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中學教師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全真模擬題答案

>>>點擊查看原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2017上半年中學教師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全真模擬題答案

1.D【解析】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的科學,推動教育學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教育問題的發展。

2.B【解析】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主張把廣泛的自然知識傳授給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

3.C【解析】學校績效是學校功能發揮所產生的實際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標誌。

4.B【解析】這是個體身心發展不平衡性的表現。

5.C【解析】教育目的是國家對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爲什麼樣的人的總的要求,是國家爲培養人才而確定的質量規格和標準,是全部教育活動的主體和靈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6.D【解析】德育的社會性功能主要指學校德育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發生影響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等。

7.A【解析】教學活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

8.D【解析】布魯納建立了結構主義課程理論。

9.A【解析】在非指導性教學中,對討論負有主要責任的是學生,教師只是做些非指導性應答以引導或維持討論。

10.B【解析】l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出版的《大教學論》,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製做闡述。

11.B【解析】我國最早的專科學校要追溯到東漢末年的“鴻都門學”,一所二文藝專科學校,而西歐最早的則要算雅典時的絃琴學校。

12.B【解析】亞里士多德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兩種不同性質的功能,即服務於社會與服務於個人閒暇生活。

13.A【解析】《禮記》中的《學記》是我國古代教育經驗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書系統地闡發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教育、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等,有相當豐富的教育思想。可算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

14.D【解析】法國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是中央集權制的典型,美國和聯邦德國都是實行教育分權管理的國家,英國和日本就是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制。

15.C【解析】學校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深層結構,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往往從根本上反映了一所學校的文化心理特點,對學校成員的思想、行爲產生強大的控制作用和影響力。

16.A【解析】智商對學習成績有一定影響,但不起決定作用。

17.B【解析】學生通過嘗試一錯誤,使某情境和某行爲之間形成穩定的聯繫,這是桑代克的嘗試錯誤學習理論。

18.c【解析】“警示”教育所產生的強化作用屬於替代強化。

19.D【解析】審美需要屬於成長需要。

20.B【解析】形式訓練說認爲學科學習的意義在於學習過程。

21.B【解析】上位學習也叫總括學習,指的是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所以通過例證到規則的學習屬於上位學習。

22.B【解析】“高原現象”指在學習到一定程度時,繼續提高的速度減慢,甚至停滯不前或倒退的現象。通常在技能學習過程的中期容易發生“高原現象”。

23.C【解析】畫示意圖屬於組織策略。

24.D【解析】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

25.A【解析】國中二年級是中學生品德發展的關鍵期。

26.D【解析】心理輔導的目標主要是學會調適和尋求發展。

27.D【解析】分析學習結果是教學評價的內容。

28.C【解析】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學》一書奠定了教育心理學發展的基礎,西方教育心理學的名稱和體系由此確立。

29.B【解析】自然實驗法不屬於描述性研究方法。

30.D【解析】略。

  二、辨析題

1.正確。理由: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進人的身心發展。

2.錯誤。理由:課程是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

3.正確。理由:學校教育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高效率的科學知識再生產的主要途徑。

4.錯誤。理由:題幹所指是斯巴達的教育。

5.錯誤。理由:這是新時代環境決定論的觀點。

6.錯誤。理由:二者是相對的,同樣一種問題解決的方式,對甲可能屬亍:常規性的,對乙可能就是創造性的。

7.錯誤。理由:態度是通過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並非天生的.,

8.錯誤。理由:大多數人都有過強迫觀念,但只有當它干擾了我們的正常適應時,纔是神經症的表現。

9.錯誤。理由:因爲事實性的問題不能靠知識經驗和思維加以推理,因此對這些問題應給以直接指導。

10.錯誤。理由:非正式羣體對個體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主要取決於非正式羣體的性質以及與正式羣體的目標一致程度。

  三、簡答題

1.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爲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複雜的方案。這一界定明確了學習策略四個方面的特徵:(1)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爲了完成學習目標而積極主動地使用的。(2)學習策略是有效學習所需的。(3)學習策略是有關學習過程的。(4)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由規則和技能構成。

2.(1)教師的領導風格。(2)班級規模。(3)班級性質。(4)對教師的朗望。

3.(1)認知發展制約教學的內容和方法。(2)教學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3)最近發展區。

4.按照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所要求實現的不同認識任務,可以將教學過程劃分爲不同階段:(1)引起學習動機。(2)領會知識。(3)鞏固知識。(4)運用知識。(5)檢查知識。

5.我國學校德育的基本途徑有。(1)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這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2)共青團活動,這是通過青少年自己的組織開展活動來對他們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3)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是生動活潑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它不受教學計劃的限制。(4)勞動,這是學校進行德育,尤其是進行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5)班主任工作。

6.(1)知道。(2)領會。(3)運用。(4)分析。(5)綜合。(6)評價。

  四、材料分析題

1.張小強由於上國中以來在學習上的多次失敗,陷入了習得性無助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習得性無助感是指由於連續的失敗體驗而導致個體產生的對行爲結果感到無法控制、無能爲力的心理狀態。造成張小強這種狀況的原因,分爲兩個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將自己的失敗進行了錯誤的內部歸因。內部歸因是指人把失敗歸因於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認爲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爲結果,因而出現個人的無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學校、家庭在教育過程中過分重視考試、分數、競賽、名次等外部強化手段去激勵學生學習,而嚴重忽視對學生內在動機的培養和調動,因此,一次偶然的成績不好就使得張小強感覺自己各個方面都很差,進而對自己喪失信心。其次,數學老師在教育方式上的嚴重失誤,也使他徹底喪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該生的無助感。

對策:(1)採用各種措施培養他的內在動機,例如,利用他愛看報紙、愛玩電腦、愛玩籃球、喜歡數學等特點,巧妙實現動機遷移。(2)採用各種措施,消除他在學習上的無力感,增強他的學業自我效能感。

2.(1)啓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核心是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特別是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2)貫徹啓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②啓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③讓學生動手,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④發揚教學民主。

(3)貫徹啓發性原則還應注意:①建立教學相長的平等師生關係,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②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過程中,教師要以自己的真摯情感、飽滿的熱情、豐富的教學內容、生動有趣的形式去感染學生、吸引學生,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共鳴,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③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培養其自學和獨立工作的能力。④從學生實際出發,注意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