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水井經典散文

每次放暑假回家去,我都會到後山走走,看看山腳那口老水井,並用雙手捧起井裏的水,聞一聞那獨特的香味兒,而後一飲而進,盡情地享受着井水沁入心脾的甘甜和侵襲思想的清涼。

老水井經典散文

我家在松桃縣大路鄉桂芽村,村子叫矮陽溝,四周都是山,村子前邊有一個大壩子,我們叫它寨榜壩,全村人的良田都在那裏;一條從徐家河水電站修建的大水溝由村子對面經過,支溝則從村子後沿山腳穿過。溝裏流動的雖然是武陵山脈的水,但沿途流程較長,人們只用它來灌溉農田和洗刷衣服等,飲用水則選擇後山腳水井裏的泉水。

後山在我們村子的後面,我家在後山腳下。後山是一座平緩的山坡,每隔一定的坡面就有一個平臺,坡的邊緣處是一面非常陡峭的崖壁。一九八零年解放下戶時沒有將其分給個人,而是將它作爲村子裏公有的山林,所以又叫衆山。平日裏沒人進去砍柴,也沒人在這裏放牛,林子很茂密,樹子很大的,都是些松柏樹。後山孕育着一眼清泉,滋養着村子裏百餘戶人家。

我曾經問過爺爺:這水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爺爺也說不知道。

水井是方形的,深有七十釐米左右,能儲水三方;水井是用青石塊砌成的,上面用泥土蓋住了一半,另外空出的部分是用來提水的,因時間久遠,青石塊被打水的人和水桶磨光華了,在水和陽光的交相輝映下閃着金光,記錄着桂芽人生活的喜與樂。

爲了把井裏的水取回家裏來用,村子裏的每一戶人家都會準備一挑水桶、一塊擔鉤和一個能裝兩三挑水的水缸。水桶一般都是木製的,圓柱形,直徑四十釐米左右,高六十釐米左右,兩隻成一挑,如果請村子裏手藝最好的木匠打一挑水桶的話,也需要一天的功夫。擔鉤簡單,一塊扁擔在兩端各固定一個鐵製的鉤子,用來掛水桶的。水缸則放在家裏的廚房,將挑來的水倒在裏面,以備煮飯等家用。

挑水的最佳時間是在早上。父親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是到老水井裏挑水,三挑水把家裏的水缸裝滿了,然後就扛着鋤頭到地裏幹活了。母親則在家裏忙碌,用井水給我們弄一桌香噴噴的飯菜,雖然一菜一湯的時間多,還沒有肉,但是我們兄妹幾人吃得挺香的,不僅是因爲有山泉水的甘爽,還因爲有父母的溫暖。我問父親爲什麼選擇在早上去挑水,他說是因爲井的裏水儲蓄了一晚上,那些少有的渣滓也沉在了井底,並凝聚了大自然的精氣,比任何時候都甘甜。

大年三十的晚上是最熱鬧的,小孩最具活力的時候:“發亮”、放禮炮,滿院子裏到處亂跑。而長輩們最有意義的卻是“守年”:晚上12點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父親會在堂屋與院壩裏點上蠟燭,把整個院落照得紅火,燃放起一團禮炮,送走舊歲,迎來新年,然後挑着水桶到老水井裏挑水。據父親說:這個時候挑的水不是普通的水,而是“銀水”,誰能在新年的第一個時辰裏從老水井裏挑水回來,那麼新的.一年裏將會身體強健,萬事如意,還能五穀豐登,財源廣進。父親從結婚後當家起,到現在已經是挑了近四十年的水,挑“銀水”的角色還必須是家裏主事的男人擔當才行。

這不是迷信,是桂芽人對水井的敬意,是人們對新一年的希望與寄託!

在夏天,到山上幹活的人都會從水井裏打一壺水帶到地裏,渴了累了的時候喝一口,不僅能解渴,還能提神。打水用的是水壺,水壺不僅能讓開水保溫,還能讓涼水“保涼”。水井得到山的滋養樹的庇佑,冬暖夏涼。如果哪一次忘了帶水上山,一回到家裏,父親就會讓我從水井裏打一壺水回來,倒在盆子裏,加上醋,再放入幾顆糖精,用水瓢輕輕地攪蕩,當糖精完全溶解,醋全部均勻後纔開始享用:酸酸的、甜甜的、涼涼的,很是舒服。往往這個時候,鄰家的叔叔阿姨也會湊過來,一起喝着糖醋水,一起閒聊着,共同享受山泉水的冰爽。

如果天氣乾旱,支溝裏缺水的時候,老水井還擔起了灌溉與洗刷的角色,村子裏洗衣服、洗菜的少女或婦女來到水井邊,一人拿一口大盆子、一個水瓢和一根洗衣棒,在水井前圍成個圈兒,一邊洗一邊聊,有說有笑,成了桂芽村別具特色的風景。這時候用過的水,就隨着水溝往下流,流進急需要水的農田裏。

後來,村子裏的人開始安裝自來水,可寧願從較遠的山上去找水,也沒有人打老水井的主意,到現在爲止,村子裏是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自來水方便了家人,也就冷落了老水井,越來越少有人到水井邊去了。

老水井在人們生活富起來的時候慢慢地退出自己擔當的角色,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外,可是他卻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用平靜的心,用寬容的胸懷,靜靜站立在那裏,守候着後山,守候着年月,守候着那片土地,守候着那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