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茶藝表演解說詞及介紹詞

茶藝表演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特色文化,彰顯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還能完美地展示茶藝師的魅力。你知道烏龍茶的茶藝解說詞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提供的烏龍茶茶藝表演解說詞,供大家參考借鑑!

烏龍茶茶藝表演解說詞及介紹詞

  烏龍茶茶藝表演解說詞(一)

各位嘉賓大家好!歡迎各位品茶賞藝,很榮幸今天能爲各位主泡。精美的茶具整潔的擺放猶如孔雀開屏喜迎各位嘉賓的到來,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它美麗的羽毛。

(烏龍茶茶藝表演解說詞之茶具)

今天我藉助這個程序向大家介紹一下泡茶所用的茶具:

1、 名壺名爐隨手泡:用於加熱水溫。

2、 茶盤又稱茶船:上爲盤、下爲艙,盤用來呈放聞品杯組、紫砂壺等必備用品,艙是用來呈放廢水的。

3、 紫砂壺又稱孟臣壺:孟臣是古代一位制壺名匠,所以後人就將燒製的上好壺稱孟臣壺。因其透氣性好,保溫性強,是泡製烏龍茶的上好茶具。

4、 公道杯又稱茶海:用來均勻茶湯。

5、 茶洗又稱茶葉過濾網:用來過濾茶渣。

6、 聞品杯組:高的爲聞香杯(因其造型獨特,攏氣性好,故用來聞取茶葉的淡淡香氣),低的爲品茗杯(用來品茶及鑑賞湯色)。

7、 杯託:用來呈放聞品杯組。

8、 茶巾:用來保持整個茶式過程中的情潔。

9、 茶道組:外爲圓形稱茶筒;茶漏用來擴大壺口面積,防止幹茶外濺;茶則用來量取茶葉;茶匙用來撥茶入壺;茶夾用來夾洗聞品杯組;茶針用來疏通壺嘴及氣孔。

(烏龍茶茶藝表演解說詞之開始表演)

茶具就爲各位介紹到這,現在開始爲您泡茶。

今天大家要品評的是烏龍茶系裏的上品鐵觀音。

一、 鑑賞佳茗:這裏面呈放的是您今天所點的。安溪鐵觀音。鐵觀音盛產與福建安溪,據《清水巖志》記載:清水高峯,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藹,食之能療百病。

二、 活煮山泉:《陽羨茗壺系》裏就說過:壺供真茶,正在新全活火,湯力香茗,以盡色聲香味之蘊。泡茶用山溪泉水爲上,用活火煮到初沸爲宜。爲此,我們選用的是知名的羊山清泉水。

三、 孟臣沐霖:泡烏龍茶講究溫度,所以在泡茶前先把壺的溫度提起來,我們把燙洗茶壺稱之爲孟臣沐霖。

四、 觀音落轎、烏龍入宮:蘇東坡有詩云: 戲做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他把上好的茶葉比做是讓人一見傾心的佳人。

五、 洗茶又稱溫潤泡:採用懸壺高衝的方式,將壺底的茶渣衝出,有利於茶葉的伸展,使茶葉處於含苞待放的狀態。品茶第一道是不喝的,只用來洗茶和溫杯,依次往各杯中倒入茶水,我們稱之爲“祥龍行雨”。

六、 正是沖泡:泡茶講究高沖水,在沖水是水壺有節奏的三起三落,好比鳳凰盤旋在向您點頭致意。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表面的白泡沫。用開水洗淋壺身我們稱之爲重洗仙顏,即清潔了壺的外表有提高了壺的溫度。

七、 若琛出浴:若琛是清代初期著名的茶杯製作家,後人便把洗杯這道工

序稱之爲若琛出浴。

八、 玉液移壺:愛茶之人通常把上好的茶湯比做是瓊漿玉液。將茶湯注入公道杯中,如果直接往各杯中分茶,先倒的味淡後倒的味濃,所謂公平公道就源於此意。

九、 斟茶:斟茶有三斟。一斟關公巡城,二斟韓信點兵,三斟蜻蜓點水。茶斟七分滿,留下三分表情意。

十、 扣杯保香、鯉魚翻身:首先將品茗杯倒扣在聞香杯上,稱扣杯保香;一隻手緊握聞香杯身迅速翻轉,稱鯉魚翻身。我國古代有一傳說,鯉魚翻身越過龍門即可化龍昇天而去,在此我藉此道工序祝各位嘉賓工作順利,事業發達。

十一、 品烏龍茶講究:一聞、二看、三品香。現在,請您一隻手輕翹聞香杯,繞品茗杯口一週,以收攏香氣,稱花好月圓;雙手輕攏聞香杯,稱喜聞幽香,一方面您可以聞取茶的淡淡香氣,一方面可以促進您雙手的血液循環。

十二、 品茶時男女士握杯手法不同,但統稱三龍護鼎。男士拇指、食指夾杯,剩餘三指自然托杯;女士拇指、中指夾杯,無名指托杯,食指小指微翹呈蘭花指狀。

十三、 品茶:中國的品字由三個口組成,顧用三口飲下。一口爲嘗,二口爲回,三口方爲品。現在請您輕飲一小口,待茶湯入口後,在舌尖處、齒縫間稍微停留,然後由兩腮慢慢嚥下,待這時您就可以嚐到茶的六中真味。即:酸、甜、苦、甘、澀、香。

(烏龍茶茶藝表演解說詞之結束語)

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尊敬的賓客,今天有緣相聚在此共飲一壺上好的茶湯,希望博大的茶文化能爲您洗去都市的塵埃、洗去生活的煩惱,好茶自有好滋味,請您慢慢品飲。如若還有茶緣,願我們再次相聚!

我的茶藝表演暫時告一段落,謝謝!

  烏龍茶茶藝表演解說詞(二)

各位嘉賓上午/中午/晚上好,歡迎光臨羽佳茶人品茗賞藝,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葉清風幾欲仙,客來奉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就由我用中國茶道爲大家奉上以示東方奉茶禮,並祝願大家在此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請大家靜下心來與我共享茶藝所帶來的溫馨與愉悅。

備具候用:

01、茶道六君子:

茶針:用來疏通壺口,以便水流暢通。

茶漏:放在紫砂壺口,擴大壺口面積,以便我們更方便的投入茶葉。

茶則:用來量取幹茶。

茶匙:用來拔取幹茶。

茶夾:用來夾取聞香杯與品茗杯。

02、杯 託:用來放置聞香杯與品茗杯。

03、公道杯:用來均勻茶湯,鑑賞湯色。

04、紫砂壺:用來泡製烏龍茶。

05、茶 巾:用來點抹擦試外溢的積水。

06、過濾網:用來過濾茶渣。

07、聞香杯:用來聞取茶香。

08、品茗杯:用來品茶。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願您的心能伴隨着這支悠悠嫋嫋的香菸,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的'羽毛,我們藉助這道程序,向各位嘉賓介紹我們工藝精湛的功夫茶具。“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鑑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它所製作的紫砂壺被歷代茶人歎爲觀止,視爲至寶,所以後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爲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和提高壺溫。我們把烏龍茶放入紫砂壺內稱爲烏龍入宮。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沖泡烏龍茶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懸壺高衝,藉助水的衝力使茶葉在茶壺內隨水浪翻滾達到洗茶的目的。“春風拂面”是指用壺蓋輕輕地颳去沖水時所翻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加清澈潔淨。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烏龍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泡茶湯我們一般不喝,而是用來燙洗杯具,我們將剩餘的茶湯注入茶海,因爲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似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爲烏龍入海。“重洗仙顏”是第二次沖泡。這次沖水需加蓋後用熱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第六道:玉液回壺、再注甘露

把紫砂壺中的茶湯注入公道杯中,稱之爲“玉液回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快速均勻地斟入聞香杯中,稱爲“祥龍行雨”,取其“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當公道杯中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改爲點斟的手法,這裏形象地稱之爲“鳳凰點頭”,以示向嘉賓行禮致敬。

第八道:龍鳳呈祥、鯉魚翻身

將品茗杯倒扣在聞香杯上,稱爲龍鳳呈祥。把緊扣的杯子翻轉過來,稱爲鯉魚翻身。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越過龍門可化龍昇天而去。我們藉助這道程序祝福大家家庭和睦,事業飛黃騰達!

第九道:捧杯獻禮、敬奉香茗

這道程序是通過敬茶使大家心貼的更近,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第十道:鑑賞湯色、喜聞高香

將聞香杯以輕旋的方式輕輕提起,雙手攏杯聞香。喜聞高香是指聞頭泡的茶香,看看這頭泡茶湯是否香高新銳而無異味。鑑賞湯色是觀賞品茗杯中的茶湯是否清亮、豔麗、呈淡黃色。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用拇指、食指夾杯、中指托住杯底,這樣拿杯既穩當又雅觀。三指喻爲三龍,茶杯喻爲鼎,被稱爲三龍護鼎。女士可微翹蘭花指,男士則收回龍尾。初品奇茗是品茶三品中的第一品。茶湯入口後不要馬上嚥下,而是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讓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來。初品奇茗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功,看看是否“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爲客人斟第二道茶。二探蘭芷是第二次聞香。宋代范仲淹有詩云:“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客人可細細地對比看看那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第十三道:二品雲腴、喉底留甘

“二品雲腴”即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是品茶湯的滋味,看茶湯過喉是鮮爽、平滑,還是生澀、平和。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蕩氣迴腸

三斟石乳是指斟第三道茶。“石乳”是元代的一種貢茶,後來用來比喻烏龍茶。蕩氣迴腸是第三次聞香,這次聞香與前兩次不同而是用口大口吸入茶香,然後像抽香菸一樣,從鼻腔呼出,這樣可以使茶香直灌腦門,全身心地感受茶香,因此形象地稱之爲“蕩氣迴腸”。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悟茶韻

“含英咀華”即品第三道茶。這次品茶稱之爲咬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茶時曾說:“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其中英和華都是花的意思,所以品茶時嘴裏應像含着小花一樣慢慢咀嚼,細細回味。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品完了三道濃茶之後,再來喝一杯白開水。將白開水含在嘴裏不可急急嚥下,而應當像含英咀華那樣慢慢品味。嚥下白開水後,再張口吸一口氣,這時你一定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此是“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哲理:平平淡淡纔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龍戲水

好的烏龍茶七泡有餘香,九泡仍不失茶的真味。名茶探趣是請 客人自己動手,看一看壺中的茶還能泡到第幾道。游龍戲水是把泡後的茶葉放到清水杯中,讓客人觀賞經多次沖泡後充分舒展的茶葉葉片,在茶藝表演中,由於烏龍茶的葉片在清水中晃動很像龍在水中玩水,故名“游龍戲水”。

第十八道:以茶獻福、盡杯謝茶

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最後,以茶獻福祝各位多福多壽、常飲常樂,願我們以茶爲友、永結茶緣!!!

  烏龍茶茶藝表演解說詞(三)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即是通過點燃我手中的這支香,來營造一個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您心曠神怡,也願您的心能伴隨着這悠悠嫋嫋的香菸,昇華到一個高雅而神奇的境界。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茶 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時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 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們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藉助這道程序,向各位嘉賓介紹一下今天泡茶所用的茶具。

“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鑑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海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它所製作的紫砂湖讓歷代茶人歎爲觀止,視爲至寶,所以後人把子砂壺稱爲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 其目的是洗壺和提高壺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烏龍茶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 內沖水,使壺內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沖水時要沿着壺的邊沿衝,以免衝破“茶膽”。

“春風拂面”是指用壺蓋輕輕地颳去茶壺表面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加 清澈潔淨。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烏龍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衝出的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爲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似蛟龍, 所以稱之爲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裏寓爲第二次沖泡。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後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這道程序完成後,一般要根據茶的品種和當日的氣溫悶茶1—1.5分鐘。悶茶的時間太短,茶色淺味薄,巖韻不明顯。悶茶的時間若太長,則“熟湯失味”,且茶味苦澀。

第六道:玉液回壺 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巖茶要具備兩把壺,一把子砂壺用於泡茶。稱爲“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專門用於儲存茶泡好的茶湯,稱爲“海壺”或子壺。把母壺中沖泡好的茶湯倒入子壺,稱爲玉液移壺。母壺中的茶水倒乾淨後乘熱再衝水,稱之爲“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均勻第依次注入聞香杯中,稱爲“祥龍行雨”,“甘 露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中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爲點斟,這是茶藝小姐 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爲“鳳凰點頭”,象徵着香嘉賓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爲“關公巡城,韓信點兵”飲這樣說刀光劍影,殺 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爲貴的基本精神。

第八道:龍鳳呈祥,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後,將瞄有龍圖案的品茗杯倒扣在聞香杯上,稱爲龍鳳呈 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轉過來,稱爲鯉魚翻身。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越過龍門可化龍昇天而去。我們藉助這道程序,祝福大家家庭和睦,事業發達。

第九道:捧杯敬茶,衆手傳盅

捧杯敬茶是由茶藝小姐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後恭恭敬敬地向左 側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把茶傳給他,並按順序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離茶藝小姐最遠的一位客人位置爲止。然後再從左側依次傳茶。通過捧杯敬茶,衆手傳盅,可使大家心貼的更近,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當每位客人手中都得到一杯茶後,茶藝表演進入新的階段。烏龍茶茶藝表 演分爲兩個階段,前九道程序是由我來爲各位操作表演,後面八道還需您的配合來共同完成。

第十道:鑑賞雙色,喜聞高香

客人用左手將茶杯端穩,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提起來,這是聞香杯中的

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中,隨着品茗杯溫度的升高

喜聞高香,是品茶中的頭一聞,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

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的姿勢來端杯品茶。這樣拿杯即穩 當有美觀。三根手指寓爲三龍。

初品奇茗是品茶三品中的第一品。茶湯入口後不要馬上嚥下,而應吸氣, 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讓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沒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客人斟第二道茶。《全唐詩·題武夷》中寫道:“只得流 霞酒一杯,空中瑟鼓幾時回”。流霞原是寓酒,但在斟烏龍茶時,茶湯清亮豔麗恰似流霞在杯中晃動,所以我們借用流霞來讚美烏龍茶的湯色。

宋代范仲淹有詩云:“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 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十第二次聞香。客人可細細地對比看看那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第十三道:二品雲腴,喉底留甘

“雲腴”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對茶的美稱。“二品雲腴”即品第

二道茶。二品主要是茶的滋味,看茶湯過喉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蕩氣迴腸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貢茶中的珍品,後來用來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 表示斟第三道茶。蕩氣迴腸是第三次聞香。品啜武夷巖茶,聞香講究“三口氣”即不用鼻子聞,而是用口大口大口吸入茶香,然後像抽香菸一樣,從鼻腔呼出,這樣可以全身心地感受茶香,更細膩地辨別茶葉的香型特徵。茶人們稱這種聞香方法爲“蕩氣迴腸”。第三次聞香還在於鑑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悟巖韻

“含英咀華”食品第三道茶。通過品飲了頭兩道茶,茶的生澀感已消失,從第三道開始回甘。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飲武夷巖茶時說: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其中英和華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華就好像嘴裏含着小花一樣慢慢咀嚼,細細回味,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武夷巖茶的“香清甘活”無比美妙的巖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飲了三道濃茶之後,再喝一口白開水。喝這口白開水千萬不可急急嚥下而應當像含英咀華一樣細細玩味,直到含不住時再吞下去。嚥下白開水後,功夫茶具再張口吸一口氣,這時您一定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多數人都會有“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個哲理---平平淡淡總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龍戲水

好的武夷巖茶七泡有餘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請客人自己動手泡茶。看一看壺中的茶泡到第幾泡還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游龍戲水”是把泡好的茶葉放到清水杯中,讓客人觀賞泡後的茶葉,行話稱爲“看葉底”。武夷巖茶是半發酵茶,葉底三分紅,七分綠。葉片的周邊呈暗紅色,葉片的內部呈綠色,稱之爲“綠葉紅鑲邊。”在茶藝表演時,由於烏龍茶的葉片在清水中晃動很像龍在戲水,故名“游龍戲水。”

第十八道:賓主起立,盡杯謝茶

孫中山先生曾倡導的茶爲國飲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飲茶之樂其樂無窮.”自古以來人們視茶爲健康的良藥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徑友誼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