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聲樂的發聲方法

中國民族聲樂是以我國音樂院校中民族聲樂專業爲代表的,下面就是小編跟大家分享民族聲樂的發聲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民族聲樂的發聲方法

聲樂是指人聲演唱的藝術形式。聲樂包括: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現在,中國又出現了原生態唱法。它通過歌唱來表達各種不同情緒。作爲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筆者酷愛民族聲樂,所以就這方面的問題談談自己淺薄的觀點。

中國民族聲樂從廣義上講,主要包括傳統的戲曲、曲藝和民間民歌的演唱三大類民族演唱藝術,也包括現代民歌、現代歌劇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形式衆多,風格不一;狹義的民族聲樂藝術,則可以簡單地理解爲我們常說的“民族唱法”。本文探討的民族聲樂藝術是後者。

一、善歌者必先調其氣

我國古代諸多論述中都提到“善歌者必先調其氣”,由此看來,呼吸對於唱歌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呼吸支持是歌唱基礎。唱歌必須以橫膈膜呼吸法爲基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胸腹式聯合呼吸法。現在就將筆者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常用的練習呼吸的方法介紹如下:

(一)聞花香。如何吸氣在歌唱中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聲樂學習的方法是將抽象思維轉化爲形象思維,所以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吸氣,筆者上課時經常讓學生模擬聞花,讓學生體會聲樂演唱中的吸氣,受益匪淺。這種方法會使氣息吸得深而不僵。

(二)吹灰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吹掉桌上的灰塵時的吸氣狀態恰好是聲樂演唱中的吸氣狀態,通過這種練習學生能夠形象的體會到正確的吸氣狀態。

(三)吹小紙片。練習的方法是:準備一張約十公分的方紙片,把紙片放在牆上,用口吹氣,使之不落在地上,吹氣時要輕、要勻,要對氣息有所控制,十秒爲合格,時間越長越好。

(四)練習的時間。練習時間的長短,很多聲樂教育家各持不同意見,有的說半小時左右,有的則說十幾分鍾爲宜。筆者的經驗則是不宜過久,太久具有危險性,有時會導致大腦缺氧,出現眩暈的感覺。尤其飯後的練習要避免。時間不宜過長,但次數可以多些。

二、咬字要注意力度的把握

歌唱是用語言來打動人。有了優美的聲音遠遠不夠,還要有清晰精準的語言,才能夠較好的表現歌曲作品的思想。如果語言表達不清,聽衆不明真意得不到共鳴,就失去了歌唱語言所特有的藝術風采與魅力。

在民族聲樂藝術演唱的語言中,必須要了解掌握我國漢語的聲母、韻母、聲調三方面要素。

要表達好中國民族聲樂的語言首先是字頭要咬準且要適度用力。歌唱發聲的字頭就是我們常說的聲母,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到,有些學生雖然聲音很漂亮,但他表意不清。原因就是對聲母的發音部位咬的不夠準確。歌唱的咬字與說話的咬字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在歌唱中聲母發音要清晰、準確、且適當用力,歌唱A咬字應加強聲母準確部位的着力點,要比說話用力更集中、更誇張一些。

清朝徐大椿在《樂府傳聲》中說:“欲正五音,而不於喉舌齒牙脣處着力,則其因音必不真”,明確的說明了咬字一定要有準確的着力點,纔有清晰真實的字音。總的來說,在發聲用力的同時,根據所表情緒的不同、作品風格的不同,咬字的力度應有變化,抒情性強的作品咬字應舒緩一些;熱情奔放的.歡歌,咬字應鏗鏘有力,要富有彈性。另外,不同的一首歌曲中,根據所表達的內容與情緒變化,咬字的力度也應有變化。

要表達好中國民族聲樂的語言,其次是如何在歌唱的過程中歸韻。歸韻就是把每個字音的韻母唱準確,收音時確保韻母的準確性,不能唱成另外的韻母。如果歸韻不準,同樣讓聽衆感覺到達意不清。

三、 聲情並茂

民族聲樂演唱的藝術處理要求“聲情並茂”,我們知道,聲音是基礎,如果只注重了聲音而忽視了情感的表達,歌聲將沒有了魂,也就是說,聲音再美妙,也不會觸動聽衆的心。

如何才能做到聲情並茂?筆者認爲,在有了良好的嗓音條件、正確的呼吸、科學的發聲方法、良好的混聲共鳴、準確合理的咬字、訓練有素的節奏感這些因素之外,要表現好一首作品必須經過歌者的二度創作才能達到聲情並茂。歌唱的技能是爲歌唱作品內容服務的,歌唱藝術表現的目的是曲作者在旋律、節奏、調式、表達情感等方面的二度創作。所以說,優秀的歌唱藝術是科學的發聲方法與情感把握二者融合的產物。

因此,民族聲樂作品藝術的風格與民族的生活習俗、民族信仰、地貌環境、人文歷史都是息息相關的,尤其是民族語言。

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源遠流長,是有着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聲樂表演藝術。作爲一名民族聲樂表演者,只有真正瞭解、把握民族聲樂的風格、特點,才能和其他國家藝術形式互相學習、互相借鑑,真正做到古爲今用、洋爲中用,才能讓世界民族聲樂得到統一與融合。讓中國的民族聲樂能以全新形象邁向世界音樂表演藝術之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