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蘿瀑布》的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紫藤蘿瀑布》的教學設計方案

1、情感目標:

通過理解作者對人生的體驗和思考,豐富自己的社會知識和情感體驗,使學生熱愛生命、珍惜時光,努力學習。

2、能力目標:

⑴ 加強學生對事物觀察欣賞的能力,學會抓住景物的特徵進行描寫,抒發感情。

⑵ 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3、知識目標:

⑴ 掌握文章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的方法。

⑵ 體會作者含蓄地表達感情,從而提高自身文學鑑賞的水平。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的分析】

1、教材內容的分析:

文章集文學性與抒情性於一體,情感較充沛,主要寫10年浩劫給作者帶來許多不幸,心情壓抑,但睹花釋懷感悟生命永恆。要使學生深入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必須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因此,採用情境教學,通過配樂朗誦,通過展示畫面來達到這一效果。

2、重點分析:

⑴ 對景物的分析是文章的重點,爲突出這一效果,通過放映畫片來加強學生能力的訓練。

⑵ 文章抒情性濃,表達感情的方式較含蓄,這些是大家所要領會的;爲突破這一目標,主要是通過“配音朗讀”展示畫面、“配音背景介紹”設置情境與《熱愛生命》的片段進行比較等手段來實現的,以便加深學生領會文章主旨。

3、難點分析:

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是本文的難點,借何景、言何志,“景”與“志”與“情”之間的內在聯繫是什麼是這堂課所要解決的,因此,主要採用分析、引導。

【教宇對象的分析】

1、七年級的中學生,其情感的兩極性較爲明顯,易激動、愛動感情。因此,設置情境教學較爲容易調動學生的情感,陷入課堂營造的情感氛圍,從而達到理解把握文章的感情。

2、中學生的自我意識正趨於成熟,因此,“借景抒情”遊戲能夠順利進展,這樣一方面加深對自己的自我評價,另一方面確立正確、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3、七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精力容易分散,而多媒體教學的視聽系統有利於調動學生各種感覺器官全面接收新知識。

【教字策略及教法】

1、情境教學法:

兒童心理學家卡哈娜指出:如果兒童在學習前情感已做好準備,能控制自己的衝動,則他的思維會得到良好的發展。因此,課堂上調動學生的情感是有效發揮學生爲主體的重要途徑,故選擇配樂朗誦,因爲音樂所包括的感情信息是語言所難以表達的。目的是:

⑴ 使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中,情感被同化,加以誘導。

⑵ 隨着音樂的起伏,朗讀的進行,初步把握文章的感情脈絡。

2、實施巴甫洛夫經典性學習條件作用學習說:

刺激→反應→假設→突破的理論,即讓學生回答問題,學生評議,不標準的答案讓學生採用歸謬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覺發現錯誤,以便強化能力。

3、寓教於樂,知識遷移:

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因此培養他們的能力最好的途徑是:加強遷移能力的訓練;主要運用在“借景抒情”的訓練,“景物的細緻描寫”的訓練。採用的方式是學生看畫面描繪事物,並用“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的手法比襯班級某位同學,然後用文字寫下來。

【教學媒體設計】

本課主要採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運用Frontpage 製作,穿插Powerpoint 。因爲它能產生一系列的動畫效果,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較強的作用。多媒體課件貫穿整個課堂,它包括放映畫面、朗讀、分析、訓練、板書。

【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教學步驟】

一、導語

花與人的友好關係體現在兩方面,一類是花解人語,如“感時花濺淚”,“淚眼問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還有一類是人解花語,如《紅樓夢》中“黛玉葬花”,因爲解花,所以“質本潔來還潔去,一杯淨土掩風流”。大家看且聽《紫藤蘿瀑布》,並思考一下這篇文章屬於哪一種類型,你的根據是什麼?

二、朗讀,熟悉課文

總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及情感基調,以便順利進入下一個環節。它屬於人解花語類:理由是課文句子:“覺得這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地流過。流着流着,它帶走了這些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都是關於生死謎、手足情的。”“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以及課文第十段。這些都表明作者領會了花作爲生命形式的本質。

三、提問同學對課文主旨的把握,介紹寫作背景

1、文章寫花,爲何會由花談到“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文章主要是通過對比的手法,由花的現狀(過了這麼多年,紫藤蘿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和過去(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察言觀色,試控什麼。後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作比較,談到紫藤蘿經歷磨難仍生生不息,故“生命的長河是無止盡的。”

2、文章寫紫藤蘿花爲何會談到“關於生死謎、手足情的”?因爲作者此時爲弟弟的病情而憂慮(介紹背景)。

3、文章如何把花和人聯繫起來,提出文章的主旨?因爲二者有共性:都是歷經苦難仍生生不息,都體現生命的長河無止境。

4、文章在這裏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借物抒情、託物言志。

5、這種寫作手法的運用應該注意哪些問題?要注意所借之物與所抒之情有其共同點,抓住事物的共同點來描繪。

四、遊戲、寫作

請同學做遊戲:一位同學描繪多媒體上的畫面,或一種花的特徵,或一種事物的特徵;另一位同學根據他的介紹採用“借物抒情、託物言志”的手法,聯繫班級某位同學,抒發某種相應的感情。

舉例:我們常用玫瑰形容一個人豔麗又清高,請你也舉例來說明。

五、分析文章的寫景手法

1、同學描繪是否逼真,爲什麼?有一些逼真。

2、如何逼真,該注意什麼問題?必須注意要抓住事物的特徵來寫。

3、從哪些地方來抓住事物的特徵?

從顏色、形狀、質感等各方面來寫。

六、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的遷移

請學生運用剛纔所學的知識對“紫藤蘿的特點”進行分析,學生歸納。教師總結:觀察必須從顏色、形狀等來看。紫藤蘿花的特點是什麼(分析1~6段)?何處體現?

1、主要的特點是繁茂、活潑、熱鬧、沉靜(見課件演示)。

如繁茂,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活潑熱鬧: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花朵兒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擠着,好不活潑熱鬧!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沉靜:顏色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澱下來了,沉澱在最嫩最小的花苞裏。

2、花的特徵與文章中心有何內容上的聯繫?花的沉靜滌盪了我心中的焦慮與悲痛,留給自己精神上的寧靜和生的喜悅,並引入“生死謎、手足情”的思考。

花的繁茂、花的活潑、熱鬧體現生命永恆、生命永無止境的中心,引出文章的主旨。

3、景物的描寫能否遊離於主題之外,該注意些什麼?景物的描寫不但要抓住特點,而且它還必須圍繞文章的中心來展開。

七、教師總結佈置作業

1、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2、景物描寫必須抓住特點。

3、把本課中的片段與《敬畏生命》片段比較作爲作業。

【多媒體的演示】

1、多媒體應用分析及設計思路:

打開磁盤,點擊課件中的“紫1”進入課件。

點擊“紫藤蘿瀑布配朗讀”。

點擊課件中“背景介紹”,打出所要朗讀的內容,打出“表現手法”所提出的問題。

點擊課件中“遊戲、寫作”展示畫圖。

點擊課件中首頁“紫藤蘿瀑布”的標題,出現它的畫面。

點擊課件中的“作業”比較。

點擊課件中的“紫1”進入該課件,深件首先響起飽含淡淡哀愁的音樂及一些具有動態效果的文字,這是以多媒體豐富的聲樂畫面吸引同學的注意力,安定同學情緒,同時營造情感氛圍,以突出課文要求“領會作者情感”。這正符合兒童心理學家卡哈娜指出的:如果兒童在學習前情感已做好準備,能控制自己的衝動,則他的思維會得到良好的發展。同時展示紫藤畫面給學生以感性認識。

設計思路:這一部分主要的作用是營造氣氛,爲下面的“分析文章的情感”作烘托鋪墊。讓學生首先進入狀態。

本文是抒情散文,結合單元提示及這課的教學要求:“領會文章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採用音樂配置畫面爲背景以及作者《哭小弟》中最後四段的配樂朗誦,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因爲衆所周知“音樂的魅力遠遠地超過言語的表達。”目的是增加同學的感性認識,加強視聽感受,進入情感氛圍。

設計思路:音樂的旋律配合朗讀,有助於學生領會文章描寫的是什麼情感,以便下一環節的提問、分析。

⑴ 打出背景文字及畫面。插入“配樂朗讀”這個環節目的是加深同學對作者的經歷的瞭解。

⑵ 畫面音樂能強化他們對文章情感的理解。因爲記憶及理解力只有在強化中才能加深。

⑶ 提問的方式是採用巴甫洛夫經典性學習條件作用學習說,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⑷ 用多媒體打出問題有利於節省時間。這些都體現“讓學生動起來”的教學思想,同時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

設計思路:教育家賈得指出“遷移的核心依賴於法則和原理的應用”。這一環節的設置一方面加強記憶,另一方面自己總結的法則能爲下一環節熟練運用作埋伏。

寓教於樂是這一環節的特點:

⑴ 用多媒體展示畫面利於學生仔細觀察事物。只有再現事物,才能更好喚起學生記憶,才能對事物進行細緻描繪。

⑵ 允許同學描寫其他事物,這樣一來就不會限制他們的思維。

⑶ 由於班級的同學比較熟悉,能使學生抓住二者的共同點,進行知識遷移。

⑷ 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其樂無窮,利於他們轉動思維。

設計思路:通過多媒體展示畫面、學生初步描繪爲下面分析“描繪事物要抓住特徵”作基礎,從而使教學環節一環緊扣一環。

多媒體再現實物,使學生有感性認識,便於觀察。這與寫作要求“藝術高於生活又源於生活”的理論不謀而合,同時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

設計思路:爲引導學生自行分析下一環節“紫藤蘿的特點”,完成知識遷移而設計。

再現畫面利於學生結合課文來分析,輕鬆解決這一重點難點。採用的教學法是巴甫洛夫經典性學習條件作用說。說與寫結合、知識與能力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通過作業強化教學重點。多媒體的運用增大課堂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