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考點:兒科治療概要

兒科是全面研究小兒時期身心發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綜合醫學科學。凡涉及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健康與衛生問題都屬於兒科範圍。其醫治對象處於生長髮育期。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兒科治療概要

  【小兒疾病的治療原則】

1.治療及時、中病即止 小兒屬於稚陰稚陽之體。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發病時有變化迅速、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的特點。因此,爭取時間,及時治療非常重要,用藥時必須做到治療快、用藥準、劑量適宜。

2.中西醫有機結合,取長補短 在兒科疾病的防治中,中西藥物各有所長,中西醫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更有利於患兒的治療與康復。

3.注意顧護脾胃 在小兒疾病治療過程中,應慎用大苦、大寒及峻下攻伐之品,以免損傷脾胃;在疾病後期,應注重調理,以利疾病恢復。

4.整體治療,合理調護 隨着兒童心理疾病的發病率日益增高,情志因素在小兒疾病調護中的重要作用日益顯著。小兒心神怯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更應注重整體治療,即身、心兩方面的治療。

  【小兒藥物劑量計算的常用方法】

1.按體重計算 是西醫最常用、最基本的計算方法。應以實際測得體重爲準,或按公式計算(小兒生長髮育章節)獲得。每日/(次)劑量=病兒體重(kg)×每千克體重需要量。年齡愈小,每千克體重劑量相對稍大,年長兒按體重計算劑量超過成人量時,以成人劑量爲限。

2.按體表面積計算 此法較按年齡、體重計算更爲準確。近年來多主張按每平方米體表面積計算。

小兒體表面積計算公式爲:

<30kg面積=體重(kg)×0.035+0.1;

>30kg面積=[體重(kg)一30]×0.02+1.05

小兒劑量=小兒體表面積(㎡)×劑量/(㎡)

3.按年齡計算 適用劑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確的藥物,如營養類藥物可按年齡計算,比較簡單易行。

4.按成人量折算 小兒劑量=成人劑量×小兒體重(kg)/50,此法僅用於未提供小兒劑量的藥物,所得劑量一般偏小,故不常用。

5.小兒中藥用量 新生兒用成人量的1/6,乳嬰兒爲成人量的1/3,幼兒爲成人量的1/2,學齡兒童爲成人量的2/3或成人量。

  【常用中醫內治法則

1.疏風解表法 主要適用於外邪侵襲所致的表證。使用時需辨明風寒、風熱。辛溫解表常用荊防敗毒散、蔥豉湯;辛涼解表常用銀翹散、桑菊飲;解暑透表常用新加香薷飲;透肌解表常用宣毒發表湯。小兒應用發汗劑要慎重不宜量大,不宜反覆使用。

2.止咳平喘法 主要適用於邪鬱肺經所致的'咳喘證。寒痰內伏,治以溫肺散寒、化痰平喘,常用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痰熱閉肺,治以清熱化痰、宣肺平喘,常用定喘湯、麻杏石甘湯。咳喘久病,多累及於腎,常在止咳平喘方劑中加溫腎納氣的藥物,如蛤蚧等。

3.清熱解毒法 主要適用於邪熱熾盛的實熱證。按邪熱之在表在裏,屬氣屬血,入髒入腑分別選方。如病邪由表入裏,常用清熱解毒透邪的梔子豆豉湯,葛根芩連湯;陽明裏熱者,常用清熱生津的白虎湯;溼熱滯留胃腸,常用清熱篇毒化溼的白頭翁湯、茵陳蒿湯;熱入營血常用清熱解毒涼血的清營湯、犀角地黃湯、神犀丹;癰、毒、疔、瘡常用清火解毒的黃連解毒湯、瀉心湯;肝膽火旺時常用清肝解毒瀉火的龍膽瀉肝湯。

4.消食導滯法 主要適用於小兒飲食不節、乳食內滯之證。如積滯、疳證等。消乳化積常用消乳丸;消食化積常用保和丸;通導積滯常用枳實導滯丸;健脾消食常用健脾丸等。

5.鎮驚開竅法 主要用於小兒抽搐、驚癇等病證。熱極生風、項強抽搐,選羚角鉤藤湯等清熱鎮驚熄風;熱入營血而神昏、驚厥,可選用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等鎮驚開竅,清熱解毒;痰濁上蒙、驚風抽搐可用蘇合香丸、小兒回春丹等豁痰開竅。

6.涼血止血法 主要用於急、慢性各種出血病證。以血熱爲主者,常用犀角地黃湯、小薊飲子、十灰散、玉女煎;若因氣不攝血、脾不統血,常用補中益氣湯、歸脾湯等。

7.利水消腫法 主要適用於水溼停聚,小便短少而致水腫。陽水常用五苓散、越婢加術湯。陰水常用防已黃芪湯、實脾飲、真武湯等。

8.益氣健脾法 主要適用於脾胃虛弱之病證。如小兒泄瀉日久、疳證及病後體虛等,常用七味白朮散、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補中益氣湯等。

9.培元補腎法 主要適用於胎稟不足、腎氣虧虛及腎不納氣之證。如解顱、五遲、五軟、遺尿、哮喘等。常用六味地黃丸、河車大造丸、菟絲子散、金匱腎氣丸等。

10.回陽救逆法 主要適用於陽氣虛脫之危重症。常用生脈注射液,四逆湯,回陽救逆湯,參附龍牡救逆湯。

11.活血化瘀法 主要用於各種血瘀之證,常用方劑如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少腹逐瘀湯。

  【捏脊療法的治療機理】

捏脊療法是通過對督脈和膀胱經的捏拿,達到調整陰陽、通理經絡、調和氣血、恢復臟腑功能爲目的的一種療法。常用治疳證、嬰兒泄瀉及脾胃虛弱的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