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司法考試卷一法制史考點

如果要想取得司法考試的勝利,我們就必須認真對待考試考試。在複習司法考試時,我們一要腳踏實地,二要持之以恆,只有做到了這兩點,我們纔有可能成功拿下司法考試。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 2017司法考試卷一法制史考點,歡迎學習!

2017年司法考試卷一法制史考點

  司法考試卷一法制史考點:唐宋至明清時期法制

  (一)《永徽律疏》--禮法統一的法典。

《永徽律疏》又稱《唐律疏議》,是唐高宗永徽年間完成的一部極爲重要的法典。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長孫無忌、李績等在《貞觀律》基礎上修訂,鑑於當時中央、地方在審判中對法律條文理解不一,每年科舉考試中明法科考試也無統一的權威標準的情況,唐高宗在永徽三年下令召集律學通才和一些重要臣僚對《永徽律》進行逐條逐句的解釋,“條義疏奏以聞”,繼承漢晉以來,特別是晉代張斐、杜預註釋律文的已有成果,歷時1年,撰《律疏》30卷奏上,與《永徽律》合編在一起,於永徽四年十月經高宗批准,將疏議分附於律文之後頒行。計分12篇,共30卷,稱爲《永徽律疏》。至元代後,人們以疏文皆以“議曰”二字始,故又稱爲《唐律疏議》。

《永徽律疏》總結了漢魏晉以來立法和注律的'經驗,不僅對主要的法律原則和制度作了精確的解釋與說明,而且儘可能引用儒家經典作爲律文的理論根據。《永徽律疏》的完成,標誌着中國古代立法達到了最高水平。作爲中國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永徽律疏》全面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格和基本特徵,成爲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對後世及周邊國家產生了極爲深遠的影響。

  (二)十惡。

1、從“重罪十條”到“十惡”。

所謂“十惡”是隋唐以後歷代法律中規定的嚴重危害統治階段根本利益的常赦不原的十種最嚴重犯罪,淵源於北齊律的“重罪十條”。隋《開皇律》在“重罪十條”的基礎上加以損益,確定了十惡制度。

2、唐律中十惡的具體內容:

(1)謀反:謂謀危社稷,指謀害皇帝、危害國家的行爲;

(2)謀大逆:指圖謀破壞國家宗廟、皇帝陵寢以及宮殿的行爲;

(3)謀叛:謂背國從僞,指背叛本朝、投奔敵國的行爲;

(4)惡逆:指毆打或謀殺祖父母、父母等尊親屬的行爲;

(5)不道:指殺一家非死罪三人及肢解人的行爲;

(6)大不敬:指盜竊皇帝祭祀物品或皇帝御用物、僞造或盜竊皇帝印璽、調配御藥誤違原方、御膳誤犯食禁,以及指斥皇帝、無人臣之禮等損害皇帝尊嚴的行爲;

(7)不孝:指控告祖父母、父母,未經祖父母、父母同意私立門戶、分異財產,對祖父母、父母供養有缺,爲父母尊長服喪不如禮等不孝行爲;

(8)不睦:指謀殺或賣五服(緦麻)以內親屬,毆打或控告丈夫大功以上尊長等行爲;

(9)不義:指殺本管上司、受業師及夫喪違禮的行爲;

(10)內亂:指奸小功以上親屬等行爲。

唐律中“十惡”制度所規定的犯罪大致可以分爲兩類,一爲侵犯皇權與特權的犯罪,一爲違反倫理綱常的犯罪。而且,唐律規定凡犯十惡者,不適用八議等規定,且爲常赦所不原,此即俗語所謂“十惡不赦”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