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方法》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堂方法》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堂方法》讀後感

我時常在想,爲什麼課堂上教師講得越多,學生變得越糊塗呢?看了《課堂方法》之後,我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了,究竟上課該用誰的思路上課呢?這很簡單,“那就是你講話或者上課想讓誰搞懂,就用誰的思路”。

我回想自己過去走過的路,經常沉醉於自己,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真實的想法。爲什麼有的課聽完之後,還意猶未盡,而有的課卻乏味枯燥呢?課堂密碼究竟在哪裏,《課堂方法》讓我明白了,上課並不是你講得越多,學生學得越明白,關鍵在於教師的講課思路與學生的.聽課思路是否“對路”。

是啊,課堂的有效性不是教師的一言堂,不是教師的獨腳戲,只有教師的教學進度與學生的學習接受度步調一致,課堂效率纔算真正達成,只有將課堂的內容真正進駐學生的心靈,烙進學生的腦海,學生自如地說:老師,這個我會了;學生的談吐,那樣地自然,學生答題,是那樣的胸有成竹,乃至於,多年以後,有一個學生在國外旅遊時,記起給我這位語文老師寄來一張明星片:老師,你是負責的人。這纔是真正的不打折扣的課堂效率。至於這一堂課有多少學生站起來發言,我用了幾次多媒體課件,我是怎樣設計這些問題的,我是怎樣解讀這篇課文的。我自己在課堂上有多少次感動等等,這些都是多麼細枝末節的東西。現在,我該慚愧,我總是放不下太多的“我”,而忘了那麼多的“你們”——我的學生,“你們”的學習接受程度是我的課堂效率的計時器。

改變,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