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學結

一直以來,想更好地探索咖啡的奧妙,夢想着開一個自家烘焙的精品店,於是報名參加了百瑞斯塔咖啡烘焙班,進行了系統地學習。

烘焙學結

在經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後,發現咖啡烘焙的世界好大,每一款精品豆都有屬於既定的烘焙程度、烘焙時間、機器火力、失水重量、出豆時間。這些參數都直接影響咖啡味道和品質,出豆時間提前30秒鐘可以令咖啡完全改變風味,所以,在學習中老師指導我們將一款豆進行烘焙多次,由淺炒到深炒慢慢試出best point,但是每批咖啡豆特性不同,要尋找best point,少點經驗和耐性都不行!一杯咖啡,七成味道取決於品種和烘焙程度,如果烘焙得不好,就算咖啡師技術再好,都沒有辦法挽回這杯好咖啡。要知道咖啡烘焙到什麼程度,除裏用觀察咖啡豆顏色的轉變外,還需要聆聽聲音的變化。整個烘焙過程裏面,由最淺到最深,咖啡豆會發生兩次爆烈熱,稱爲一爆和二爆,因爲咖啡生豆含有水份,是烘焙過程中將水份形成蒸氣和壓力,隨着溫度不斷上升,咖啡豆內部壓力不斷加大,直至咖啡豆的外壁無法承受,蒸氣就會衝破外壁,形成一爆,一爆時會聽到好明顯的聲音,如果再加熱,咖啡豆剩餘的水氣會再被-逼出來,形成二爆,但聲音沒有一爆那麼明顯。其實去到二爆已經是比較深的烘焙,如果再不停加熱,會好容易燒焦咖啡豆。

邁出第一步,嘗試着通過學習向夢想前進,在不久的將來,我的自家精品咖啡烘焙館,一定會實現!

烘焙學結 [篇2]

基礎材料和工具我就不寫了,高手們寫得很多很全面還都配圖的。只寫個人感受:

1.確實很燒錢,我2個月大概燒進去5000+;

2.材料剛開始儘量買小包裝的,免得開封用過一次就像我一樣天天惦記怕壞了,捨棄自己真正喜歡的方子而去找能解決這些材料的方子;

3.模具和工具,我主張在確定了自己喜歡烘焙,並且會在一定時間內堅持做下去的情況下,並並且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大大方方地買吧!工具模具齊備了,會節省很多時間,操作也快捷順手,能更多地體會烘焙的樂趣。反正很多東西,今天不買,糾結來糾結去,明天還得去買,至少我是這樣的哈哈。

質量:進烤箱的東西,這麼高溫,質量要有保證,反正我是大部分三能,寧可貴點,要不diy的重要原因“吃着放心”就不復存在咯。

一步到位:很多人都不提倡剛開始就這麼玩,但是又不能太過躡手躡腳,有時候一步到位反倒是一種節約。我很慶幸自己沒買麪包機,而選擇了更貴些的桌上型攪拌機。之前調查,大家都反應麪包機“和麪+發酵+烤”這3個功能,只有和麪好用,發酵溫度不準容易發過,烤更是沒人用。所以我一番調查後,終於決定買了桌上型攪拌機,功率大,揉麪比麪包機快,打蛋白效果也超好,一次我根本沒想打發,沒加糖和塔塔粉(或者白醋),洗2個勺子的功夫,人家竟然給我把蛋白打到幾乎溼性發泡(用時差不多1分鐘)。。。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剛說的咯,能解放勞動力,不像手提式的,要一直佔用一個大活人,這個它自己幹着,我可以收拾收拾檯面,洗洗碗啥的。好了,攪拌機就說到這,再說就成做廣告了。。。

找方子:

書和網絡相結合!

我是這樣的過程,先看網上別人的方子跟着做,後來買+下載電子書,就開始跟着書做,現在基本又迴歸網絡了。原因是,書上方子很多,但是並不一定都好吃或者說都適合中國人的口味,像我上次用孟老師的餅乾方子,smokedcheese做餅乾,烤的時候就薰得我要死要活的,出爐一嘗,對於連羊湯都喝不了的我,根本一口咽不下去,太羶了實在!

其實流行的書也就那幾本,網上那些高手很多方子也是從那些書裏選的,又加上了自己的改進和篩選,還有很詳細的注意事項和口感味道說明,反倒更適合我這樣的初學者。

選方子:

個人認爲,對於初學者,沒必要搞什麼專攻,餅乾、糕、麪包,什麼都做做,體會體會異同,而且每次都是完全不同類型的東西出爐,很有助於增加興趣和樂趣。我反正2個月,是沒少做,餅乾,蛋糕,麪包,pizza,焗飯,甜點,冰淇淋,飲料,只要跟西點西餐沾邊,只要給我看到方子,我都試過。失敗了會沮喪,但是失敗就失敗咯,分析分析原因,下次類似的'避免就好了,但是除非家人強烈要求,否則我不做重複的東西。失敗了就無限次重新做直到成功爲止,這是大師們的作風,初學沒必要跟自己這麼較勁,嘿嘿,給自己個偷懶的藉口。

如果你跟我一樣每次做新東西的時候都會對方子千挑萬選,那就需要做好一種心理準備,當你第二次做同類不同口味的東西的時候,賣相大概會比第一次好,因爲有經驗了,但是口味很可能會沒上次那麼好!我已經發生很多次這樣的事了,scone,軟cookie,cheesecake,都是第一次做出來的最好吃。因爲在衆多不同版本的方子中,第一次肯定選自己看着最靠譜的,最可能好吃的,再做肯定就要變變口味和花樣了,就是在第一次挑剩下的方子裏再選,很可能就不那麼好吃了。

基礎知識的學習:

沒必要剛開始覺得信心不足努力學習基礎知識而遲遲不敢出手,這樣就成了我痛恨到現在的中國式英語教學方式了,完全沒有實踐能力,學厭了卻還沒體會到自己親手做的東西出爐時那份喜悅,而且很多理論,沒實踐過的時候,往往看不懂,也記不住。但是當你想做一樣東西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研究各個細節和注意事項,這樣做一樣學一樣,慢慢學,可以保證成功率和持久的興趣。

不過理論知識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西點這潭水,深得很,尤其是麪包,學問太大了。我自己第一次做麪包,就是看了別人網上的方子,但是做多了寫多了的高手,不會每篇文章都重複說那麼多,我就以爲沒那麼麻煩,直接把所有材料(包括黃油)扔一起開始揉,過程我實在不忍心說啦。。。

時時保持謹慎:

很多東西不是做成一次就總會成功。我知道蛋白打發講究很多,在第一嘗試前研究了很多,做的時候也很小心各個注意事項,很快很成功!就覺得這其實是個很簡單的工序,網上說得太複雜太嚇人了,於是乎就成就了我第二次的痛苦,打了2個小時,纔剛剛達到溼性,打蛋器燙了就換手打,交替這麼2個小時下來,搞得心情極度糟糕還對那盆雞肋捨不得放棄。原因就是我第一次的簡單成功導致太輕視這個過程了,沒注意無油無水,沒加任何酸性助發的東西,糖也減了量,結果後來又加了幾次醋和糖,勉強做出來的蛋白餅乾,甜得根本沒法吃。這大概是我這2個月最痛苦的一次記憶了。

要大大地尊重食譜,西點和中餐不一樣,所有材料都必須精確定量,可不能像做中餐一樣跟着感覺走。這大概也是我喜歡上烘焙的原因吧嘿嘿,我沒那麼多經驗,感覺又老不準,做飯從來就不靈,但是西點嘛,嚴格遵守方子和各種注意事項,再熟悉了自己烤箱的脾氣,基本都會成功(我的評判標準是味道,賣相不算hoho)。不過麪包嘛,需要的經驗和感覺還是多些,有待繼續磨練。

新手需要讚美和肯定:

做的東西多跟朋友家人分享,得到大家的讚美和肯定會大大助長自信心和熱情。我就經常讓老公來點菜,然後去專門找方子,親手來滿足他的要求,等着他誇好吃,呵呵,也經常把自己覺得成功的作品送給朋友,每次去看爸爸媽媽也總是做一大堆帶回去,從來都是他們做東西給我吃,我現在終於也能靠自己的手藝來回報他們了,心裏總是美滋滋的。

完美主義要不得:

也是對自己的再一次提醒,畢竟只是個初學者,千萬別拿高手們的成品跟自己的比,尤其是賣相,很打擊信心的呵呵。我對自己的安慰就是,味道好就可以了,閉着眼吃吧,哈哈!

小tips:

我做東西的時候發現的一些小細節,小得不能再小的,但是有用的,分享下下:

1.要守着烤箱,雖然大家都這麼說,但是烤多了卻總會忽視這個細節,尤其最後幾分鐘,勤看看。我一般都是東西送進烤箱,自己就在旁邊洗刷剛纔用的盆盆罐罐,隨時過去烤箱看看,調調溫度,關了上火或者下火,再或者烤盤轉轉方向。也有過幾次實在站累了,東西烤着,我沙發上順着去了,結果烤得滿廚房煙的失敗經歷。

2.加液體要小心。剛開始我都是把所有材料稱好放小碗裏,然後一樣樣按順序加,後來覺得這樣需要洗太多的碗,就都直接加到一起,但是液體類一定要注意,直接倒,很難精確控制,你看稱上顯示數字夠了再收手的時候,往往就多了,而且直接加到所有材料的混合盆裏,多了都撈不出來啊!所以還是建議,液體類的提前稱好了再加。

3.一個很小很小的tip,如果把烤模放在烤盤上,而跟我一樣又是凸盤的話,那出爐時要小心點。我就是好幾次用夾子端着烤盤往外拿,結果放在上面的蛋糕模或者吐司模忽然滑向烤盤的一角,嚇一跳還險些扣地上。而且最近發現,烤盤的一角被吐司模撞掉了一塊漆,都有點生鏽了。。。

4.一般烤箱都配一烤盤一烤網,但是做過幾次往往發現,還要再添一個烤盤纔夠用,那要2個烤盤,最好是一個平盤一個凸盤,適應各種需要。我就是當初不懂,整了2個凸盤,結果烤虎皮時出來總是很難看,而且凸盤的利用面積比平盤少了一大圈,餅乾麪包的如果一半在凸邊上,另一半懸空,那烤出來就是陰陽臉了。

先想到這麼多,就寫這麼多,隨時補充呵呵。最後,今天兒童節,祝大家節日快樂!我去做給老公的兒童節禮物咯,如果不失敗的話,等會來上照片呵呵。

烘焙學結 [篇3]

在重慶百瑞斯塔學院裏學習了關於咖啡烘焙師培訓的分享課後。如果不是有意識的去了解咖啡的進化史,我自己或許都不會明白,原來速溶咖啡的產生史竟然包裹着複雜的政治內核:戰後的美國爲了對巴西進行經濟制裁,收購了世界上第一大咖啡產區兩年的咖啡。而爲了傾銷產品,他們發明了速溶咖啡,並開始大肆的做廣告,讓這些低價的速溶咖啡可以迅速的走進普通家庭的視野。現如今,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咖啡市場份額仍然屬於速溶咖啡。而用於製作速溶咖啡的原材料——羅布斯塔咖啡豆,和嬌貴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相比,有着“接地氣”的天然優越性。世界上第二大咖啡產區的越南,生產的是100%的羅布斯塔咖啡豆。真實的情況是,幾乎沒有人關心什麼風味。

在速溶咖啡締造的世界裏,低價-暴利-廣告營銷是永遠的盈利圓形模式,使得整個咖啡產業鏈的光環逐漸暗淡。沒有人在乎這個,大家以爲羅布斯塔豆種所帶來的天生濃烈、辛辣和刺激的風味,即是咖啡本身的風味。而那些生長在高山上的蔭載阿拉比卡咖啡樹,需要花兩年的時間才能凝聚的絕佳風味,很難到達世界上大部分咖啡飲用者的杯中。在很多從不喝咖啡的人眼裏,咖啡是苦的,咖啡是濃烈的,咖啡行業是暴利行業,咖啡師每天的工作就是“調”咖啡,而在一些有喝咖啡習慣的人眼裏,咖啡應該是雀巢那樣的氤氳香氣,也是辦公室下午茶時的小資選擇,是連鎖咖啡館中的加一個shot五塊錢,而咖啡理應具有焦糖瑪奇朵香草拿鐵和榛子奶油摩卡這樣的配置……

我知道,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勸服一個人去喝掛耳咖啡意味着什麼——小衆、裝逼和“反正我喝不出來”。在我決定參加咖啡烘焙師培訓課程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姑娘,她的名字叫做candy。她在連鎖咖啡行業從業多年,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手衝愛好者,她正執迷於一件看上去小衆的不能再小衆的事情:爲掛耳咖啡包這個產品的包裝進行創新。而她創新的試驗對象,竟然是舍友——一個有着多年北歐留學經驗的姑娘(北歐是世界上日均咖啡銷售量最大的地方,也是頂級咖啡賽事諸多冠軍的誕生地),在她的留學生涯裏,她堅持自己是一個“沒有咖啡血液”的人,她幾乎從不喝咖啡。在candy的試驗中,這位“小白鼠”竟然生生的成爲了一個掛耳包咖啡的忠實愛好者。

而她所做的全部工作,僅僅是每天下班後,在自己的小屋子裏,用買來的各種精品咖啡生豆,先做烘焙,再做各種各樣的萃取參數的改變,來尋求一杯掛耳咖啡的最佳口感。而就是這份小小的努力,因此感動了一個從不喝咖啡的人。

在我入行這段時間裏,我看到同行的付出,自己也倍感驕傲。我們所做的小小努力,在宏大的歷史和現實面前,或許只是一個零頭都不算。但是作爲咖啡人的我們,在給一杯咖啡從:幹香、溼香、風味、後韻、醇厚度、酸度、平衡性和乾淨度去打分的時候,我們明白我們在給這些分數時的意義所在:精品咖啡需要更多人的支持和懂得。未來之路,因此顯得特別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