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數學教素養:教學設計12例》讀後感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用數學教素養:教學設計12例》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用數學教素養:教學設計12例》讀後感

今年寒假雖無法外出旅遊,卻因此有了更多的時間進行閱讀。在學校老師的推薦下我有幸閱讀到陳俊榮老師的《我用數學教素養》。最先這本書名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新時代下的數學教學更多的提到我們的數學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素養,可是對於如何去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實際操作方面其實我是很困惑的。通過閱讀陳俊榮老師的這本書籍,雖說方法不一定人人適合,但多多少少給了我些許收穫與感悟,也讓我對於怎樣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更好的發展學生思維,注重學生學習力的發展有了一定的方向。

一、從學生角度思考教學

我經常想不通爲什麼我明明已經將知識點講得那麼清楚明白了,爲什麼學生碰到題目仍然不會做,哪怕有些題目都接觸過好幾次了。如果學生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不應該是簡簡單單的事嗎?現在我慢慢有點明白,也許我一開始的想法就是錯誤的,我想要學生按照我的思路、我的步驟按部就班,但是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鮮活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而我們的教學不是爲了把知識塞給學生,而是要發展他們的學習力,讓他們掌握學習的技巧與方法,從而主動汲取知識。就像陳俊榮老師書中所說的,“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發生的,教師應從學生視角思考課程、思考教學。”

因此在我們設計我們的教學時應當將自己置於學生的'位置,想學生所想,思學生所思,可這纔是教學設計最困難的,因爲我們對於學生了解的太少,所以我們往往會站在成人的角度,帶着固有的思想認爲學生的想法應該和我們一致。“爲什麼這麼簡單的題目他們就是做不對?”是真的題目太簡單,學生太笨嗎?我們是否應該想想原因出在哪,是否哪裏的知識點是我們大人理解起來簡單,但對於學生來說是很複雜難懂的呢?“教師講什麼固然重要,但學生想什麼比這重要一千倍。教師要讀懂學生,教師的‘講’一定要基於學生的‘想’。”

二、吃透教材把握知識要點

從進入教師這個行業起,就有有經驗的教師給我建議,要想教好數學,首先你必須把教材吃透,把課標啃透,把教參看透。你要教數學你必須非常清楚你自己要教的知識點,這樣課堂上纔不會出現重心跑偏,課堂效率低下。從陳俊榮老師的這本書裏,我看到陳老師不管哪一課的設計都會將不同版本的教材進行對比,分析不同教材這樣設計的原因,思考哪一個設計是較爲合理的。同時他也會深入思考每堂課所需要教給孩子的除了書本上的知識,還需要教會學生那些能力方面、情感態度方面等等的比知識更爲重要的東西。

三、注重知識間的聯繫

陳俊榮老師在書中說到,“數學教學不應求全,而要求聯。”知識不是獨立存在的,在教學中我往往習慣於就某一知識點不斷強化,但卻忽視了知識之間其實是緊密聯繫的。其實數學知識是具有很強的系統性,每一部分新知識都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間的聯繫,形成完整地知識體系尤爲重要。所以現在我也會慢慢地在知識講解的同時有意識地思考這些問題、這些知識點和以前學的有什麼聯繫,引導學生去觀察、發現。之後也可以借鑑有經驗的教師的教學方式,如讓學生通過畫一畫思維導圖的方式尋找、構建知識間聯繫也不失爲一種直觀有效的方式。

隨着時代的進步,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也應當與時俱進,讓我們的教學更適應當代學生的未來發展。“我們給孩子留下什麼樣的世界,取決於我們給世界留下什麼樣的孩子。”教育絕不應該至於眼前的分數,而應該着眼於孩子未來的人生,着眼於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