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老闆乾的活兒──資本運作之後是什麼?

引導語:最早的老闆要關心技術、掌握技術,有了技術就能賺錢。後來的老闆要關心市場,掌握市場,有了市場就能賺錢。下面是yjbys小編爲你帶來的最大的老闆乾的活兒 ──資本運作之後是什麼?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最大的老闆乾的活兒──資本運作之後是什麼?

更大的老闆要有資本。有了資本就能買到技術和工廠;有了資本就能聘請王牌銷售員,就能佔有市場;有了資本就能投資其他的老闆,就能“錢生錢”,就能當很大老闆。

還有比“資本運作”更大的超級大老闆嗎?

從上面的大小老闆關注重點來排序,技術、市場、資本一級高過一級,請問比資本更高的“活兒”是什麼?

什麼“活兒”能讓更多人樂意追隨你,並能提高自己的幸福度?

答案是:文化運作。

“文化運作”應該是繼“資本運作”之後最大的老闆乾的活兒!也是企業最強的可持續發展力,如果放到歷史上來觀照,這類同於宗教發展的邏輯。

於是想成爲超級大老闆,思考重點就應該從傳統的建立企業規章制度、研發高新技術產品、提升市場營銷手段與資本運作技巧,上升到“企業文化”的構建。

偉大的企業應當提煉出一種思想,就是“企業文化”,它能讓員工受其感召力而圍繞企業周邊奮鬥,自覺自願地爲企業與自身的雙贏奉獻。

企業文化往往比單一的規章制度、技術規程更爲重要,尤其在市場競爭激烈、人才快速流動的時候,其作用會更加關鍵。

最近很火的話題是:未來商業組織不再是“公司+僱員”,而是“平臺+個人”。

這個趨勢是對的,但也意味着商業領域將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兵荒馬亂、百家爭鳴是必然的現象,在這樣的時代,“平臺”靠什麼來維繫“個人”?唯有“文化運作”!

“文化運作”成功的掌門人,才能集結英豪逐鹿中原,團隊才能歷久不衰、長治久安;“文化運作”成功的企業員工,纔能有高度的戰鬥力和幸福感,公司才能得到客戶和投資者的長期認同。

怎樣去提煉出一套先進的企業文化來用於企業管理和運作?

作爲適合現代企業“文化運作”的思想理論究竟在哪裏?

它的捷徑就是:直接從傳統文化中去尋找歷久彌新的人類思想精華,再以現代語言轉化成爲“企業文化”。因爲經過數千年的辯證、洗選、淘汰,還能留下來的教理經義,必然是有其強大生命力!讓它作爲企業文化核心思想才具有可靠性。

因爲,任何人都不可能短期就新創立出一套體系完整的企業文化理論,一套理論的成熟和完善,需要幾百上千年深厚的知識積澱、經驗嘗試和提煉,這個精煉的過程儘管不能省略,但卻可以按照歷史規律去發掘整理,以應付現代企業的急需。

企業文化理念的選擇與企業的長期發展休慼相關,一旦我們選擇失誤,不僅不能產生效果,企業還將在歧途上消耗和折騰,幾十年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那這幾十年企業成長的黃金歲月豈不是白白浪費掉了麼?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時不我待,如果我們要從起點去研究企業文化,自己想創新一套理論做“教主”,這可能要花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實踐和驗證,顯然時間和效率都不允許我們這樣去做,所以選擇創立企業文化理念是一個慎之又慎的過程。

因此,建構企業文化核心思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悠久的宗教文化裏面去找。我們知道,宗教形成的歷史源遠流長,因此宗教派系林立,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等諸多教派。

在這些教義裏到底哪一種適合我們去作現代化的企業文化提煉呢?在這個問題上,可以這樣思考和選擇,比如某一個教派創始人創立了一套理論,要引導人們遵循這套理論去優化人生、追求幸福快樂、規避痛苦煩惱,那首先要看創立這套理論的人,他自己在踐行的過程中效果如何?

如果通過他自己主張的理論,親力親爲的印證後,連創始人自己的人生都不能善終的話,那這套理論顯然是不可採信和推廣的。

其次,還要看傳承他理論的弟子和信徒,他們的道路和經歷怎樣?成功率如何?他們是不是幸福快樂?如果他的弟子們在奉行後收效甚微,那也不是選擇的方向。

當然,提煉企業文化不是把宗教教義簡單地轉移過來作企業的宣傳內

容,因爲做“現代化”也有一個認知和鑑別的過程。

教義裏也有諸如“迷信、邪念”等異端,各教派傳承良莠不齊,這就需要我們選擇合適的教義理念,再作“現代化”的精煉處理,使之符合當今社會的需求和相關法規,以適應企業的發展,並可順應多數員工的心理性向。

作爲企業文化的提煉,要具備幾個要素:

一是目標清楚,既有普世價值又符合個人利益。

二是具備實踐性,要有一步一腳印、階梯明確的進度。

三要有普及性,全體企業員工都能找到自己的實踐方法,不能只是少數人的專利。

四要能符合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方向,有利於政治和諧。

因爲筆者研究佛學多年,就以佛學的教義來講解以上的四要素。

一是目標清楚,既有普世價值又符合個人利益。

佛教的普世價值是:智慧與慈悲。明確每個人都要努力去提高自己的智慧,並擴大慈悲心。而個人利益也是明確的,即:離苦得樂。因爲在生活裏存在各種各樣的煩惱、痛苦,所以要通過智慧和慈悲的修煉來達到“離苦得樂”的目標。

這個和企業的目標是可以融合的,提高智慧意謂建立學習型組織;慈悲心可以落實在“滿足客戶及股東的需求”與“建立和諧的工作團隊和家庭關係”上。

“離苦得樂”即是在企業裏獲得最佳的個人成就,做到了企業和員工的雙贏。

二具備實踐性,要有一步一腳印、階梯明確的進度。

佛學的終極目標是成佛,在企業裏就是每個員工通過自己的努力要不斷升值,與企業一起成長,最後自己也能獨當一面,爲企業做出最大的貢獻,並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其實踐的方法是:聞、思、修。

“聞”就是學習,每個員工都要學習;“思”就是自主思考,每個員工要學會思考;“修”就是實踐,每個員工最後要通過練習來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要有普及性,全體企業員工都能找到自己的實踐方法,不能只是少數人的專利。

佛學裏講衆生平等,人人可以成佛。用在企業文化就是:員工平等,只要努力,每個人的升職的機會是平等的。

但因爲目前每個人的條件不同,如專業、知識、習慣性……不一樣,所以每個人在企業裏的崗位和發展軌跡就不一樣,每位員工應該選擇好自己的`發展目標和道路,不能人云亦云,否則事倍功半、一事無成。

這就是佛學裏講的“八萬四千法門”,每個人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一門深入、忍辱精進必能成功。

四要能符合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方向,有利於政治和諧。

佛學裏的淨土有兩層概念:

一是死後的極樂世界;

二是“心淨則國土淨”。

第二層意思是當下就可以把環境建立成“極樂世界”,通過“六度”法門來建立富強、康樂的社會。

六度可以理解爲:

佈施:做慈善事業、扶助弱小、精準扶貧;

守戒:建立法制社會,人人奉公守法、遵守規章制度;

忍辱:講信修睦、消弭暴戾之氣、促進和諧社會;

精進:弘揚正能量、培養積極向上的習性;

禪定:培育正知正見、安定民心、環境維穩;

智慧:建立學習型組織、提高全員素質。

“淨土”可以從建立人間企業的“極樂世界”開始,到最後就是實現“中國夢”。

以上是從佛學裏提煉出來的“企業文化”運作要點,當然每個源遠流長的宗教教義都可以提煉一套核心思想作爲企業文化理念,在科學發達的今天,宗教沒有式微,信教人數反而因爲網絡科技傳播的方便而大幅增加,因此,作爲企業發展的長遠思考,在資本運作之後,必然是“文化運作”。

最大的老闆乾的活兒就是“文化運作”!

未來商業組織是“平臺+個人”,商業領域將進入兵荒馬亂、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平臺”要靠“文化運作”來維繫“個人”,“文化運作”才能集結英豪、長治久安,纔能有高度的戰鬥力和幸福感,也才能得到大家的長期認同。

人是構成企業、社會的基本元素,而幸福、快樂、健康、和諧正是現代企業客戶、股東和員工孜孜以求的。

二十多年來,通過反覆研究企業文化與佛學理論的融合,發現佛學對幸福、快樂的詮釋,對健康、和諧的引領,穿越數千年曆史,至今仍熠熠生輝,佛學是建構現代企業文化體系的最佳參考。

胸懷大志想在未來商業大世界創建偉大企業王國的劉邦、李淵、朱元璋們,你們應該透徹“文化運作”的奧妙,如果不能領悟“文化運作”的深遠作用,就算今天你的企業規模很大,多年以後,你也只是項羽、楊廣、陳友諒的曇花一現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