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接下來由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研究,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近年來,在傳統的國小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上,教學往往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並且,教師的教主要採用講授的方式;相應的,學生的學或是採用的是記憶、理解的方式;或是疲於應付老師的連續轟炸。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閱讀教學課堂上,要麼死氣沉沉,萬馬齊喑,唯有老師的高談闊論;要麼“生龍活虎”,一片熱鬧的景象。殊不知,這些教學方式都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認識侷限於書本上、課堂上,認爲學習僅僅是到學校聽老師講一些書本知識,並記住它們,而自己根本沒有時間思考也沒有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機會和權利,始終只是一名聽衆。這些方式對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往往呈現低效性,提高閱讀能力也只是一句空話,培養出的學生往往只會死讀書,讀死書,自己閱讀文章的能力相當弱。爲了更有效的提高國小閱讀教學質量,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必須真正地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歡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實現自我和發展,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並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教學方式。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是讓學生髮現世界的重要方式,也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淨化的重要途徑。大量的閱讀,能讓學生感知豐厚的語言材料,增強語言沉澱,提高讀書能力,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語文素質,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而語文閱讀教學則是語文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讓學生從廣闊的閱讀天地中獲得信息,豐富知識,陶冶情操。使他們對閱讀產生興趣,發揮他們的自身作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1、指導思想

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的教育。如果學生對所學的學科興趣不高,對決定其創新能力的基礎知識和基本閱讀方法不感興趣,那麼,素質教育的實現將是空中樓閣。另一方面,學生的閱讀教學對個體的活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直接影響了他的閱讀興趣。因此,無論從新課改的要求,還是教育教學新理念、社會需求的現實需要出發,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學校教育必須解決學生的語文閱讀的培養等問題。

2、理論依據

依據是教育心理學等青少年的學習特徵和認知規律,選擇適合本班教育教學實際的、能夠切實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教學研究。閱讀教學也應該適應學生這樣的心理需要。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對象

1、總體目標

以王樓中心國小四(2)班的學生爲研究對象,逐步進行實驗、總結、分析、論證,以便總結出可具體操作、是學生有着,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並在本校推廣應用,爲提高我校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2、研究方法及預期效果

通過開放型廣泛閱讀,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學生的讀書思考的習慣,學會思辨、交流、欣賞作品,以提高閱讀素質,加速成才。閱讀教學現象的大量觀察和分析,尋找造成無效或低效閱讀教學原因,探求有效閱讀教學的理念和實施辦法。

3、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

(1)國小生語文閱讀教學的情況調查,分析學生語文閱讀的原因。

(2)閱讀的趣味性、生活化對語文閱讀的研究分析。

(3)教師對學生語文閱讀培養教學的分析。

(4)競賽活動、實踐活動體驗成功對學生語文閱讀教學的分析。

(5)生活化問題情境創設對國小生語文閱讀教學培養的分析。

(6)課外閱讀教學對國小生學習培養的分析。

4.對象:四(2)班學生

四、研究的內容、步驟、方法

1、內容

(1)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其分析

(2)如何提高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方法,途徑研究

2、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3年6月——7月)確立小課題並制定方案,選擇課題,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查找相關資料;明確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及意義,選擇實驗班和對照班。以王樓中心國小四(2)班學生爲調查對象,通過調查分析出閱讀中出現的主要原因。

第二階段(實施研究階段2013年8月——2月)

採用調查法、實驗觀察法、經驗總結法、什麼樣的課堂能激起學生閱讀興趣,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快樂的閱讀,有興趣的去閱讀。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4年3月——6月)對課題研究進行總結出閱讀教學的課堂教學方法,並在本校教育教學中推廣應用,提高我校全體學生的閱讀能力。

3、方法

調查研究法、觀察法、 經驗總結法。

五、研究的過程

(一)學習準備階段

在2013年6月——7月這個準備階段,我們對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瞭解到課堂上學生的閱讀機會非常的少,閱讀方法不當,教師存在滿堂灌的問題,課外閱讀書籍也是非常的有限,閱讀的時間也不充分。有些學生閱讀積極性不高,只要有時間,就抓緊時間玩、吃零食。這樣造成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弱,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能得到培養與發展,主體地位也不能得到體現。爲此,我們制定了研究方案。

1、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

閱讀的目的是爲了採集信息,獲取知識,拓寬知識面,瞭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風俗、歷史等方面的知識,是學習語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面,閱讀絕不是爲了考試,因此閱讀時,切不可帶着應試的情緒去讀,也不可急功近利,幻想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能輕易獲得,而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2、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在平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時要去掉雜念,心緒安定,精神專一,要形成一種愜意的心理,造成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在閱讀中,遇到生詞難句是在所難免的`,切不可心煩意亂,失去自控能力,而要從容不迫,泰然處之,這樣才能對所讀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

讀完一篇文章後,要再回味一下中心思想、人物事件等,做到心中有數。對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回看幾次。要留心關鍵詞句,注意弦外之音。在細讀文章時,可以邊讀邊用筆把有關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原因等劃出來,例如,凡逢人物就圈起來,看完一數,有幾個圈就是幾個人,一目瞭然。

3、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精神力量源泉。有了興趣就相當有了內動力,它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戰勝挫折,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思考 。而國小生比較感興趣的是故事、童話、幽默小品等,因此教師根據學生的這一特性,要多開展此類的活動。學生可通過各種途徑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藝,從中獲得成功。教師還要加以肯定,學生就更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就會沿着這條成功之路不斷前進,這時學生的興趣黯然。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閱讀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4、增加閱讀量

課改對國小生的閱讀量有明確的要求,即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40萬詞以上,所以,僅靠讀課文中有限的幾篇課文,是很難達到課改要求的。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必須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高閱讀能力。因此,沒有大量的閱讀訓練,沒有“博讀”、“雜讀”,就不可能有閱讀能力的提高。有量變纔會有質變嘛。

(二)採用的策略及獲得的效果

在2013年8月——2月實施階段,調查研究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進行。

1、調查研究法

根據本校實際,我校有四年級兩個教學班,爲了調查工作的方便,我分別在四年級語文學科抽取兩個班進行問卷調查。

2、調查法

在調查前期、中期、後期採用談話、觀察、問卷等方法進行調查,爲研究提供依據。

調查對象

我校有四年級兩個教學班,爲了調查工作的方便,我分別在四年級抽取兩個班進行問卷調查。並隨機抽取部分學生進行交流。發出調查問卷——《王樓鄉中心國小學生語文閱讀問卷調查表》

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以學生的閱讀情況爲主要內容,具體包括:(1)學生閱讀興趣和目的;(2)學生的閱讀態度和習慣;(3)學生的閱讀興趣。(4)學生的閱讀途經與影響。

調查方法和步驟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法、調查法,分析法。

(1)擬定調查問卷;

(2)根據統一擬定的問卷調查,利用下午第三節課時間,對抽取的兩個班級進行問卷調查;

(3)各抽到班的班長對調查材料進行彙總、分析;

(4)教師對個別班級就讀書問題進行交流。

(5)教師彙總、分析所調查的全部材料,撰寫調查報告。

調查結果與分析

以學生調查問卷前十題爲分析依據

1.有45%的學生制訂有語文學習奮鬥目標、29%的學生有語文學科學習計劃,但也有7%的學生既沒有奮鬥目標也沒有學習計劃。

2.63%的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滿意,只有23%的學生答“大部分滿意”。

3.認爲老師的教學能面向全地體同學的只有77%,還有23的學生不滿意。

4.63%的學生承認教師要求學生預習,並指導過預習方法。

5.認爲老師經常檢查預習作業的佔63%,偶爾檢查的佔37%。

6.52%的學生喜歡在課堂上自主看書學習和思考問題,12%的學生喜歡在課堂上自主看書但不喜歡思考問題。

7.70%的學生在課堂上喜歡回答老師、同學提出的問題。

8.在課堂合作學習討論中,36%的學生經常發言,52%的學生偶爾發言。

9.當問及“近一年來你在課堂上受過老師的表揚嗎”問題時,回答經常受表揚的學生有24%,回答偶爾受表揚的有52%。

10.有32%的學生表示敢於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有17%的學生表示不敢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

11.在問及“你比較喜歡哪一種課堂教學方式?”時,54%的學生都選擇了“老師指點方法,學生先學後教,講練結合”這個答案。“喜歡老師多講多抄”的學生有31%。

12.你認爲哪種學習流程更有利於你的學習?回答“先預習,在上課,然後課後複習”的是89%。

3、經驗總結法

通過學生對小短文的分析、寫作水平能力的提高,廣泛總結自己及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加強經驗總結與實踐的結合,提高理論的價值與實踐價值,完成第二、三階段的研究,形成了具體的策略是:1、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2、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3、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4、增加閱讀量。5、閱讀的內容應廣泛、多樣化。6、閱讀應有趣味性7、閱讀要有成效。

從以上的結果可以看出,課改至今,我們的學生仍存在着學習被動接受,不太喜好讀書的情況。隨着課改的深入,要求我們的教育由過去教師的滿堂講改爲“以讀代講”,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但事實上,教學第一線的情況並不完全這樣,我們發現,許多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只知道起早貪黑地完成老師交給的課業,而老師大部分時間仍用在對課本知識的剖析和對學生做題方法的指導上,忽視了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指導。

六、實驗成果

(一)通過研究,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感悟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全面提高了語文教育教學質量。

國小語文閱讀學習成長問卷調查前後對照表

項目內容查前查後
喜歡閱讀課文21%86%
課前預習19%82%
在進行語文課堂閱讀時最喜歡的時自己閱讀21%79%
在課堂閱讀中自讀機會19%85%
經常閱讀語文課本時,勾畫、圈點、批註、寫讀書筆記、查字典、摘抄。40%87%
在課堂閱讀中經常提出問題59%81%
在語文閱讀課堂中和同學討論交流47%78%
在閱讀中遇到困自己設法解決17%71%
在語文課堂閱讀過程中能經常反覆閱讀39%75%

1.通過對學生語文閱讀學習情況的前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從學生喜歡閱讀課文、課前預習、圈點批畫、經常閱讀語文課本、聽課、檢查日記、思考等可以看出,學生閱讀習慣有顯著的變化,而且閱讀的興趣、主動性、積極性、意志力、責任感有明顯提高,由此可以說明,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是學生具備了良好的學習品質。從學生學會了賞析文本,主動寫讀書筆記;學會了合作、探究等可以看出,學生掌握了閱讀體驗感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另外,從平時課堂觀察、學習方法經驗交流會、單元檢測分析會等可以看出,學生基本學會了閱讀各種題材的文本。但是,學生對閱讀體驗感悟的評價還不夠全面,矯正還不夠及時、到位。其原因是學生對閱讀體驗感悟的評價和矯正的重要性和效果認識還不到位。

2.閱讀體驗實踐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共同提高。

由於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綜合性,學生語文學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了良好的學習品質,提高了學習能力,對其它學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品質,提高學習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