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考教育理論重要考點

成考教育理論是成考高起點中比較重要的科目之一,想要考出好成績,首先還得複習好相應的考點。那麼關於成考教育理論重要考點有哪些呢?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成考教育理論重要考點,希望大家喜歡。

2017成考教育理論重要考點

  成考教育理論重要考點

獨立形態教育學的產生

英國哲學家培根爲獨立形態教育學的出現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作爲近代實驗科學的鼻祖,提出歸納法,爲教育學的發展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學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提出來,與其他學科並列。

在教育學創立過程中,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1632年)爲開端,出現了一系列對後世有影響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話》、[法]盧梭的《愛彌兒》、[瑞]裴斯泰洛齊的《林哈德與葛篤德》、[德]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德]福祿貝爾的《人的教育》,[英]斯賓塞的《教育論》、[沙俄]烏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對象》、[美]杜威的《人本主義與教育》。誇美紐斯、赫爾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觀點。

這個階段出現的一系列的教育論著,都有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從現象描述轉向運用心理學和倫理學等基礎進行論證,對教育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成考教育理論複習知識點

一、教育與社會發展相互制約的規律

(一)教育與生產力相互制約

1.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對教育具有制約作用,這種制約作用主要表現爲以下幾方面:

(1)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着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既受制於社會政治經濟制度,也與生產力發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聯繫。無論哪個社會,哪個階級,在確定教育目的時,總要考慮當時生產力發展狀況。因爲,教育所培養的人,當他進入直接的生產過程時,便構成社會生產力的要素之一,他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纔能有效地從事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因此,教育必須根據生產力發展水平來確定教育目的。

在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的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者一般不需要經過學校教育的培養和訓練,憑藉直接的生產技藝與經驗就可以進行生產,因此,學校教育不擔負培養勞動者的任務,學校教育所培養的人主要是統治人才和知識分子。這時,生產力對教育目的的制約不明顯。但是隨着機器大工業這種新的生產力形式的出現,要求生產勞動者必須有一定的文化,這種要求使學校教育目的發生質的變化,學校教育不再把培養與生產勞動相脫離的官吏和知識分子作爲自己僅。有的教育目的,開始培養科技人才與生產工人。

(2)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着課程設置和教育內容

課程設置表現爲門類由少到多。古代社會的學校所設課程不多,且多數爲哲學、政治、道德、宗教等人文學科和語言文學等工具學科。隨着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各門自然科學開始從哲學中分化出來,形成獨立學科,並逐漸被反映到學校課程中來。例如,西歐的學校在14世紀時,自然科學課程僅有算術、幾何、天文學,16世紀中葉則增加了地理和力學,17、18世紀,學校課程又增加了代數、三角、植物、動物、物理、化學等學科,奠定了現代學校課程的基礎。

教學內容表現爲越來越豐富和深化。到了20世紀中期,隨着以生物工程、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爲標誌的新技術革命的發展,各國不斷掀起教學內容改革的浪潮,在教學內容中不斷補充科學技術方面的新成果,出現了許多新的學科內容,如核物理、生態學、生物工程等,教學內容更向縱深發展,形成了不少邊緣學科課程和內容,如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化學物理、生物物理、信息論、教育未來學、教育哲學等,教育內容愈益豐富和深化。

(3)生產力的發展制約着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

生產力的發展爲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和可能。只有生產力得到發展,才能爲教育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經費。生產力發展所提供的剩餘產品的數量,直接決定着一個國家教育經費的支付能力,直接影響校舍、設備、師資等方面的建設,從而直接決定着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

(4)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着學校結構。

生產力的發展也制約着學校結構。如大中國小的比例和銜接關係,普通中學與中等專業、職業技術學校的比例關係,高等學校中各種系科、專業設置的比例關係,都要受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經濟結構的制約。否則就會造成教育事業內部的比例失調,造減教育與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不相適應,造成部分學生學非所用、用非所學,基至造成部分學生的結構性失業。

(5)生產力的發展制約着教學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

學校教學的工具和手段都與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有關。古代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低下,不可能出現現代的實驗法、演示法等現代教學方法。只有在當代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條件下,才能出現電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

教學組織形式也與生產力發展密切相關。例如,佔代學校受教育人數少,個別教學是主要形式。

自近代以來,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教育對象的擴大,受教育人數越來越多,集體教學的班級授製成爲主要教學組織形式。

2.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1)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手段

通過教育可以實現勞動力的再生產,把可能的生產力變爲現實的生產力,把間接的生產力變爲直接生產力,從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通過教育,使人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術,成爲專門的人才,而這些人才投入生產過程之後,他才能真正變爲直接和現實的生產力,成爲合格的勞動力,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教育把可能的生產力變爲現實的生產力,不僅指培養從事體力勞動的直接進行生產勞動的熟練技術工人,也包括培養從事腦力勞動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通過教育培養出這些科技、管理人員,然後投入生產過程,將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提高。

(2)教育是科學知識技術再生產的手段

科學知識具有繼承性,但科學知識的繼承需要通過教育來傳遞。如果沒有教育,前人所積累的`科學知識和技術就無法被後代人所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術就無從得到繼承和發展,所以教育是實現科學知識和技術再生產的重要手段。通過教育還可以高效能地擴大科學知識的再生產,使原來爲少數人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和技術在較短的時問內爲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學知識得到普及,先進生產經驗得到推廣,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3)教育是產生新的科學知識和技術的手段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還擔負有科研的任務。通過科研,可以產生許多新的科學成果,這些新的科學知識和技術的成果在生產中得到推廣和運用後,就能提高社會生產力。如我國上海從l981~1985年的5年間,50所高校創造了近兩億元的產值。復旦大學的內燃機配氣結構計算方法和應用研究,已在全國20多家內燃機制造廠內應用,每年可爲國家創造l50萬元以上的利潤。

  成考教育理論複習攻略

第一,看、讀、說、寫結合。看書可默讀,也可邊看邊放聲朗讀,或自言自語,或給同學、同事等說,或邊說邊寫。讀、說都是用聲音來增強刺激,有利於促進記憶。說、寫時人的精力必須高度集中。所以,看、讀、說、寫結合,能使記憶更爲牢固、深刻,也訓練了思維和表達能力。

第二、框架結構回憶。框架結構即上面所說的知識結構圖,對繪製出來的不論是一章的或一單元的或更大範圍的知識結構圖,看過幾遍以後,有意識地不看,自己慢慢回憶這一結構,即讓知識結構圖在大腦再現。若能較爲準確、清晰地再現出一門課的知識結構圖、這時,對該門課已從宏觀上即體系上有較好地把握。然後,對這一結構圖不斷地豐富內容,使其越來越龐大,這樣,一門學科的知識就基本掌握起來了。

第三,同類問題一起處理。在經過縱向、橫向複習,做了一些模擬題後,爲了進一步提高對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也爲了增加複習的興趣,可以打破原來的複習方式、方法,把同類型的知識如概念或公式,同種能力要求的問題如計算或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集中起來一起處理。這樣既可避免同類知識的混淆,又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大幅度地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如記憶能力或計算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