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短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巴金短文》教學設計

1、 擴寫、續寫、創寫一個句子,來欣賞、感悟《日》。

2、 對比閱讀、分析《月》。

3、 體會日月所表達的作者熱情洋溢和細膩幽靜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創寫句子的模式來教學課文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指導思想

1、 培養學生對作品直觀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設一種良好寬鬆的學習環境和討論環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看導語 ,介紹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無黨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23年到上海,後到南京,在東南大學附中學習,1925年畢業。1927年旅居法國。1928年回國,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學季刊》編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辦《文學月刊》。抗日戰爭時期,與茅盾創辦《烽火》,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1950年後,歷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主席,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文藝月報》、《收穫》、《上海文學》主編,茅盾文學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文學基金會會長,中國田漢基金會名譽理事長,1983年、1988年當選爲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3年3月當選爲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6年12月當選爲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委員會主席。1998年3月當選爲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01年12月當選爲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委員會主席。是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

1922年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上發表《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1927年旅居法國期間,創作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1931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在《時報》連載,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被譯成20多種文字。1934年寫了《神》、《鬼》、《人》三部短篇。長篇小說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說《憩園》、《寒夜》)。譯有赫爾岑回憶錄《往事與隨想》。1978年底1986年8月,創作了五卷本散文《隨想錄》。1958年─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巴金文集》十四卷。1994年《巴金全集》26卷全部出版。到1994年6月,共寫作並出版了120部著作,還翻譯了62部外國作品,出版了54部巴金研究專著。

1981年提出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設想。1985年3月主持開館典禮,並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圖書、雜誌、報紙、手稿、書信、照片、文物捐給了文學館,共7665件。1994年又捐出了1927年他在法國主編的《平等》雜誌,23期合訂本,是國內孤本;兩位著名的無政府主義革命家於1927年6月和7月由美國獄中寫給巴金的親筆信;1950年在波蘭舉行的第二次世界和平大會的紀念冊,上面有巴金徵得的幾十位世界名人的簽名,是國寶級的文物。

1982年獲意大利卡森蒂諾研究院授予的但丁國際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軍團勳章。1984年被香港中文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85年被授予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名譽院士稱號和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90年獲蘇聯最高榮譽勳章──蘇聯人民友誼勳章,同年還獲第一屆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1993年4月獲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頒發的資深作家敬慰獎,同年意大利蒙德羅國際文學獎評委會授予巴金和以巴金爲主席的中國作家協會特別獎。1994年4月,首屆文學界爲紀念其90華誕舉行了巴金與二十世紀研討會和《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巴金》大型圖片展覽。1998年獲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文學藝術最高獎項傑出貢獻獎。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爲被命名爲巴金星。

夫人:蕭珊。原名陳蘊珍。曾就讀於上海愛國女中。1944年5月8日結婚,1973年因病在京逝世。兒子:李小棠。在上海市政協文史研究室工作;女兒:李小林。《收穫》編輯部副主編。

二、檢查預習

理解生字,請學生注音:暘、姮、皓、浸

三、朗讀課文

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個別學生朗讀,全體大聲齊讀。

四、創寫教學

1、速讀課文,擴寫一個句子

活動內容:請同學們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擴寫這是一篇寫

日的文章這個句子。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從整體上多角度的理解課文內容。

2、尋讀課文,續寫一個句子

請同學們讀課文,續寫我從文中發現了這個句子。這次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自主地探究課文的內涵。

3、細讀課文,創造一個句子

請同學們從品析、欣賞、感受等方面入手,就課文內容說一句欣賞的話。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美點賞析。

五、內容探究

1、作者爲什麼不寫日,不寫月,卻寫這些與日月無關的東西?

2、作者爲什麼在《日》中,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而在《月》中,又提到了冷?

3、理解光明和寒冷特殊的含義。

4、在《月》中,第四段大段的月下感受與本文有什麼聯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聯繫兩篇課文,找出貫穿兩者之間的中心思想。

第二課時

文本探究

6、飛蛾爲什麼值得讚美?

因爲飛蛾爲了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或者浸在油中,這是爲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我的一種偉大行爲。

7、在敘述完夸父、飛蛾之後,爲什麼作者筆鋒忽然一轉,說起了爲着追求光和熱,人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

因爲前面所說的夸父和飛蛾都是爲了後面的鋪墊而產生的,目的是引出後面的這句話,這纔是作者要表達的重點,爲着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8、如何理解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爲黑暗的寒冷世界嗎?

這是本文要表達的中心,正是爲了整個世界的光明和熱力,纔會有飛蛾、夸父的犧牲行爲。他們熱烈追求光和熱的行爲,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嚮往,另一方面也是爲了整個世界不被黑暗所籠罩。

9、月的光是死的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前面已經用了很多語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於是在這裏纔會說出這句話。他表達了作者對光和熱的一種嚮往和渴求,與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學家那樣只是歌頌月亮、讚美月亮。

10、爲什麼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傳說?

因爲姮娥也是爲了某種理想,爲了可以改變月光的冰冷,爲了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雖然作者用的是疑問的語氣,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託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11、作者寫日,卻用主要的篇幅來讚美飛蛾撲火,這是爲什麼?課文中寫道: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聯繫特定的時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人生追求?

因爲這裏的飛蛾已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它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它成爲了一種象徵,是爲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徵。作者寫的雖然是日,但主要寫的卻是飛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熱的行爲。聯繫當時的時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爲什麼歌頌光明,讚美那些爲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人。

12、月亮在這裏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什麼?你是通過文章中的哪些描寫體會出來的?這裏所表現的意境,能使你聯想起古詩中的哪些詩句?

月亮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冰冷。文中多處提到,如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望着明月,總覺寒光冷氣浸入我的身體,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這種意境使人想起李白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蘇軾的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李商隱的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等。

13、如何理解日、飛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徵意義?

這些人和物都寄託了作者的理想,表達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絕寒冷的思想感情。(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神話傳說)。

14、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把兩文貫通起來,你對作品的主體有什麼深一層的理解?

冷和熱是一種及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徵纔會更加突出明顯,這就是爲什麼作者會在不同的兩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樣的東西。正因爲對光和熱的嚮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裏,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日》表現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體現了巴金細膩幽靜的另一面。雖然風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卻是一以貫之的。無論是撲向燈火的飛蛾,還是渴死在暘谷的夸父,還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變現狀的姮娥,他們都代表着一種力,一種向上的、不屈不撓的力,是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