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學主治醫師專業知識考點

泌尿指由血液攜帶的代謝廢物和有毒物質在腎的過濾作用下形成尿液、排出體外的過程。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爲大家編輯整理了泌尿外科學主治醫師專業知識考點,希望對大家考試有所幫助。

泌尿外科學主治醫師專業知識考點

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

  第一節 腎腫瘤

1. 發病年齡多> 40歲。

2. 一般男比女多,可相差1倍以上。

3. 惡性腫瘤發病率> 90%。

4. 腎癌發病率≈90%。

5. 腎母細胞瘤罕見於成人,但爲最常見小兒惡性腫瘤( > 20% )。

一、腎癌

1. 發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趨勢。

2. 男:女≈2:1。

3. 城市農村,發病率最高相差43倍。

病理

1. 由腎小管上皮細胞發生,常有假包膜。

2. 分類(WHO ,1997):

i. 透明細胞癌(60-85%)

ii. 乳頭狀細胞癌或嗜色細胞癌(7-14%)

iii. 嫌色細胞癌(4-10%)

iv. 集合管癌(1-2%)及未分類腎細胞癌

3. 分級(WHO ,1997):

i. 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

Robson分期(1968)

1. I期:侷限於腎包膜內

2. Ⅱ期:侷限於腎周筋膜內,包括腎上腺

3. ⅢA期: 累及腎靜脈或下腔靜脈

4. ⅢB期: 累及局部淋巴結

5. Ⅲc 期:同時累及局部血管和淋巴結

6. ⅣA期:侵犯腎上腺以外鄰近器官

7. ⅣB期:遠處轉移

TNM分期(AJCC,2002)

1. Tx 原發腫瘤無法評估

2. T0 未發現原發腫瘤

3. T1 侷限於腎內,最大徑≤7cm

i. T1a 最大徑≤4cm

ii. T1b 4cm<最大徑≤7cm

4. T2 侷限於腎內,最大徑>7cm

5. T3 侵及主要靜脈、腎上腺、腎周組織,但未超過腎周筋膜。

i. T3a 侵及腎上腺或腎周組織。

ii. T3b 侵入腎靜脈或腎靜脈段分支或膈下下腔靜脈

iii. T3c 侵入膈上下腔靜脈或腔靜脈壁

6. T4 侵犯腎周筋膜以外

TNM分期(AJCC,2002)

1. Nx 區域淋巴結轉移無法評估

2. N0 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3. N1 單個區域淋巴結轉移

4. N2 一個區域淋巴結轉移

TNM分期(AJCC,2002)

1. Mx 遠處轉移無法評估

2. M0 無遠處轉移

3. M1 有遠處轉移

臨牀分期(AJCC,2002)

1 I期:T1 N0 M0

2 Ⅱ期:T2 N0 M0

3 Ⅲ期: T1~3 N0~1 M0

4 Ⅳ期:T4 N0~1 M0 、任何T +N2 + M0 、任何T +任何N + M1

轉移途徑

1 經血至肺、腦、骨、肝

2 經淋巴轉移至腎蒂及鄰近淋巴結

3 直接侵犯至:腎上腺、結腸、腎靜脈及下腔靜脈並形成癌栓。

4 發生率高達22.3~27%

臨牀表現

1 “腎癌三聯徵”: 血尿、腰痛、腹部包塊往往在晚期出現。

2 無症狀腎癌發現率逐年升高(平均33%)。

3 10%-40%出現副瘤綜合徵。

4 30%以轉移症狀就診。

診斷

1 症狀:高度警惕無痛性血尿 。

2 臨牀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

3 實驗室檢查可作爲治療前後評價指標。

4 確診需依靠病理學檢查。

必需包括的實驗室檢查

1 血常規

2 肝、腎功能

3 血鈣

4 血糖

5 鹼性磷酸酶及乳酸脫氫酶。

6 血沉

必需包括的影像學檢查

1 胸部正側位

2 腹部CT平掃+增強

3 腹部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聲

參考選擇的影像學檢查

1 腹部平片

2 核素腎圖掃描或IVU

3 核素骨掃描

4 胸部CT

5 頭部CT或MRI

6 腹部MRI:瞭解瘤栓情況

有條件地區/患者選擇的影像學檢查

1 腎聲學造影

2 螺旋CT:診斷及鑑別診斷

3 MRI

4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發現遠處轉移竈及放、化療療效評價。

非常規檢查項目

1 腎穿刺活檢

2 腎血管造影

治療原則

1 腎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爲主。

2 放療、化療兩者都不太敏感。

3 免疫治療有一定療效。

4 射頻消融、冷凍消融及高強度聚焦超聲等尚處於臨牀研究階段,不推薦首選。

5 腎動脈栓塞:適用於失去手術治療機會者,亦可在較大腎癌的術前進行,以減少術中出血,不推薦術前常規應用。

手術治療

1 根治性腎癌切除:切除患側腎臟、腎周筋膜、同側腎上腺及區域淋巴結,腎靜脈或下腔靜脈內癌栓可以一起切除。

2 保留腎單位手術(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腎腫瘤剜除術或腎部分切除術,適用於孤腎、雙側腎腫瘤及對側腎功能不良者、或腎癌直經小於3cm者。

3 腹腔鏡手術。

二、腎母細胞瘤(Wilms瘤)

1. 小兒最常見惡性實體腫瘤(8~24%)。

2. 90%在7歲前發病。

3. 綜合治療2年生存率可達60~94%。

4. 2~3年無復發可認爲臨牀治癒。

臨牀病例

1. 袁XX,男,6歲。

2. 右腹部疼痛伴噁心、嘔吐、發熱9天入院。

3. 查體:體溫39℃,右腹膨隆,右上腹壓痛,深壓後可觸及約15x8cm質韌腫物,右腎區有輕度叩擊痛。

4. 血常規:WBC14.1G/L,Neu%86%。

5. 16排 CT示:右腎上極巨大佔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爲腎母細胞瘤,並腹膜後淋巴結轉移,下腔靜脈瘤栓,腎包膜下積血。

術前診斷

右側腎母細胞瘤

右腎包膜下出血並感染

腔靜脈瘤栓

治療

1. 術前化療。

i. 生理鹽水30ml+更生黴素1mg 靜注

ii. 生理鹽水20ml+長春新鹼1.5mg 靜注

2. 化療後3周手術。

Wims瘤預後相關因素

1. 腫瘤臨牀分期

2. 腫瘤組織學類型

i. 良好組織型(Favorable histology,FH)

ii. 不良好織型(Unfavorable histology,UH)

3. 年齡:<2歲尤其<1歲預後好

4. 腫瘤大小:腫瘤越大預後越差

Wilms瘤臨牀分期

1. Ⅰ期:腫瘤侷限於腎內,能完整切除。

2. Ⅱ期:腫瘤擴散至腎周,能完整切除。包括腎靜脈瘤栓以及曾行穿刺活檢者。

3. Ⅲ期:腹部殘留非血源性腫瘤,包括腎門及腹主動脈淋巴轉移、腹腔或腹膜播散、切緣腫瘤殘留及腫瘤無法切完整切除者

4. Ⅳ期:血源性遠隔器官轉移。

5. Ⅴ期:雙側腫瘤,分側各自進行分期。

Wilms’ 瘤的綜合治療

1. 有條件者應儘可能在發現腫瘤2-3天內手術切除。

2. 腫瘤巨大難以切除者可行術前放化療。

3. 除<2歲/FH/腫瘤<550g的Ⅰ及Ⅱ患者可隨訪觀察 (1次/3月)外,其餘患者均需根據腫瘤臨牀分期及組織學類型選擇相應放化療方案。

雙側Wilms瘤的處理(Ⅴ期)

1. 佔Wilms瘤5%左右,目前傾向認爲各自獨立發生,多爲FH型。

2. 先活檢,FH型手術價值較大。

3. A+V方案化療6周後手術,酌情放療。

4. 一般作較大腫瘤側腎切除,較小側作半腎切除或腫瘤摘除。

5. 亦有主張行雙側腫瘤摘除,儘量保留健康腎組織。

6. 術後按分側最高臨牀分期行後繼處理。

 第二節 尿路上皮腫瘤

1. “尿路上皮”(urothelium)這一名稱的應用是基於腎盞、腎盂、輸尿管、膀胱及前列腺部尿道均被覆移行上皮細胞,各段組織學結構、功能類同這一事實。

2. 尿路上皮行徑各段腫瘤的組織病理學及生物學行爲基本相同。

3. 膀胱癌常見,腎盂癌次之,單純輸尿管及後尿道癌罕見。

一、膀胱腫瘤

1. 泌尿系最常見的腫瘤。

2. 發病年齡多在50~70歲。

3. 發病率男:女≈4 :1 。

4. 吸菸是最常見致癌因素。

5. 慢性感染與異物長期刺激增加患病風險

6. 肯定的致癌物質有β-萘胺、聯苯胺、4-氨基雙聯苯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