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比大小多少教學反思(精選7篇)

成功的教學不僅教會學生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學習,即,不僅要學生“學會”,而且要學生會學,要學生會獨立、主動地去獲取已有知識。下面小編帶來的是一年級數學比大小多少教學反思,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多少教學反思(精選7篇)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多少教學反思 篇1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比多少並不難,在入學前對它們都有初步的認識,但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憑直覺或數一數的辦法來比較。不一定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應使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

爲了使學生有興趣,首先,課的一開始,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採用學生喜歡的故事形式,創設生動的故事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老師直接提問:你是怎樣看出來的?讓學生通過觀察感悟“多”“少”“同樣多”,。在學生學會“一一對應”方法的基礎上,再組織學生有目的的操作,嘗試各種比較的方法,在學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礎,通過圖片的幫助和教師的引導,學會了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多少。同時注意培養學生表達的能力以及傾聽的能力。在教完知識點後,讓學生自己找圖中還有哪些是同樣多的,誰多誰少,並讓學生操作,加深理解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

本節課中根據以往經驗,學生在看頭和尾對齊的圖形時,容易錯判斷爲“同樣多”因此在教學時我就把這類題目出在了黑板上,讓學生觀察、比較,突出了“一一對應”的方法,突破了教學難點。整個教學過程環節設計還不錯,但學生在傾聽方面做的不是很好,還有在操作的過程中有學生玩學具,爭取下次在常規方面多下工夫。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多少教學反思 篇2

《比大小》一課主要是在初步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簡單分數(分母不大於10的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大小比較。分數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比較抽象,我充分地運用畫圖的方法,藉助面積模型讓學生經歷比較的探索過程,掌握比較的方法。

一、在操作中理解

教學中,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讓學生動手操作上。在比較1/4和3/4誰大誰小時,先讓學生進行猜測,而後請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畫圖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在驗證環節,有的用正方形,有的用長方形,有的用圓形等各種形狀來表示心中的1/4和3/4,由於經歷了實際操作的過程,學生對於分數大小的實際意義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不斷的形成表象,因此對於這兩個分數大小的比較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在交流中學

在學生得出比較結果之後,還注重讓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不僅動手而且動腦,將自己比較的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交流中,學生不僅理清了知識的結構,而且提出了不同的方法,通過交流、碰撞,激活思維,思路開闊,互相啓發,互相激勵,共同完善。從而自己得出結論:可以藉助分數單位來比較,進而歸納總結同分母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三、在質疑中提升

當學生探究出同分母比較大小的方法後,有一學生冒出了一個問題:同分子的分數怎麼比較?這個問題問得正是時候,我正要引導學生探究這一問題。於是我直接把問題轉拋給學生,學生在經歷猜測之後,同樣用自己喜歡的畫圖的方法來解釋說明自己的比較方法。由於是學生自主想探索的問題,所以探索的積極性明顯地提高了,在相互補充,相互完善中,輕鬆的得到比較的方法。

上完這一課,讓我比較滿意的是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問題意識逐漸的冒出來了。可不足的是這樣的學生還不多,還有一部分的孩子只停留在聽的層面,在總結髮現規律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多少教學反思 篇3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爲學生創設適當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做數學、用數學,這也是新《課標》中所強調的。在這節課中我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體驗,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日會素材。課一開始,我就引導學生進入有趣的情境,展開“數一數”“理一理”“擺一擺”“比一比”活動中將“=”“>”“<”的教學滲透到學生熟悉的情境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愉快的探究數學問題,積極的投入到創造性的學習活動中。

2、留給更大空間,注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這節課給學生留下了較大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體會。在課堂實踐中,加強教學過程中學生想、說和做的教學,不但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還能滲透創新意識,培養實踐操作的能力。爲此,我努力創設民主、寬鬆、開放的課堂氛圍,放開手腳讓學生積極大膽的探索知識海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當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比較猴子的只數和桃子的個數時,給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充分相信學生能力讓學生自主的學習。

3、建立對話平臺,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

在這節課教師、同學的交流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實現平等對話。從練習題中可以看出,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走過場,而是互相探討、交流着。對於5>?,學生開始答的比較散,後來有學生說我能一次說幾個答案,有學生能講出全部答案。於是學生開始交流、討論、總結。可見,實現師生的平等對話才能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使學生的思維更深入發展。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多少教學反思 篇4

“比大小”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三個教學內容,是在學完“分一分(一)”和“分一分(二)”,對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有了初步認識之後,對於分數的進一步認識。

教材呈現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是通過圖形表示分數,讓學生通過具體、直觀的思維操作去理解和掌握。這樣,可以進一步加強分數意義的理解和鞏固,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突出現階段必須掌握的基本方法。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總體上還處在具體運算操作的發展階段,形象思維是他們的優勢。直觀不僅是他們理解數學知識的手段,也是他們探索數學、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的工具。所以,比較分數大小,我主要以掌握圖示等直觀方法爲主,在此基礎上藉助具體背景發展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本節課我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中秋節”淘氣和笑笑吃月餅這一情境導入,小小吃了一個月餅的四分之一,而淘氣也有一個同樣大小的月餅,淘氣要想吃的比笑笑多一些,那麼淘氣要吃這個月餅的幾分之幾呢?這樣,很自然的引出了比較分數的大小。

在自學探究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分一分、塗一塗,先表示出 1/4 和 3/4 ,並通過比較塗色部分比較它們的大小,我讓兩位學生展示、並說一說比較大小的方法,學生在說時,容易忽略分數的意義,所以,我加以引導,接着,爲了讓學生更加體會同分母比較大小的方法,我又設計了一道“用分數表示出途中的陰影部分,並比較大小,讓學生說一說比較大小的方法,同學們通過兩組分數,進而觀察出同分母分數比大小的方法,由此,讓學生由感性的思維上升到理性思維。我感覺學生學得還不錯。

在比較 1/4 和 1/2 時,仍然開始讓學生通過分一分、塗一塗,表示出 1/4 和 1/2 ,並通過比較塗色部分比較它們的大小,我讓兩位學生展示、並說一說比較大小的方法,學生在說時花的時間有點長,爲了讓學生更加理解“分子相同,爲什麼分母大的分數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數反而大”我結合學生的兩張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紙表示的 1/4 和 1/2 ,說明:同樣大小的兩張正方形紙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其中的 1 份就越大,平均分的份數越少,其中的 1 份就越多。接着,我又我又設計了二道“用分數表示出途中的陰影部分,並比較大小,讓學生說一說比較大小的方法,我再次說明同樣大小的兩張長方形紙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其中的 1 份就越大,平均分的份數越少,其中的 1 份就越多。,但,我說的比較多,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同學們通過三組分數,進而觀察出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在講解方法時,不夠透徹,強調的不夠多。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多少教學反思 篇5

一節課下來,太多的收穫令我感動,課堂上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激情和熱情着實令我動容,整個教學活動中,可以說我將自己完全置於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位置上,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一、課堂成爲學生展現自我的舞臺。

教學伊始,我就直接切入主題,創設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圖,引發具有思考行極強的問題“怎樣擺讓人一眼看清各種水果的'數量”這樣的問題一經拋出,即刻觸動了學生思考的興趣,在組織了動手操作的環節,讓孩子們自己在動手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充分體現了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主動性,學生的語言可能稚嫩,可能不夠縝密,但孩子的潛力着實令我稱道,我欣慰於孩子們在課堂上能夠靈動的展現自我,更稱道於學生能夠賦予課堂新的生命,我怎麼不爲之動容。學生能夠自然,輕鬆、愉快地走進課堂,這不正是我一直苦苦追求的目標嗎,靜下心細細想來,其實它很簡單,其實有時甚至是觸手可及,但有時卻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問題。

二、在自主活動中個性得到張揚。

可以說本節教學內容對於學生來說,要想達到教學目標並不難,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夠讓這樣一節看似普通而平凡的教學內容,富有新意與創意,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在乾巴巴的大小比較方法之後更能體現出課堂的有效性,我將本節課定位在讓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層面,宗旨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練,讓學生在活動中個性得到張揚。我充分利用了課前發給學生的卡片(10以內的數)巧妙地利用這張小小的卡片,並將其貫穿於教學始終,在學會了比較大小的方法後,設計了同桌兩人比,四人小組比,隨意找同學比,和老師比,甚至全班同學比,難度在不斷地提高,更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可以說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比較中,學生鞏固的不僅僅是比較方法的運用,更激發了學生挑戰的慾望,同時也收穫了一次又一次成功。

三、教師要不斷完善與提高。

有收穫,也有遺憾,課堂的調控,教學拿捏的火候與尺度,教師就知識的歸納與總結的時機,還需要完善。但通過今天的教學,更使我深刻的意識到,作爲教師,我們切不可低估今天的學生。教師看多遠,學生就會走多遠,我們也許能做到將課堂還給學生,我們也許能做到,將學生置於課堂的主體地位,但更要求我們要學會反思,學會汲取,不斷學習,不斷地完善自我,完善課堂,追求理想的課堂首要目標是有效,真可謂“任重而道遠”。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多少教學反思 篇6

《比大小》這節課,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知識的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教學較爲成功。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國小數學教學必須與生動、豐富的兒童生活緊密聯繫才便於爲兒童所理解,並藉以取得學習數學所必需的感受和生活經驗;但是,生活感受、生活經驗還不是數學,還必須經過一番“數學化”的工作。而這一過程就需要教師輔助完成。本堂課一開始,我就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先請學生找找同桌身上能用數字1-5表示的東西,從中發現問題,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所見,所想,從而順利地引出新課,並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過程。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旁,激發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的濃厚興趣,也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而且一年級的小朋友比較好動。在教學中,我根據實際情況改進教材資源,爲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實踐的機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請學生找一找同桌身上能用1-5表示的東西;用動作表示>,<的形狀;根據數字找符號;在教室裏找可比的東西進行比較,再抽象出數字說出算式。使學生在口說、手動、耳聽、眼看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增長智慧,提高能力。

3.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弘揚了學生的主體精神,符合當今社會“主體迴歸”的時代要求。數學教育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注學生的發展。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入學時間短,所以在課堂上我特別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興趣,個性思維各方面的互動;留給學生廣泛開放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爲情境演繹的經歷者,情境意義的建構者,將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讓學生成爲情境展開過程中的主角,從而使課堂成爲學生主體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場所,使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不斷髮展。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多少教學反思 篇7

《比大小》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認識分數》中的一部分。分數大小比較的學習分爲兩個階段,三年級要學習的《比大小》主要是同分母分數大小的比較和同分子分數(分子是1)大小之間的比較。由於分數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是建立在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的概念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的。通過比大小這一課,進一步認識分數。所以本課時分數大小比較主要藉助直觀圖形,讓學生通過看圖,直觀地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從而讓他們感受比較簡單分數大小的過程,積累一些初步的經驗。

教材給出的教學情景的目的是將數與形結合起來,所以在教學時,通過用分數表示圖中陰影部分——比較陰影部分的大小——比較分數大小這三個環節,學生聯想圖形的大小而進行比較。在探究比較中,不是由老師教給學生,而是由教師引導、激勵、啓發學生自己去觀察比大小的兩個分數的特點,並進行分類:同分母分數和分子都是1的分數。從而推理歸納出:同分母分數相比較,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分子相同的分數相比較,分母大的分數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數反而大。

總之,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老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要給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要變聽數學、看數學爲做數學,關注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關注孩子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關注孩子對學習過程的經歷和體驗。教師不僅要關注孩子知識技能的學習,更要關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給孩子以富有個性的評價,激勵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這樣我們的數學纔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