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香菇面散文

小時候,家裏兄弟多,我是最小的一個,父母每天起早摸黑地忙碌於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照顧我。由於還沒有到讀書的年紀,就把我送到貴陽讓奶奶照看。到了讀國小的年紀,儘管離開了貴陽到凱里讀書,但是每次寒假和暑假,我都會被父母送到貴陽,直到奶奶駕鶴西去。

奶奶的香菇面散文

奶奶在解放前是蔬菜公司一名普通的營業員,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撫養了父親那一代的7個子女。我的爺爺去世不久,爲了尋求心靈的慰藉,奶奶皈依了佛教。孩子們逐漸參加工作離開她的羽翼,她堅持着每天誦經唸佛,退休後,成爲一個虔誠的俗家佛教徒。佛教陪伴了她下半輩子,佛教給她熱情和信念,促使她冷靜面對生活的艱辛和困難,儘管清貧,她無所畏懼,默默地踏實地過着晚年生活。

每天早上,在奶奶抑揚頓挫的誦經和咚咚的木魚聲中,我逐漸清醒地睜開惺忪睡眼,用純正的貴陽話叫一聲“太太”後,奶奶都會和藹的說:“等一會。”然後在一個經書要點後中止她的功課,邁着嬌小的金蓮跑去廚房,約莫7、8分鐘就端來一碗香噴噴、冒着騰騰熱氣的香菇水煮麪到牀頭,看着我吃完後,收走碗筷,纔給我穿衣讓我下牀。招呼我洗完臉後,清新的我一頭香菇油味的跑出門到院子裏找小夥伴們玩耍去了。我在貴陽的那些日子,奶奶家裏幾乎每天都來很多像她一樣飽含熱情的佛友姊妹,還帶來了很多讓我歡欣雀躍的好吃的糖果。奶奶捨不得吃,經常放進瓦罐裏,我卻經常趁她不在家的時候偷偷的私下淘寶,拿出去與院子裏的小夥伴們分享。

奶奶是虔誠的佛教徒,不吃葷的,也不做葷的,卻怕我吃不到肉沒營養,有時候就安排一個院子裏的三姑媽給我做葷菜和肉食,解決我長身體的需要。有一天中午,肚子餓得咕咕叫的我,循着飄逸的清香味,頑皮地躡手躡腳的跑進狹窄的廚房,懵懵懂懂的看見奶奶在用香菇和菜油熬製香菇油,才知道了她每天爲我煮的香菇面爲什麼那麼好吃的奧祕。

那些記憶中的日子早已過去,記憶翻滾的我忍不住買了香菇和菜籽油,搜索着兒時點點滴滴的片段,嘗試着自己做香菇油,但煮了面以後吃起來,就是感覺不到30多年前童年的味道。我絞盡腦汁的追憶着,任憑思緒盤旋到頭頂變成紫氣冒煙,還是體驗不出那種純樸悠然從鼻孔貫穿腸胃的清香,只有在回味着兒時的日子裏,那股熟悉的香菇面味冒然飄出。歲月匆匆,我從不諳世事的小孩兒進入了不惑之年,過往的斑斕和荒蕪讓我慢慢成長,我仍然清晰地記得那碗冒着騰騰熱氣的香菇面,遺憾的'是,我不能爲她老人家盡一點孫兒的孝道,只能每逢春節和清明的時候祭拜一下她老人家。

今日的貴陽已經今非昔比,更加繁華喧囂、車水馬龍,原來的院子已經變成高樓大廈。往事如風,物是人非,今年的清明節,在春風細雨中,我和哥哥們又爬上山頭,矗立在奶奶的墳碑前,我的腦海裏又浮現出奶奶的身影,她的慈祥,她的莊重,她的睿智,她的堅守……還有那冒着熱氣香噴噴的香菇面。攜着一縷春意,捧上一束鮮菊放置好,燒燭點香送錢紙,三叩九拜,希望她老人家在天之靈保佑我和家人、親戚平平安安,健康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