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助理醫師考點:督脈經絡

督脈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部(也有說起於長強穴),向後行於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長強穴,沿脊柱上行,經項後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沿頭部正中線,上行至巔頂百會穴,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過人中,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

中醫助理醫師考點:督脈經絡

  督脈

  【循行】

【1】《素問。骨空論》: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後,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脣,上系兩目之下中央。

【2】《難經。二十八難》: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裏,上至風府,入屬於腦。

【3】《靈樞。經脈》:督脈之別,名曰長強,挾膂上項,散頭上,下當肩胛左右,別走太陽,入貫膂。實則脊強,虛則頭重。取之所別也。

  【語譯】

【1】督脈的循行,起始於小腹部,當骨盆的中央,在女子,入內聯繫陰部的“廷孔”-當尿道口外端。由此分出一絡脈,分佈外陰部,會合於會陰,繞向肛門之後,它的分支別行繞臀部到足少陰,與足太陽經的分支相合。足少陰經從股內後緣上行,貫通脊柱而連屬腎臟。督脈又與足太陽經起於目內眥,上行至額,交會於巔頂,入絡於腦;又退出下項,循行肩胛內側,挾脊柱抵達腰中,入循脊裏絡於腎臟。在男子,則循陰莖,下至會陰部,與女子相同。督脈另一支從小腹直上,穿過肚臍中央,向上通過心臟,入於喉嚨,上至下頜部環繞脣口,向上聯絡兩目之下的中央。

【2】督脈,起始於軀幹最下部的長強穴,沿着脊柱裏面,上行到風府穴,進入腦部,上至巔頂,沿額下行到鼻柱。

【3】督脈別絡,名長強,挾脊旁上項,散佈頭上;下當肩胛左右,分別走向足太陽經,深入貫膂。實症,見脊強反折;虛症,見頭重、震掉。取用其絡穴。

【附】《奇經八脈考》其脈起於腎下胞中,至於少腹,乃下行於腰橫骨圍之中央,系溺孔之端。男子循莖下至篡,女子絡陰器,合篡間,具繞篡後屏翳,別繞臀,至少陰與太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廉,由會陽貫脊,會於長強穴。在骶骨端與少陰會,並脊裏上行,歷腰俞、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臺、神道、身柱、陶道、大椎,與手足三陽會合,上啞門、會陽維、入系舌本上至風府,會足太陽陽維,同入腦中,循腦戶、強間、後頂,上巔,歷百會、前頂、囟會、上星、至神庭,爲足太陽督脈之會,循額中至鼻柱,經素篌、水溝,會手足陽明至兌端,入齦交,與任脈足陽明交會而終。

  【功能】

督脈的“督”字,有總督、督促的含義。督脈循身之背,陽,說明督脈對全身陽經脈氣有統率、督促的作用。故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的說法。因爲督脈循行於背部正中線,它的脈氣多與手足經相交會,大椎是其集中點。另外,帶脈出於第二腰椎,陽會維交會於風府、啞門。所以督脈的`脈氣與各陽經都有聯繫。又因督脈循行於脊裏,入絡於腦,與腦和脊髓有密切的聯繫。《本草綱目》稱:“腦爲元神之府”,經脈的神氣活動與腦有密切關係。體腔內的臟腑通過足太陽膀背部的俞穴受督脈經氣的支配,因此,臟腑的功能活動均與督脈有關。所以金代醫家張潔古認爲:督脈“爲陽脈之都綱”即是此意。

  【病證】

督脈循身之背,入絡於腦,如果督脈脈氣失調,就會出現“實則脊強,虛則頭重”的病證,這都是督脈經絡之氣受阻,清陽之氣不能上升之故。由於督總統一身之陽氣,絡一身之陰氣,不僅發生腰脊強痛,而且也能“大人癲疾、小兒驚癇”。同時,督脈的別絡由小腹上行,如脈氣失調,亦發生從少腹氣上衝心的衝疝,以及癃閉、痔疾、遺尿、婦女子不育等證。

據《鍼灸大全》載八脈八穴,後溪通於督脈,其主治證有手足拘攣、震顫、抽搐,、中風不語,癇疾、癲狂、頭部疼痛,目赤腫痛流淚,腿膝腰背疼痛,頸項強直、傷寒、咽喉牙齒腫痛,手足麻木,破傷風,盜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