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泉映月》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一塊兒學習來一篇課文,題目是《二泉映月》,(板書齊讀)關於二泉映月,大家都知道些什麼?昨天見面的時候,大家知道的還不多,看看通過昨晚的預習,今天有沒有進步?(自由談)

不錯,二泉映月不僅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它還是無錫惠山腳下一道著名的風景。原名叫惠泉,後來唐代茶聖陸羽品嚐了這裏的泉水,覺得它甘甜清冽,稱這裏爲天下第二泉,大詩人李紳稱這裏的泉水爲“人間靈液”,宋徽宗、清代康熙、乾隆都曾經親自品嚐過這裏的泉水,甚至把它作爲貢品。

二、美讀“二泉景”

實際上,在我們的課文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寫“二泉映月”這一道風景,打開課文,自由地讀一讀課文,完成這節課的第一個學習任務,把你能夠發現,能夠找到的描寫“二泉映月”這一道風景的話找出來,用筆畫出來。

1、無錫的惠山,樹木蔥蘢,藤蘿搖曳。山腳下有一泓清泉,人稱“天下第二泉”。(一泓清泉靜影沉璧)

2、水面月光如銀,師父靜靜地傾聽着泉聲。(茫茫月夜月光如銀)

3、月光似水,靜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迴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5、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淙淙流水蜿蜒而來)

咱們把這四句話變成八個詞,誰再來讀一讀?邊讀邊說說你想到了什麼?

茫茫月夜月光如銀—————你讀出了朦朧的美

淙淙流水蜿蜒而來—————你讀出了靈動的美

一泓清泉靜影沉璧————你讀出了寧靜的美“泓”字可否改爲“股”?聯繫靜影沉璧。從“靜影沉璧”你們聯想到什麼?再齊讀。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月者寒也,泉者冷也。你讀出了冷清的美

讀書要字正腔圓,讀詞要做到聲斷而意不斷。

同學們,讀着讀着,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幾個詞語連起來就像什麼?(一首詩一幅畫)對,什麼叫如詩如畫,這就是!咱們能不能把這種如詩如畫的感覺連在一起讀一遍?讀——什麼感覺?(美不勝收)

三、感受阿炳心。

師:這就是無錫惠山的二泉映月,使人陶醉,讓人沉醉。但是,這樣如詩如畫的風景,對三十五歲以後的阿炳來說,意味着什麼?他看得到嗎?他看到的只有什麼?(一片黑暗)是啊!沒有花,沒有草,沒有月,沒有泉,沒有一切景緻。這是多麼讓人感到孤獨和痛苦的事情。下面我們完成第二個學習任務,認真讀一讀課文的第2、4自然段,說說你從這兩段的內容中能讀出“一樣的”是什麼?“不一樣的”是什麼嗎?(指名讀)

是啊,一樣的中秋夜,一樣的月光,一樣的清泉,

不一樣的是———人老了,那年是小阿炳,如今已成中年;

身邊的人由師父換成了鄰家少年,因爲———師父已經去世了;

那年是來賞月,而今只能聽聽流水的聲音;

最重要的是那年小阿炳除了流水聲,什麼聲音也沒有聽到,師父告訴小阿炳,等你長大了,就一定會從中聽到奇妙的聲音。如今阿炳從這淙淙的流水聲中想到了什麼?他聽到了什麼?(出示文字一)

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板書:嘆息哭泣傾訴吶喊)

1、爲什麼會聽到這些?是流水在嘆息哭泣傾訴吶喊嗎?(不是,是阿炳的心。)那他爲什麼嘆息哭泣傾訴吶喊呢?誰能夠用一個詞來回答?

2、理解“坎坷”。 “坎坷”是這一課的生字。講解生字。

3、誰能夠用課文中的內容來具體說說“坎坷”。你知道阿炳經歷了哪些坎坷?

4、過渡:一年四季,無論酷暑寒冬,無論身體如何疲憊,阿炳總要揹着樂器,拄着竹杖,在妻子的牽扶下上街賣藝。大家見過街上買藝的殘疾人嗎?想想阿炳是怎樣賣藝的?賣藝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他心中會想些什麼?

是啊!這樣坎坷的經歷,怎能不讓他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呢?他嘆息的是—————?命運多難雙目失明;哭泣的是—————?父親去世生活艱苦;傾訴的是—————?內心孤獨遭人冷眼

5、然而,又是什麼讓他倔強的吶喊呢?(對音樂的熱愛對光明的嚮往對安定幸福生活的渴望!)人們稱阿炳是三不窮:人窮志不窮(不怕權勢);人窮嘴不窮(不吃白食);人窮名不窮(正直)。

6、你讀懂了阿炳的心嗎?再讀這段話。

四、聆聽“二泉”樂

過渡:聽着,聽着,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澱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放音樂二泉映月)

1、你聽了之後有什麼感受?(優美淒涼愁苦高昂)

2、讓我們再來通過文字走進二泉映月。樂曲分三部分,誰來讀開始的部分。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讚歎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

這是阿炳在讚歎、在懷念、在思索。

3、男同學來讀讀高潮部分?

隨着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

這是阿炳對命運的抗爭,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

4、接下來,自然是尾聲。請女同學來。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迴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

是啊!這就是著名的二泉映月,大家聽:(師範讀)同學們,讓我們再用自己的心,貼近阿炳的心,一同走進《二泉映月》。齊讀。

5、冷冷的`弦,瘦瘦的人,顫顫的手,琴絃即心絃,琴聲即心聲,阿炳是用動人心絃的琴聲告訴人們:(出示文字三)

阿炳用這動人心絃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6、而這一切,阿炳只能向誰傾訴呢?(茫茫月夜)爲什麼?(現實無知音)

在阿炳去世近三十年後,有這樣一個知音廣爲人知,有這樣一個故事傳爲佳話——

拓展:(出示文字四)

1978年,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應邀擔任中央樂團的首席指揮,當他聽完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後,感動得熱淚盈眶,呢喃地說:“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

是什麼讓這位大指揮家折服到要跪下來?(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嚮往對音樂的執着對家鄉的熱愛……)是的,苦難的人很多,悽慘的人也很多,但在苦難中被打倒,在悽慘中潦倒的人,會不會讓他折服?

五、尾聲。

最後,讓我們再來聽一段珍貴的歷史錄音。這是阿炳生前唯一的一次錄音,是已故音樂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教授用當時最好的國外進口的鋼絲錄音機錄下的。在阿炳演奏過的270多首曲目中,僅僅留下了三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成爲了這位偉大的民間音樂家留給人世的最後聲音。讓我們一起在這首二泉映月中緬懷這位苦難一生,抗爭一生的民間音樂家吧!

板書設計:

二泉映月

嘆息哭泣傾訴吶喊

委婉連綿蜿蜒而來讚歎懷念思索

步步高昂進入高潮抗爭嚮往

舒緩起伏恬靜激盪愛

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