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職業生涯教育在高職新生入學教育中的滲透

一、高職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詳解職業生涯教育在高職新生入學教育中的滲透

1.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知偏見導致學生的自卑心理

目前,高職教育已成爲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爲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各類應用型人才。但由於受普通高等教育傳統觀念、招生體制及社會認識差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其差異性特徵表現非常明顯。從入學的門檻來看,高職高專學校錄取分數線普遍低於本科院校。同時,由於受社會上“人才層次論”的影響,高職教育的社會認知度較低。[1]這必然會使高職院校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自我評價不當,自我定位不準,繼而在學習上積極性、主動性也不夠,對自己未來的人生缺乏信心。

2.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

從生源構成來看,高職學生大部分源於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認識理解能力強,聰明但是無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差的學生;二是學習基礎較差,智力基礎一般的學生;三是大學聯考失利、家庭條件相對較差的學生。[2]有不少學生對專業的選擇不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而是父母的選擇,對所學專業缺乏瞭解,感到前途渺茫。有的學生只是想混個文憑,畢業後託“關係”找份工作。

3.缺乏對自我職業發展方向的認識,學習較被動、盲目

當然,也有不少學生是想學好一門專業,掌握一技之長,但對所學專業缺乏瞭解。同時,由於剛從繁忙、緊張的高中生活中逃離出來,進入大學就會有緊張後的全身心放鬆。而大學的學習方式不同於高中的學習方式,大學的學習更多的是強調自主學習,學生會感到不適應,茫然失措,存在着學習方式上的不適應。另外,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很少考慮到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能力傾向,缺乏生涯規劃的意識和清晰的自我認知,缺乏切實可行的職業目標和行動保障。有研究者調查表明,高職學生對自己將來的發展、工作、職業生涯沒有規劃。這樣學生在校的學習就處於盲目、被動的狀態。

二、在入學教育中滲透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新生的入學教育是整個大學教育的起點,是成功大學教育的開端和基礎。正如以上所述,高職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不少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的、家庭的和個人的原因,但也與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缺失有關。在學生的入學教育中就應該引導學生對高職教育、學校、所學專業有較好的認識,以此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如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日趨嚴重,同時,高職學生在入職後表現出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部分原因在於學生在校時對職業的認知不夠、準備不足。因此,在新生入學之初,通過入學教育介入職業指導,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職業牽引,能更好地使學生形成專業或職業認知,較早地開展職業準備。這將爲學生開展全面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奠定良好而堅實的基礎,增強學生的就業力。

三、在入學教育中滲入職業生涯教育的具體實施辦法

目前高職院校入學教育的基本內容主要是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校紀校規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內容,內容大同小異,主要強調製度、紀律及可控性。在形式上也缺乏創新。每年入學教育大家都在忙碌和疲憊中結束,學生的記憶中也許只會留下熱鬧的入學過程,是領書、拿飯卡、去參觀、聽講座的印象。這樣的入學教育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得力嚴謹的教育過程,缺乏入學教育理念的更新。高職新生的入學教育應該使他們儘快適應大學生活、儘快瞭解所學專業的職業發展,爲學生度過豐富、充實的大學生活奠定基礎。"

1.在入學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的內容 (2)使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特點及其發展情況。很多學生對於專業的選擇不是出於自己的興趣,有的是父母的選擇,有的是因就業前景而選擇的。因此,如果在入學之初,新生對於所學專業缺乏必要的瞭解,缺乏學習動機,那大學三年的時間可能會在迷茫、盲目中度過。我們要抓住入學教育這一時機,在入學教育中滲入職業教育,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幫助他們樹立和鞏固專業思想,要讓學生明確本專業的專業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情況、專業發展前景以及以後的職業面向。這樣學生就能心中有數,也能更好地穩定專業思想,明確學習目標,學習起來也更有動力和信心,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主動自律強化自己未來職業能力的積累。

2.通過多樣化的形式滲透職業生涯教育

(1)開好報告會和討論會。入學教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其形式也應該是多樣化的。但是,據筆者瞭解的情況來看,目前絕大多數高校的入學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均很單調。形式上基本上是開大會、聽報告,或小範圍內的學習參觀。如今許多學校入學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軍訓,這項活動學生能充分參與。校紀校規、校情繫情、課程設置等教育內容主要是通過上大課宣講的方式進行,基本能起到應有的效果。但是其他如職業認知、職業瞭解、職業素質準備、職業定位、職業要求等與就業相關的問題,也就是與學生未來就業生存與職業發展聯繫緊密的問題,僅靠“滿堂灌”的方式是遠遠不夠的。[5]

開大會、聽報告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但這不能僅限於對校史校規的介紹,還應包括對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就業的`現狀和畢業後的前景預測的介紹。另外,也應在入學教育中通過討論和座談會的形式瞭解學生對專業的瞭解情況以及他們的思想動態,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對專業和就業的看法,教師針對其思想中不合理的想法進行正確的引導。這種方式對於新生快速進入大學角色、積極主動投入大學生活、加強師生溝通和交流都大有裨益。

(2)通過實踐式、體驗式入學教育滲透職業生涯教育。組織學生到用人單位的前沿去,讓學生參與其中,身臨其境。如護理專業的學生到醫院和病房,讓他們現場接觸將來的工作崗位,在工作中體驗護理工作的神聖與使命,感受自身的價值所在。職場參觀的感受能使學生產生心靈的激盪和情感的昇華,使其對護理事業充滿憧憬和激情,進而達到樹立和鞏固專業思想的目標。[6]這種開課前的職業體驗,能以最少的時間讓學生產生職業覺醒,形成職業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組織新生參加各類招聘活動,親臨招聘現場。將學生置身於求職的氛圍中,使學生了解用人單位招聘的程序和信息,同時也讓學生更直接地瞭解了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明確了自己的差距和今後努力的方向。當然,在就業市場中學生也可能會獲取一些消極的信息,因此在執行過程中教師應加以正確的引導。

3.入學教育主體的多元化

新生入學教育的實施主體要多元化。目前的入學教育中,參與實施的人員主要是學生工作者、班主任(輔導員)、校系領導。其實,在入學教育中更應整合其他相關人員,如從事教學工作的專業教師、職業指導教師、心理諮詢專家、人力資源專家、相關用人單位領導、校友、高年級的優秀學生等都可以成爲新生入學教育的指導教師,甚至家長也應該是入學教育的重要主體。[7]如針對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學生的入學教育,學校可聘請醫院的臨牀護理工作者到校做講座,現身說法,用自己多年從事護理工作的經驗、體會對學生進行愛崗敬業教育,對從事護理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作簡要介紹,並對新生提出希望和要求。這樣能有效地促進新生對將來所從事職業的瞭解。

4.建立入學教育的長效機制

一般高職院校的新生入學教育時間較短,有的1~2個星期,有的甚至只有2~3天。在短短的時間裏,所能實施的教育內容相當有限,而且也難以形成長效機制。學校應利用至少半個學期的時間開展新生的入學教育。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班會、講演、辯論等。通過這些活動,既鍛鍊了同學們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愛校、愛專業的感情和遵紀守法的意識以及大學生活的良好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