不知道哪兒應該記,哪兒不應該記,結果就不得不一邊聽老師講課,一邊努力地去記錄教師的板書。這樣就不可能跟上老師的講課速度,既影響了聽課的質量,又不可避免地做了一些無用功。

課前的預習的重要作用還有許多,這裏就不一一詳述了。下面介紹幾種課前預習的方法。

a、章略節詳法

這種方法是指在學習新的一章的內容時,先泛泛瀏覽一下整個一章的大概內容。在學習到具體的一節的內容時,再比較詳細地預習每節的內容。籠統地掌握了一章的內容框架,預習和學習每節的內容就能更好地把握重點和知識的聯繫。具體的步驟是:首先粗讀這一章的內容,把握整體,然後找出這一章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理出頭緒,想一想每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對疑點、難點應該如何理解,爲什麼要這樣理解,從另一個角度理解行不行,哪些知識是記憶性的,哪些知識看不明白,等等。這樣就爲上課時搞清、搞懂、掌握、記憶所學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例如,在預習"氯氣"一節時,我們已經對該章的內容有所瞭解,在此基礎上,再詳細閱讀這一節,從而確定在聽這一節課時的重點、難點。

b、前後相聯法

知識是相通的,在我們有教材中,每章中的各節知識都是有聯繫的,我們在預習某一部分的內容時,看一看或想一想前面所學的內容,然後大略地翻一翻後面要講的內容,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由已知知識推測未知知識,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前後相聯預習的好處是:一、溫故而知新;二、瞭解知識的內在聯繫,把教材讀活。

c、習題試解法

習題試解法是指在預習完教材之後,馬上看一看課後的練習題,然後對照教材進行試解,這樣在試解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教材。教材後的試題,實際上是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是對教材的理解和運用。通過試解,就能檢測出預習的情況,是懂還是不懂。例如,對氧氣的製法一節來說,通過對教材的試題的試解後,就能理出本節的重點內容是:①製取氧氣的原理;②製取氧氣的裝置、氧氣的收集方法③催化作用和催化劑的概念④分解反應概念、特點等。

在預習之後最重要的就是

2、認真聽講

聽課是學生在校學習的最基本的形式,學生在校學習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聽課中度過的。聽課之所以重要,是因爲知識的獲得大部分是通過聽老師的講解來獲得的。因此,要想學習好就必須學會聽課。那麼怎麼做才能聽好課呢?下面介紹幾種方法。

a、集中精神聽講,發揮主體作用。

在課堂上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跟上老師的思路,抓住知識的重點,在利於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聽課時,眼睛要盯着老師的板書,老師講解時,眼睛要盯着老師的動作與表情,思想上與老師保持一致,緊跟着老師的思路走。在集中精神聽講的同時還要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有的同學認爲,上課就是老師講,學生聽。他們把學習比作送貨進倉,認爲只要自己打開了"倉門",就可以等着老師把貨物送進去。這種想法是把自己放在學習的被動的地位上,是不對的。要提高聽課效率,重要的是要對老師的講解進行思考、提問,主動地去吸收老師所講的內容,發揮個體的能動作用。

老師的講解和指導是爲學生的學習創造前提條件,如果學生不發揮個體的能動作用,去積極思考,主動消化和吸收,既使老師的講解和啓發再怎麼好,也是無用的。其實,課堂學習和吃飯是一樣的,是別人所無法代替的。要聽好課,就必須積極的去參與課堂上的.全部的學習活動,而不是當一個旁觀者。具體地說,就是要對教師伯每一個提問,都積極去思考,主動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認真參加討論,特別是對實驗,更應該去認真觀察和參與。

b、緊跟老師的思路。

不少同學上課時不是埋頭自思,就是忙着做筆記。思想不能與老師保持一致。這是一種不好的聽課方法。聽講時思想上必須與老師保持一致,聽老師是如何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聽老師是用什麼方法、技巧去解題的;聽老師對問題有哪些提問、解釋。只在這樣才能把握住聽課的重點,不脫離教師講課的軌道。

c、要以理解爲主,邊聽邊記。

聽課的主要目的是要聽懂老師所講解的內容。有的學生經常是不分主次,結果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課堂上是以聽爲主,想與記是輔。對老師的講解要聽清楚,聽出重點,聽出意圖。原則上是先聽清楚再思考,思考懂了再做筆記,不要只顧思考和做筆記而忘記了聽講或顧不上聽講,應該做到邊聽邊記。

d、不要挑剔老師。

對老師的挑剔,不但極大地影響着學生的求知慾,更重要的是影響着學生對該老師所講授的知識的接受與吸收,並且常常會因此而造成偏科。個別學生對老師的挑剔比較多,認爲老師水平不高、講課表情不好、動作不準等等。這裏需要弄清一個問題,老師只是一個傳授知識的一個"輔助",是一個學生學習成功的重要的外因。老師的水平再高,也只能是"燃燒"自己,而不能照亮自己;一個老師的水平再差,只要自己努力也會有收穫。

e、注意課堂小結

一節課下來,應該做一個課堂小結。想一想老師是怎麼引入這堂課的,中間是怎樣分析的,最後是如何歸納的,弄清來龍去脈。概括出這節課的知識要點,並將它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以使自己的知識結構融會貫通。

3、做好作業。

如果說聽課這一環節側重於對知識的理解,那麼作業就是側重於知識的消化與鞏固。對於爲什麼要做作業的問題,一些同學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認爲這是爲了完成學習任務,是爲了達到老師的要求,這種觀點是沒有認識到做作業的真正意義。

a、 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

我們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都是一種間接經驗,比較抽象。而做作業則是一個具體和問題。它通過解決比較具體的問題,把具體的問題和課堂上所學到的抽象的知識聯繫起來。既把不同的具體總是歸到一定的抽象的知識中,又把抽象的知識給具體化,這樣我們就能夠在做題的過程中對所學到的知識加深理解。與此同時,由於問題得到了解決,印象深刻,也會促進記憶。可見我們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不是一下子就能夠完成的。而是在預習、聽課、做作業的過程中一步步的深化的。

b、能檢查學習的效果。

一般來說,如果能夠很好地完成作業,就說明預習、聽課的效果是好的,知識是真正理解了。相反,如果作業不順利,或者無法獨立完成,就說明對所學的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沒有真正的理解,這時就要想方法去彌補。

c、可以促進技能的形成和智力的發展。

作業、練習、應用是使知識轉化爲技能和能力的必要途徑。只有應用知識,才能形成相應的技能。另外,做作業還可以提高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我們要開動腦筋,從而使我們的智力得到了發展,長此以往,能力就能夠得到提高。

做作業時應該先複習,認真回想一下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內容,最好能理出一個簡要 的提綱,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然後再開始做作業。做作業有幾點要注意:

a、 認真審題。

做作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審題,如果連題目都審錯了的話,那整個作業無疑都是錯的。

b、 細心做題。

做題是表達思路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要求既動腦又動手。平時做題時保證書寫的規範,思路正確,表達嚴密,準確無誤,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考試時才能按照這個良好的習慣進行。

c、獨立完成作業。

做作業的目的是爲了鞏固、消化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爲了這個目的,就必須要獨立做作業,自己思考,自己解決。

4、複習。

複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這裏所說的複習指把新學到的知識與原有的知識進行系統化、條理化。

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複習方法。

a、總結規律法。

知識都是有章可循的。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要善於總結,來鞏固和加深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要學會總結規律有一個過程。首先,我們要善於思考,善於聯繫,採用自己認爲合適的方法把各個碎片知識理成線、織成網,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拓寬思路。然後仔細聽老師的複習課,把老師的複習課與自己的相比較,肯定自己正確的地方,修正自己不準確的地方。

b、 反覆閱讀法。

在複習的時候,有時會遇到一些重、難點的內容還未掌握,對於這部分的內容,應該反覆閱讀,直到理解爲止。只有這樣纔能有助於溝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既讀懂了新的內容,又聯繫了舊的知識,新舊結合,加強理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反覆閱讀並不是形式上的走過場,而是細細咀嚼、消化和吸收

c、由厚到薄法。

常聽到有同學這樣說,"越學越多,越多越亂"。產生這個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善於複習時進行綜合和歸納,不善於在複習時去粗取精、提取精華。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認爲讀書有兩個過程,一個是"由薄到厚",另一個是"由厚到薄"。由薄到厚的過程是知識的不斷豐富、積累的過程。而由厚到薄是則是質的飛躍。

那麼怎麼才能做到由厚到薄呢?這就是要求我們在複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綱目,這是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不管知識有多麼的多,千絲萬縷,必有主線。其實每堂課後的小結,就是這樣的主線。掌握要領、抓住綱目,這是由厚到薄的一把鑰匙。

例如我們在學習完"分子和原子"這一章後,自己可以歸納現本章的基本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如對分子、原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之間的關係可用如下的圖來表示。

構成

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在複習的過程中,只要你善於歸納、總結,就能把整個的知識串成一條線,做到前後相聯,融會貫通。當然,總結提綱,必須是自己動手,開動腦筋,不要求助於別人。只有這樣,纔可能夠使書"由厚到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