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國小數學課堂教學

數學課堂教學一

如何做好國小數學課堂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家波利亞說過:“爲了使學習富有成效,學生應該對所學知識倍感興趣,並在學習中尋求歡樂。”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爲主動,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入門的先導,更是推動孩子學習的最實際的內部動力。有了興趣,學生的思維纔會處於活躍狀態,纔會去自主發揮他們的探究性和創造性。

興趣在活動中產生,興趣的激發和培養也離不開活動。學生通過課堂活動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不僅有助於他們理解所學的知識,而且可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採用卡通動畫等形式呈現學習材料,能激活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和探索知識的慾望,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二、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形成過程中掌握規律、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結合數學知識的特點,引導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如嘗試學習的方法、發現學習的方法、閱讀學習的方法等。還要讓學生學會分析、綜合、轉化等解題方法。學生藉助這些學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應用數學知識,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許多數學知識,不僅需要學生理解,更要讓學生記住它。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歸納了理解記憶法、規律記憶法、重點記憶法、聯想記憶法、歸類記憶法、諧音記憶法、比較記憶法、歌訣記憶法、實踐記憶法等十種記憶方法讓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記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學活動中不斷鼓勵學生進行反思,可以促進學生學得更主動,並不斷改善自己的思考方法、解題策略,促進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

數學課堂教學二

調動數學學習的情感因素,發展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

現代教學論認爲:課堂教學除知識對流的主線外,還有一條情感對流的主線。只有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調動數學學習的情感因素,使數學學習過程充滿情致和韻味,才能時時打動學生的內心世界,發展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的情感策略:①實行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增加對的學生感情投入,把微笑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個學生,以富有激情、善於誘導的教學語言巧妙叩開學生思維的閘門,點燃思維的火花;②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用有趣的故事調節課堂氣氛。

如講“三角形的特性”時介紹“楊輝研究三角形的故事”,講“小數的意義”時介紹“高斯在數學上的創新故事”,以此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規律的探求過程;③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表現的聲光、色形,圖象的翻滾、閃爍、定格及色彩變化效果,向學生提供豐富的直觀材料。在學習《圓錐》時,我們用FLASH課件演示圓錐的形成、變換,以立體、直觀的動畫給學生鮮明的感官效果,在降低教學梯度的同時,增強了數學課程的趣味性;④利用國小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進行諸如搶答、競猜、挑錯等生動有趣的學習競賽。

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實現有效課堂的基礎

現代教學論認爲:和諧的師生關係創造的良好課堂氣氛可以成爲傳遞的無聲媒體,可以成爲啓迪智慧的鑰匙,可以成爲陶冶品德的潛在力量。課堂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學生作爲活生生的個體,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識、自己的生活積累,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會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邊性和複雜性。教師要蹲下來,做學生的朋友。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營造一種生動的教學情境,一種平等的對話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對話”,教師和學生不僅僅通過語言進行討論,更主要的是通過心靈進行平等的溝通。

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心情會更舒暢,思維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之中,此時他們才更敢想敢問,敢於質疑困難,勇於大膽創新,更樂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例如,在探討“商不變的性質”時,教師可先出示兩道商是5的口算題,再讓學生編幾道商是5的除法題,接着組織大家展開討論:“同學們編得又快又準確,你們有哪些訣竅呢?這些算式之間是否有一定的關聯呢?”問題一拋出,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積極投入到探究之中,在探討中發現商不變的性質規律。這一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只是一條性質規律,同時也學會了如何獨立思考與創造。

數學課堂教學三

需要教師做好課堂引導工作

我們常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特別是在國小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不足,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想要實現教學的有效進行,首先就需要教師做好課堂引導教學,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作爲教學主體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是也不應該處於消極被動的地位,而應是積極主動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是實施簡單的加工改造,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要把學生看成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

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形成習慣、發展素質的主要陣地。不但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承擔者,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能夠表現出自身的 主觀能動性,而且要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在上課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與完善,而且有利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堂上每位學生主動參與、自由讀書、熱烈討論、談講感悟。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興趣,教師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給予恰當的指導,使其有所提高,充分體現了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作用。

需要教師做好課堂互動教學

互動教學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項教學策略,新課改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是國小時期的學生由於其學習積極性、學習自主性不足,在面對自身的主體地位時往往會顯得不知所措,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做好學生的引導教學工作,以便能夠實現學生的主體特性,讓他們能夠真正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提升教學的效率。所以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好互動教學,促進教學的有效進行。現代教學不再侷限於傳統的單向活動方式。而是強調教學一種多邊活動,提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活動。新課改特別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爲本,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前上課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教師做表演式的講授、提問、示範,有條不紊地安排一節課教學程序,關注的是教師如何教,而學生如何學論及很少,因而是一種由教師和學生的單向交流模式,這種單向交流模式不能體現教學活動的複雜性。而現在的課堂教學角色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變了。現代教學認爲,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相互作用的潛能,因爲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項互動,形成了一個信息交流的立體網絡,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因此教與學的關係是相互作用的互動關係,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多向互動過程。如果教學過程實現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那麼教學過程就不再是簡單的傳輸過程,而是學生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的參與過程。這對於充分開發與利用教學系統中的人力資源,減輕師生的負面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增強教學效果,達到教學預定的目標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要實現教學過程的多邊互動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爲根本,要認識到教學過程是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的學習主人作用結合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所以,現代教學是每一個學生是否都自覺主動地參與到發現、思維、探索、操作的學習過程中,許多教師採用了有利於學生主動、自主、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