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呂氏春秋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呂氏春秋讀後感

中華民族有着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而自漢武帝以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一個有着合理內核,同時也有不少腐朽因素的一家學說定於一尊,自此而後,中國的思想被強制歸於儒學,儒家學說中優秀因素得以發揚光大,但儒學中的腐朽方面也大行其道。

《呂氏春秋》出現於先秦諸子晚期,針對當時的諸子百家予兼收幷蓄,保留了各家思想的合理內核,可以說是先秦諸子的集大成者。

比如關於君臣關係、親子關係方面,儒家主張忠與孝,幾乎是無條件的服從,少有下對上的矯正和叛離,其實,想一想,這合理嗎?現實嗎?科學嗎?

儒家根本不講科學不科學,完全是舊對新、老對少、君對臣、親對子的一邊倒,體現其腐朽、頑固的一面。

咱們再看看《呂氏春秋》是怎麼說的吧。

“君雖尊,以白爲黑,臣不能聽;父雖親,以黑爲白,子不能從。”(《有始覽/第一》)

在總體上堅持臣對君的服從,子對父的服從的情況下,又提出了要有個是非曲直,要有原則。什麼原則呢?

“夫覆巢毀卵,則鳳凰不至;刳獸食胎,則麒麟不來;幹澤涸漁,則龜龍不往。”

也就是說,你即使是君主也好,父母也好,都不能走極端,你把鳥巢毀壞,把鳥蛋都拿走,那鳳凰不會再來,你把動物全部殺死而且把幼崽也一同殺死,那麼麒麟就不可能來了,你竭澤而漁,水乾了,湖枯了,那麼神龜神龍就再也不存在了。

你走極端,把老百姓的血汗都榨乾了,那麼老百姓就再也不是支持你、擁戴你了,甚至會走向反面。所以,要堅持,“君雖尊,以白爲黑,臣不能聽;父雖親,以黑爲白,子不能從。”

這是對於儒家思想的一個很好的.矯正。

引申一下,對於政府的政策或法令,也是一樣,臣民(國民)也應採取同樣的態度,政府雖強,以白爲黑,民可以不服;官員雖尊,以黑爲白,民有權不服從。這就把羣衆抵抗暴政提供了合法性的論證。

當然,這也是始皇帝不喜歡呂不韋的原因啊。

其實呂不韋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是個大學問家,《呂氏春秋》也是一部了不起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