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原文、翻譯、註釋、賞析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原文、翻譯、註釋、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原文、翻譯、註釋、賞析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爲衣兮風爲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註解

1、瀛洲:神山名。

2、信:果真。

3、拔:超越。

4、赤城:山名。

5、列缺:閃電。

6、摧眉:低眉。

韻譯

海上來客,談起東海仙山瀛洲,說它在煙濤浩渺中,實難尋求。越中來人,說起那裏的天姥山,儘管雲霞或明或暗,間或可見。天姥山高聳入雲,象橫臥天際,高超五嶽遮蓋赤城,其勢無比。天台山,傳說高達四萬八千丈,面對天姥山,象拜倒東南偶下。我想遊天姥,因而夢遊了吳越。一夜飛越,夢裏見到鏡湖明月。明月清輝,把我身影映在湖裏,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剡溪。當年謝靈運的住處,至今猶在,清波盪漾猿猴長啼,景緻悽悽。我腳穿着,謝靈運的登山木屐,攀登峻峭峯巒,如上青天雲梯。在雲間的山腰,可見東海日出,身體懸在半空,可聽天雞鳴啼。山中盡是巖,道路千回萬轉,迷戀倚石賞花,忽覺天色已晚。熊吼聲龍吟聲,在巖泉間震響,深林爲之驚,峯巒火之抖顫。烏雲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水波淡淡盪漾,湖面騰起雲煙。閃電劃破長空,一聲驚雷巨響,山丘峯巒,彷彿突然崩裂倒塌。

神仙石府的石門,在隆隆聲中打開。洞裏天空青暝暝,望不到邊際,日月交相輝映,照耀着金銀臺。雲神們以彩虹爲衣,以風作馬,他們踩踏祥雲,紛紛飄然而下。老虎奏起琴瑟,鸞鳥拉着車駕,仙人翩翩起舞,列隊縱橫如麻。忽然令人膽顫,不由魂飛魄散,恍恍惚惚驚醒,不免惋惜長嘆。醒來時看見的,身邊唯有枕蓆,方纔美麗煙霞,已經無影無跡。世間行樂之事,實在如同夢幻,萬事從古都象,東去流水一般。我與諸君作別,不知何時回還?暫且放養白鹿,在那青崖之間,要走隨即騎去,訪問名川大山。我豈能低頭彎腰,去事奉權貴,使我心中鬱鬱寡歡,極不舒坦!

評析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遊仙詩。詩寫夢遊名山,着意奇特,構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沉激烈,變化惝恍莫測於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現實。雖離奇,但不做作。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體制解放。信手寫來,筆隨興至,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

夢遊天姥吟留別的情感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是其浪漫主義的代表作;他的創作特色在這首詩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該詩作於天寶四年。詩人於天寶三年被排擠出長安後,經樑、宋,到達齊、魯。當他由東魯又要南下吳、越時,寫了這首詩留別山東的朋友。所以詩題一作《別東魯諸公》。“夢遊天姥吟”是就詩中所寫內容自擬的樂府歌行題目,“留別”是點明詩爲贈別之作。留別而出之以夢遊天姥,在贈別詩中便顯出別開生面的意味來。據志書記載:天姥峯在臺州天台縣西北,就是今浙江天台西北。它同天台山相對,峯巒孤出峭立,下臨剡縣,仰望如在天表。這樣一座山自然是誘人的。夢遊不是實遊,但仍然表現了心嚮往之。在當時政治腐朽,奸佞當權,有理想有抱負之士不得施展才能,“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行路難,歸去來!”無人識賢用賢,只好賦歸去來了。所以留別詩要寫成夢遊天姥,因爲中心不在別意的纏綿,而在藉此以抒發政治感慨,表示政治態度。本屬政治性主題,卻通過夢遊名山、神入幻境表現出來,惝恍迷離,奇異多彩,更充分地發揮了詩人浪漫主義的藝術特色,成爲李白的一篇代表作。

全詩可分成三段:

自首句至“對此欲倒東南傾”爲第一段。寫夢前,夢遊天姥山的緣由。從戰國以來,就相傳東海中有三神山。戰國時燕、齊之主和秦始皇都曾派人入海相求,自然毫無結果,因爲它本是不存在的東西。詩人把它拉來做陪襯,創造了一個跌宕有致的開端,並且一開始就帶上點神話氣氛。“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海客”指海上來的客人。“瀛洲”是傳說中東海三神山之一。“信”是誠然。“煙濤”指煙波海濤。“微茫”是模糊不清的樣子。海客談說瀛洲,只是虛幻的傳言,煙水迷茫實在難以求索,越人談天姥,是人間的實言,是可以攀上雲霞明滅的峯頭一覽真顏的。這是用對句寫出兩個虛實相映的形象,用瀛州的煙波渺茫難求來襯托天姥山的客觀存在。有了瀛洲的反跌,天姥更加突出了。仙山瀛州雖好,但涉虛幻,即不可求,因而一筆帶過。天姥可睹,並且雲霞明滅,故可一遊。下面描寫天姥的奇偉:“天姥連天向天橫”。天姥不僅高與天齊,所謂“連天”,還有與天比長爭高的架勢,所謂“向天橫”,真可以說是情豪筆勁,把山寫得龍騰虎躍。“拔五嶽,掩赤城”。“五嶽”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歷來被認爲是中國腹地的五座大山。“赤城”也是山名,在天台縣境內。天姥拔出五嶽之上,掩蔽了赤城山,足見其巍峨雄拔之勢了。下面再用天台山來烘托。“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對天台先揚一筆,四萬八千丈,然而在天姥面前,也不過如傾側俯伏的小丘罷了。這一揚一抑都是爲了顯示天姥之高、之大。這橫空出世的天姥的高大形象一下就躍入我們的眼簾。如此雄奇的山水,自然引人神往,怎能不使李白魂牽夢縈呢?所以詩人於夢中飛去了,故引出一番奇異的夢境。

“我欲因之夢吳越”至“失向來之煙霞”爲第二段。寫夢中,遊天姥的全過程:由入夢到夢醒,是全詩的主要部分,也是扣“夢遊天姥”之題。

既然是夢,那就多變幻而神奇。夢是虛境,山是實境,詩人使虛實交織,似幻似真,逐次展現出迷離引人的境界。“我欲因之夢吳越”。“因之”指因借越人的談論天姥。“夢吳越”指夢中由山東向吳越馳去。“一夜飛度鏡湖月”。詩人一夜之間,在月光下,飛越了鏡湖。鏡湖在今浙江紹興,是從山東到天姥所經之路,因此過鏡湖有似真,一夜飛度則爲幻。“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剡溪即曹娥江上游,剡縣就在溪濱,過剡似實,湖月相送則爲幻。湖月把詩人的身影投射於地,合乎情理之真,而月下飛行,無疑又是幻。可謂霎時千里,帶有夢的特點。這個引無數墨客竟折腰的旅遊勝地,李白只寫了兩句:“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謝公”指謝靈運,他喜遊山水,遊天姥山時,曾在剡溪投宿。他的詩中曾說:“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峯”。即夜晚投宿於剡,天明遂登天姥。這裏點出歷史上游人之陳跡。“淥水”指清澄的水。這句突出剡溪主要動人的非凡景色之處。“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謝公屐”指謝靈運爲登山而特製的木鞋,鞋底有可以裝拆的齒,上山則去掉前齒,下山則去掉後齒。“青雲梯”指高峻的山路。謝公宿處爲歷史實有,似實,腳著謝屐,則爲幻。這一段寫夢行至天姥,配以月夜背景,點染歷史故實,畫面優美,真幻交織,奇趣引人。

接着寫“遊天姥”,先外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半壁”指半山腰。神話傳說東南桃都山有桃都樹,其高大異常,枝與枝相距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出先照到此樹,天雞遂嗚,然後天下羣雞方叫。因爲山高,半山就看到梅上日出,天雞已開始啼叫,將神話組織入詩,更添神異色彩。半山腰處已經看到大海日出,又傳來天雞的啼聲。大家想一下,“半壁”尚如此雄偉壯觀,那“絕頂”當如何?

(夢境展開,勝景之一)再看山的實景,首先是洞天外:“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巳暝”。“暝”指天黑。這些靜景雄偉陡峭已使人迷醉,由於山路曲折盤旋,沒有一準方向,一路上或迷賞名花,或倚石休歇,不覺之間已是夜幕降臨時刻。下面由靜寫動,由看到聽,突出山的驚險景象:“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咆”是野獸怒吼聲。“熊咆龍吟”是形容“巖泉”即澗水的聲音。“殷”形容聲音震天。“慄”是感到驚懼而發抖。“層巔”指峯頂。 “熊、龍、巖、泉、巔”景象險怪,通過一咆一吟,顯示驚心懾膽的景象。這四句說深邃的峽谷中巖泉咆哮,濃密的深林黑黝黝不見邊際,層巔使人戰慄驚恐,足見其神奇。這“迷、倚、忽”表現詩人爲天姥勝景所陶醉,樂而忘返。這種神祕的境界,爲下文的奇境陡現醞釀了氣氛。

(洞天外夢境變幻,勝景之二)描繪洞天仙景:“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 “青青”形容雨雲濃黑。“淡淡”是水波閃動的樣子。“煙”指霧氣。先寫神奇之境將要出現時的預兆變化,黑雲在腳下,青青含雨欲滴,巖泉瀑水則籠罩在夜霧中。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列缺”是閃電。“霹靂”是雷聲。“扉”是門。“訇然”形容大聲。這四句承上文“雲青青兮欲雨”,寫一陣電閃雷鳴,山巒崩裂,現出兩扇石門,又訇然張開,露出一個洞天福地來。那裏面是什麼情景呢?“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青冥”即指青天。“金銀臺”是神仙所居的臺閣。這裏青空遼闊望不到頭,日月光華照射着金裝銀裹的亭臺建築,光彩奪目。“霓爲衣兮風爲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雲之君”猶如說天上仙人。他們以雲霓彩虹爲衣,以風爲馬,也就是乘風,飄然而下。說神仙們紛紛從天上降下來:“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回車”即拉車,老虎鼓瑟,鸞鳥拉車,仙人林立,奇境迷人。

寫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濟世的抱負,但不屑於經由科舉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躍而爲卿相。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以此廣造聲譽。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於是召他到長安來。李白對這次長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給妻子的留別詩《別內赴徵》中寫道:“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 李白初到長安,也曾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權貴,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 李白離開長安後,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下友誼。隨後又同遊樑、宋故地,這時高適也趕來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遊覽,到兗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會稽(紹興)。這首詩就是他行前寫的。 題目:“吟”,古詩的一種體式,內容大多是悲愁慨嘆,形式上自由活潑,不拘一格。“夢遊天姥吟留別”就是把夢中游歷天姥山的情形寫成詩,留給東魯的朋友作別。

題解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遊仙詩。詩寫夢遊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構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沉激烈,變化惝恍莫測於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現實。雖離奇,但不做作。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體制解放。信手寫來,筆隨興至,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