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中學教師證教育知識與能力仿真試題答案

>>>點擊查看原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2017上半年中學教師證教育知識與能力仿真試題答案

1.C【解析】系統脫敏法,是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境產生敏感反應對,我們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生敏感反應。

2.C【解析】掌握學習理論認爲,只要給了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教學,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學習內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

3.D【解析】課程表是學校成員活動的時間表,因此它是使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的重要條件。

4.C【解新】廖世承是我國最早編寫《教育心理學》教科書的學者,他於l924年出版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5.C【解析】專家型教師往往將注意力集中於教學領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問題解決上,而不太注重細節的糾纏。

6.C【解析】《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

7.B【解析】巴班斯基以總結“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理論而著稱。

8.D【解析】學校的精神或觀念文化是校園文化韻核心。

9.A【解析】由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可知。

10.C【解析】教育方針是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的方向和總指針,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

11.A【解析】桑代克是嘗試一錯誤說的提出者。

12.B【解析】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認識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在體驗。包括愛國主義情感、義務感、責任感和羞恥感等。

13.A【解析】模象直觀指的是通過對事物模象的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

14.C【解析】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繫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縮減和編歌訣屬於精細加工策略。

15.A【解析】所謂“先行組織者”是先於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於學習任務,並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

  二、辨析題

1.正確。理由:課外輔導可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徑之一。

2.錯誤。理由:教學僅僅是德育的一個途徑,德育還有許多途徑。

3.錯誤。理由:誇美紐斯對班級組織進行了論證,奠定了班級組織的理論基礎。率先使用“班級”一詞的是埃拉斯莫斯。

4.錯誤。理由:班級管理的對象是學生,所以應以學生爲中心建立管理機制。

5.錯誤。理由:智育不等同於知識教育,知識教育只是智育的一個方面。

6.正確。理由:反覆閱讀結合嘗試背誦可及時發現學習中的薄弱點,從而在重複學習時有針對性地加強薄弱點的學習。

7.錯誤。理由:單獨孤立地進行的創造性思維訓練是捨本逐末的做法,有效的創造性思維訓練應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

8.錯誤。理由:技能是在後天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與完善的,而不是通過遺傳得來的。

9.錯誤。理由懲罰不等於體罰,必須嚴格避免體罰。

10.錯誤。理由:二者是相對的,同樣一種問題解決的方式,對甲可能屬於常規性的,對乙可能就是創造性的。

  三、簡答題

1.(1)學生個人的身心特徵。(2)同伴羣體的影響。(3)師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會經濟地位。(5)社區的影響。

2.(1)傳遞審美知識,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養學生鑑賞美的能力和審美的情趣。(3)發展學生創造美的能力。(4)教育不僅僅是藝術教育,也不僅僅限於運用各種美去進行教育,更是指把一種精神滲透於整個教育教學中去,使教育的過程成爲一種審美過程。

3.(1)產生新的課程方案。(2)對現有課程進行修改和重新組織。(3)合目的性。(4)合科學性。(5)合發展性。

4.有效地促進知識概括的主要方法有:(1)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於區分事物的本質和非本質,抽取事物的本質要素,拋棄事物的非本質要素。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概括時,不僅要注意抽取本質的一面,也要注意拋棄非本質的一面。爲此,必須配合使用概念或規則的正例和反例。

(2)提供變式。理性概括是通過對感性知識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識的獲得是把握事物本質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教學實際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須給學生提供豐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識,必須注意變式的正確運用。(3)科學地進行比較。概括過程即思維過程,也就是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因此,區分對象的一般與特殊以及本質與非本質的比較過程,對於知識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4)啓發學生進行自覺地概括。爲了促進知識的獲得,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應該啓發學生去進行自覺地概括,鼓勵學生自己去總結原理、原則,儘量避免一開始就要求學生記憶或背誦。

5.(1)準確地示範與講解。準確地示範與講解有利於學習者不斷地調整頭腦中的動作表象,形成準確的定向映象,進而在實際操作活動中可以調節動作的執行。(2,必要而適當的練習。練習是形成各種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通過應用不同形式的練習,可以使個體掌握某種技能。(3)充分而有效的反饋。一般來講,反饋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內部反饋,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給予的反饋,有時也稱結果知識。(4)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動覺是複雜的內部運動知覺。它反映的主要是身體運動時的各種肌肉活動的特性。有必要進行專門的動覺訓練,以提高其穩定性和清晰性,充分發揮動覺在技能學習中的作用。

6.(1)按照不同學科的特點,體現科學性與思想性。(2)強調內容的基礎性,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注意貼近社會生活,並適當滲透一些先進的科學思想,爲學生今後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3)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教材還要考慮到我國社會發展的現實水平和教育現狀,必須注意到基本教材對大多數學生和大多數學校的適用性。(4)合理體現各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受教育者學習的心理順序。(5)兼顧同一年級各門學科內容之間的關係和同一學科各年級教材之間的銜接。

  四、材料分析題

1.(1)從法律的角度說,義務教育法中明確規定,享受九年義務教育是學生們的權利,任何人無權剝奪。因此,對品行有缺點的學生,教師應當耐心地教育、幫助,不得歧視。學校對未成年學生包括那些犯了錯誤的學生,只有“教育權”,而無拋棄、勒令離校、限制上課等“處罰權”。

(2)從情理的角度說,八年級學生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於事物認識的不完善、不深刻,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夠強,基於這樣的身心特點,犯錯誤、違反校規校紀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學校都以開除、限制學生上課等簡單的方式處罰學生的話,那麼,教育既無藝術,也無科學可言了。雖說教育不是萬能的,但學校未經嘗試其他教育方法便急於處罰學生,顯然不合情理。

(3)學校隨意處罰學生,甚至將違反紀律的學生驅逐出校園,推向社會,是對社會、學生的一種不負責任。學校作爲專門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起教育責任。何況,對於學生的錯誤,學校領導和教師也有一定的責任。

2.【答案要點】(1)王老師:要創造積極、活潑、寬鬆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創造慾望。鼓勵學生不迷信書本和教師,大膽質疑,敢於發言。

(2)李老師:應掌握開發創造力的具體方法。如智力激勵法(腦風暴法或腦轟炸法)、信息交合法、聯想法、統攝法(任舉其中兩種即可)。

(3)張老師:改革評價機制,評價方式多元化。具體做法:評價目的的激勵化、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和系統性、評價標準的統一性和個別性