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琥珀》的片斷賞析

《琥珀》是一篇科學小品,通過一個珍貴的琥珀推測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學生琥珀是如何形成的科學知識。在教學伊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

小品《琥珀》的片斷賞析

師: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天,在大海邊,一位漁民帶着孩子走在沙灘上,孩子赤着腳,忽然孩子踩着了一塊硬東西,他把它挖了出來。爸爸,你看這是什麼?

漁民接過仔細地看了看,這是琥珀,孩子他高興地說:有兩個小東西關在裏面呢,個蜘蛛,一個蒼蠅,這是很少見的。接着出示琥珀圖片。

師:同學們,這就是那塊珍貴的琥珀。如今,它靜靜地躺在博物館裏。假如你是一位講解員,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生:描述琥珀樣子(由於國小生都很喜歡聽故事,運用故事導入,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扮演講解員,則調動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瞭解了課文的預習情況。)

師:我們已經瞭解這塊琥珀的樣子,但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呢?

爲了弄清這個未知的知識,作者推測出了這樣一個故事。讓我們和琥珀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去看看一萬年前的遠古時代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將課文第一段編錄爲配樂解說詞播出,同時出示《琥珀》形成的活動投影片,教師抽拉演示,蒼蠅和蜘蛛的活動,松脂下滴,動態畫面不斷出現,滄桑變化,松脂球變成化石的整個過程)

師:聽看了這個故事,同學們知道了什麼?

生:聽着這個有趣的故事,看到這樣動人的場面,我知道了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

生:我懂得了透明的琥珀裏兩個小動物的來歷。

(隨着生動的解說詞與逼真動化影像的展現,將每個小讀者引入古老的森林進行遨遊,小小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是: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字有形、五彩鮮明、形象具體的情景,寓教於樂。)

師:大家發言很積極,但是,講得不夠具體。請你們再認真默讀一遍課文,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出示幻燈片,自學提綱)

1.想想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

2.這塊琥珀的形成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教師這樣設計遵循兒童心理學規律,運用認識論進行教學,通過幻燈投影,使學生初步感知,繼而默讀全文,給予材料的復現,加深感性認識,再通過表達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的課教學設計,既使學生學懂了琥珀形成的過程這個重點,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學價值這個難點。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