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學如何駕馭課堂

數學課堂的教學藝術

國小數學教學如何駕馭課堂

第一,教師是課堂上的主持人。大家在看電視時會發現,一檔精彩的節目,主持人雖然是貫串始終,但是並非大包大攬,送出表演,而是僅僅充當一條引線。他們用簡潔生動的語言,用極富感情的神態,串起了整個節目。講臺,也是一個舞臺,教師的每一個教學步驟都很重要,或是激趣,或是設疑,不需要長篇大論,只需要充當一條引線,充當一個引路人,把思考、討論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地學習、發掘和發現,培養出富有自主性和創新性的人才。相反,教師如果沒有當好主持人,總是佔着鏡頭的話,學生連點思考和緩衝的時間都沒有,一堂課會被學生渾渾噩噩地度過,那麼教學效果也就不堪一提。

第二,教師是課堂上的攝影師。世上沒有相同的樹葉,也沒有相同的學生,那麼,他們的性格及愛好都有很大差別異。當然,數學成績更是可能出現天壤之別。同一個班級裏,肯定存在好生差生,在傳統的思維定勢下,不少教師難以不用有色眼鏡來看待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人是萬物之靈,教師對待學生態度上的差別,很容易被體味出來。那麼,那些“差生”要麼失去學習的興趣,小心翼翼;要麼,對自己缺乏信心,自暴自棄。如此形成惡性循環,什麼教學效果早就無法提及。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教師就要擔負攝影師的責任。攝影師總是將最美的最特別的東西展現在人們的面前,他們善於發現長處,捕捉美麗。那麼,我們教師更要如此,我們要盡力爲學生們搭建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從不同的角度挖掘、展示甚至放大他們的美麗。用理解和支持的目光來培養起他們的自信,用賞識和激勵的手段來讚揚他們的那一份成功,使得他們都有機會在不同領域成爲精品美玉。

第三,教師是課堂上的觀衆。NBA賽場上,那美貌的籃球寶貝們用着她們優美的舞姿和甜美的聲音不遺餘力地爲球隊加油,而賽場上的球員更是因此點燃了激情,奮力拼爭。同樣,如今的學生,心理上承受的壓力日趨繁重,他們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教訓或教師的責問。他們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需要的是賞識和激勵。那麼,我們教師就要在課堂上當好熱情的觀衆,要充分信任學生,爲他們創設寬鬆的舞臺環境,展示自己的才藝。抱着如此態度,學生就將以更積極的心態向前邁進。

高效課堂教學措施

一、和學生做好情感溝通

教師要想駕馭好課堂,就要想辦法先和學生搞好關係,這樣學生纔會在課堂上配合老師,老師才能更好地管理課堂。教師要深入班級,走到學生當中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在情感上得到學生的認可,這是老師駕馭好課堂的基礎。有些教師課講得特別好,知識交代的特別到位,但卻不能與學生產生共鳴,學生沒有積極性,甚至覺得上課沒有意思。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爲老師和學生之間缺少溝通,教師在課堂上也很難駕馭課堂。教師要做好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在互相瞭解的基礎上互相學習,學生一定覺得輕鬆而有意義。

二、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修養,增加知識含量

作爲一名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如何,與其知識含量有着直接的關係。你得讓學生知道你知識淵博,精通廣泛,他們纔會因佩服而跟從。其實數學課堂最缺乏的就是生機和活力,所以教學中要適當穿插生活環節,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這樣學生就會從心理上覺得數學學習很重要,想去學習數學。例如,在講三角形的穩定性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找一下生活中哪些事物是三角形狀的,而且很穩定,比如,自行車、衣服架等,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物品認識到三角形穩定性的實用性。相關的科學知識,這會使學生對此產生好感,從而活躍課堂。

三、注重語言,增加吸引力

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語速快慢適當,語言抑揚頓挫,用講課節奏的張弛和語言的幽默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恰當地運用態勢、表情、手勢、動作等把學生的視線吸引過來,給學生以動感,避免疲勞和厭倦,從而達到較好的效果。此外,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也可以促進教與學雙邊活動的積極進行,這是活躍氣氛的一個重要體現。

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一、增強自身素養,有效地駕馭課堂

數學本身是一門比較抽象枯燥的學科,它沒有優美的語言,華麗的詞藻,動聽的故事,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具有較高的素質。比如精彩的語言,揮灑自如的教態,簡練漂亮的板書,敏捷的思維,嫺熟的解題技巧等。其中敏捷的思維和嫺熟的解題技巧尤爲重要,它是指揮學生學習活動的法寶。當學生學習有困難時,教師需用精闢的語言作針對性的啓發;當學生探究誤入歧途時,教師需指點迷津,把他們引向正確的思路;當學生爲解題過程的煩瑣而焦燥不安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另闢蹊徑,尋簡去繁。教師從自身素養上吸引了學生,學生自然“親其師,信其道”。

二、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靈活地駕馭課堂

數學課堂應是生動、有情趣的課堂,這樣學生才樂學、好學。在教學中,教師要採用多種形式,多種手段將乏味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真正吸引學生。比如在《旋轉》一節中,課一開始先讓學生欣賞圖片,說說從中發現的運動現象,藉此拉近現實生活與數學的距離,促使學生想學。其次利用課件演示幾何圖形的旋轉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認識圖形旋轉的特徵,促使學生會學。最後餘出時間讓學生通過旋轉、平移獨立構造美麗圖案,促使學生樂學。整堂課中,學生思維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地碰撞出成功的火花,達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功效。

三、注重啓發,師生互動,全方位地展開教學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越來越注重啓發式教學,提倡師生互動。當然,這一環節的實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完成任務的。首先課前教師要作好充分的準備,比如事先了解探究的問題與學生的現實之間存在多大差距,設計哪些問題,哪些活動能夠化解本節課困難,怎樣問問題可以含蓄地啓發學生等。其次課上要先明確該節課解決的問題,讓學生有目標地進行討論、交流,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或解題思路。例如拿一次函數圖像的性質來說吧,教師先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然後讓學生通過觀察圖像回答:(1)當自變量x的值越來越大時,對應的函數y的值如何變化?(2)此時直線的走勢如何?這樣學生經歷了思考、探索、討論的過程,會從中體會並得出結論:從左向右看,若直線呈上升趨勢,則y隨x增大而增大,若呈下降趨勢,則y隨x增大而減少。

教學內容的優化

1、注重基本概念教學。

嚴密的邏輯性和系統性是數學的特點之一,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形成,形成概念是掌握教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必所要條件。如果概念明確,纔可以作出合乎邏輯的推理,在教學中,教師能否以基本概念、原理爲中心,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所包含的豐富知識,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直接關係到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掌握。

如在三年級下冊中教學《面積和麪積單位》時,教師問:書本表面的大小就是書本表面的面積,那麼課桌表面的大小可以說成什麼?物體表面的大小可以說成什麼?平面圖形的大小可以說成什麼?這樣做使具體事物的個別特點逐漸消去,留下事物的共性特點,再讓學生用比較科學規範的語言描述出面積的概念,再解釋關鍵詞義,增強概念的清晰度。這樣把概念回到具體事物中,使概念具體化,如讓學生指出所配鏡框玻璃的面積,用彩筆塗出三角形的面積,觀察實物模型,引導學生區別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達到更爲清晰的程度。

2、注重知識結構教學。

國小數學知識是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針對這種結構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處理好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抓準學習新知識的生長點,是學生循序漸進地將基本知識學到手的一個重要條件,引導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新知識,並通過學習新知識,複習舊知識,可使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不感到突然,又使舊知識不斷得到加深與鞏固,收到溫故而知新之效。

例如“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這類應用題時,要幫助學生複習好有關的分數應用題。利用分數、百分數應用題之間的密切聯繫,利用知識的正遷移,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先讓學生練習一道題:李明有8張郵票,張小強有5張郵票,求李明的郵票是張小強的幾分之幾?張小強的郵票是李明的幾分之幾?通過練習,總結出規律:求甲數是乙數的幾分之幾(或幾倍),就用甲數除以乙數。即:甲數÷乙數=甲數是乙數的幾分之幾。然後出示例題:六年級有學生80人,五年級有學生50人,五年級人數是六年級的百分之幾?學生根據求甲數是乙數的幾分之幾的規律列式計算,最後將分數化成百分數,即求出50÷80=5÷8=62.5%。這樣在傳授新知識過程中,緊緊抓住“求甲數是乙數的幾分之幾”與“求甲數是乙數的百分之幾”兩種應用題的共同結構,利用遷移規律,有利於學生牢固的掌握新知識。優化教學內容,教師緊緊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繫,掌握教材的整體結構,吃透教材,用活教材,使學生獲得最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