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後感:略懂蘇東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蘇東坡傳》讀後感:略懂蘇東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東坡傳》讀後感:略懂蘇東坡。

今年的6月,只看了一本書,就是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這本書,在各平臺聽說過很多次,也早早入手了,最近纔打開讀完。

這本書是林語堂先生在1944年寫的,被評爲20世紀最偉大的傳記之一。但對我來說,讀起來比較費勁,文中經常出現的不認識的字、穿插的小古文,都需停下來百度一下才能解惑。

我的歷史知識非常的欠缺,之前對蘇東坡的瞭解也僅僅停留在課本所學的那些詩詞中。再加上自己閱歷不夠,讀完整本書並沒有多大的震撼。

可能是習慣了看通俗的人物傳記,這本書看完,只對蘇軾的人生大軌跡有所瞭解,很多的人生線路還是不太清晰明瞭。總感覺書中描寫的歷史背景太多,重要事件中過於強調了蘇軾當時的歷史環境,而有關蘇軾的內容相對少點。

所以,讀完此書,對蘇軾這個偉大的歷史人物,我還是很模糊。可能這麼偉大的一個天才詩人,不只是一本書就能簡單讀懂的吧。

所以,用時一個月讀完《蘇東坡傳》,我也只能說略懂蘇軾。

我所略懂的蘇軾是一個小康家庭走出來的天才,他成爲一名偉大的歷史人物,與他優渥的家庭條件、向上治學的家庭薰陶不無關係。

“蘇家總算是個小康之家,自己有田產,也許比一般中產之家還較爲富有。家中至少有兩個使女,並且家裏還能給蘇東坡和他之前的姐姐各僱傭一個奶媽。等弟弟轍生下時,家中還能再僱一個奶媽,按照中國的習慣,要一直跟他們照顧到成年的孩子過活一輩子。”

最羨慕的是“他祖父衣食無憂,優哉遊哉,時常攜酒一樽,與親友在草地上席地而坐,飲酒談笑,以譴時光。大家飲酒高歌,令規矩拘謹的農人都大爲吃驚。”

這是怎樣一幅自由自在、令人嚮往的畫面,蘇軾的樂天派性格也許有他祖父的一部分遺傳。

他二十歲就中了進士,從此以全國第一流的學者知名於天下。如果說一個人的成功,可以憑藉一代人的努力獲得的話,那成爲一代大家,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

我所略懂的蘇軾,是一個滿懷仁愛之心的善人。

“在徐州時,蘇東坡因爲治河成功,名氣甚大,受人歡迎,也因爲他十分關心囚犯的`健康和福利,這是當時爲太守者絕無僅有的。他親身視察監獄,並指定醫生爲囚犯治病。當時有一條法律,凡太守鞭打犯人致死者,太守受罰,但是蘇東坡指出,犯人因病致死或照顧不善而死,則無人過問。因爲犯人並非別人,也是一般的老百姓,因此犯人家屬對蘇東坡非常感激。”

“蘇東坡自己成立一個救兒會,請新昌慈悲爲人正直的鄰居讀書人古某擔任會長。蘇東坡說,如果一年能救一百個嬰兒,該是心頭一件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緡錢。他行的纔是上乘的佛教教義。”

有些小事,很容易做,只要人想到去做,但是隻有蘇東坡肯去做。

蘇軾爲什麼經歷了磨難依然有快樂起來的強大能力,因爲他有一顆善良、仁愛、質樸的心。

我所略懂的蘇軾,是一個寄情山水間、喜歡大自然的人。

他總是儘量的逃向大自然,欣賞自然之美。在杭州,他的第二故鄉,自然之美絕佳之處,他寫下了《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西湖的詩情畫意,非蘇東坡的詩思不足以極其妙;蘇東坡的詩思,非遇西湖的詩情畫意不足盡其才。

大自然有很神奇的魔力,她可以治癒你所有的悲傷。人生困惑,可以通過讀史、讀哲學類的書籍讓人豁然省悟,不再迷茫,但真正能讓你快樂起來、熱愛生活的只有大自然。

蘇軾一生的人生軌跡,遍佈了祖國大半的土地。他領略了衆多的山河之美,讀過萬卷書,行過萬里路的人,很難不豁達、不樂觀。

我所略懂的蘇軾,是一個低頭沉湎於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走親訪友交朋友的普通人。

蘇東坡自己善於做菜,也樂意自己做菜吃。東坡肉、東坡湯,烤生蠔等等,每次被貶到蠻夷之地,他總能用當地的食材創造出美味的佳餚,讓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蘇東坡是一個有才華的人,無論他走到哪裏,朋友都很多。但他也是一個真誠的人,所以他的朋友中除了一衆名人外,還有田間農夫、隔壁鄰居。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

我所略懂的蘇軾,他不是完全天生的達觀派,是經歷各種磨難後,努力融入生活、熱愛生活,從生活中的小細節尋求生活樂趣的人。

我們現在所說的“打不死你的,終將讓你強大”也正是蘇軾精神的現代體現。

我所略懂的蘇軾,他不愧爲詩文大家,動起筆來,如他所說“如行雲流水,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

文學權威歐陽修曾說:“讀蘇東坡來信,不知爲何,我竟喜極汗下。老夫當退讓此人,使之出人頭地。”

蘇東坡在妻死後的第xx週年,寫了兩首詞以寄情思: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在密州時,想起不能見面的弟弟,他寫出了公認最好的中秋詞。批評家說這首詞寫出之後,其他以中秋爲題的詞都可棄之不足惜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的偉大,我實在總結不了,還是借用作者的總結吧。

“蘇東坡這位天衆大才,所給予這個世界者多,而所取自這個世界者少,他不管身在何處,總是把稍縱即逝的詩的感受,賦予不朽的藝術形式,而使之常留人間。在這方面,他豐裕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